Guo等人目前制出直径约为5nm的超细MoO2纳米棒作为锂电池电极材料,实验发现这种材料不仅拥有高可逆容量和优良循环性能,并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讨论了MoO2纳米棒容量高的原因[44]。

Fang等通过纳米法合成有序介孔鹤掺杂M0O2,由鹤掺杂介孔Mo02储锂性能显著提髙,表现出700mAh/g可逆容量,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也都得了显著提高,其原因是这种材料结合了Mo02的髙理论容量和W02更好的电化学活性[45]。79836

Shi等采用多孔氧化硅KIT-6为硬模板通过纳米铸造的方法合成了高度有序的介孔Mo02纳米结构,所合成的材料有高的充放电比容量比和强的循环稳定性[46]。研究者制备出了不同形貌的MoO2纳米材料,如有序介孔,纳米棒,纳米粒等,利用纳米材料特殊的尺寸效应使MoO2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的应用中具有明显优势[47]。

参考文献

[1] M。 Chhowalla, H。 S。 Shin, G。 Eda, L。-J。 Li, K。 P。 Loh andH。 Zhang, Nat。 Chem。, 2013, 5, 263–275。 [2] H。 S。 S。 Ramakrishna Matte, A。 Gomathi, A。 K。 Manna,D。 J。 Late, R。 Datta, S。 K。 Pati and C。 N。

R。 Rao, Angew。Chem。, Int。 Ed。, 2010, 122, 4153–4156。

 

[3]   C。 N。 R。 Rao and A。 Nag, Eur。 J。 Inorg。 Chem。, 2010, 2010,4244–4250。

 

[4]   H。 Hwang, H。 Kim and J。 Cho, Nano Lett。, 2011, 11, 4826–4830。

 

[5] A。 V。 Murugan, M。 Quintin, M。-H。 Delville, G。 Campet,C。 S。 Gopinath and K。 Vijayamohanan, J。 Power Sources,2006, 156, 615–619。

[6] Q。 Wang and J。 H。 Li, J。 Phys。 Chem。 C, 2007, 111, 1675–1682。

 

[7] S。 J。 Ding, D。 Y。 Zhang, J。 S。 Chen and X。 W。 Lou, Nanoscale,2012, 4, 95–98。

 

[8] H。 Li, W。 Li, L。 Ma, W。 X。 Chen and J。 M。 Wang, J。 AlloysCompd。, 2009, 471, 442–447。 [9] C。 Q。 Feng, J。 Ma, H。 Li, R。 Zeng, Z。 P。 Guo and H。 K。 Liu,Mater。 Res。 Bull。, 2009, 44, 1811–1815。

[10] S。 F。 Zhuo, Y。 Xu, W。 W。 Zhao, J。 Zhang and B。 Zhang,Angew。 Chem。, Int。 Ed。, 2013, 52, 8602–8606。

[11] J。 Xiao, D。 Choi, L。 Cosimbescu, P。 Koech, J。 Liu andJ。 P。 Lemmon, Chem。 Mater。, 2010, 22, 4522–4524。

[12] G。 D。 Du, Z。 P。 Guo, S。 Q。 Wang, R。 Zeng, Z。 X。 Chen andH。 K。 Liu, Chem。 Commun。, 2010,  46, 1106–1108。

[13] S。-K。 Park, S。-H。 Yu, S。 Woo, B。 Quan, D。-C。 Lee, M。 K。 Kim,Y。-E。 Sung and Y。 Piao, Dalton Trans。, 2013, 42, 2399–2405。

[14] S。 J。 Ding, J。 S。 Chen and X。 W。 Lou, Chem。 – Eur。 J。, 2011,17, 13142–13145。

 

[15] K。 Chang and W。 X。 Chen, ACS Nano,

 

[16] K。 Bindumadhavan, S。 K。 Srivastava and S。 Mahanty, Chem。Commun。, 2013, 49,  1823–1825。 [17] X。 S。 Zhou, L。 J。 Wan and Y。 G。 Guo, Chem。 Commun。, 2013,49, 1838–1840。

[18] H。 L。 Yu, C。 Ma, B。 H。 Ge, Y。 J。 Chen, Z。 Xu, C。 L。 Zhu,C。 Y。 Li, Q。 Y。 Ouyang, P。 Gao, J。 Q。 Li, C。 W。 Sun, L。 H。 Qi,Y。 M。 Wang and F。 H。 Li, Chem。 – Eur。 J。, 2013, 19, 5818–5823。

上一篇:SPS夹层板的抗侵彻能力国内外研究现状
下一篇:一维量子体系的动力学研究现状

颗粒增强水泥基材料性能特点与研究现状

大气悬浮颗粒物国内外研究现状

稀土纳米颗粒增强金属基...

颗粒间接触热阻研究现状

颗粒链中声波传播的研究现状

孤立波在颗粒链中传播的研究现状

颗粒混合搅拌当前研究现状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安康汉江网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