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选段《游园》唱腔艺术价值分析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游园》一折戏实则出自原著作品的第十出戏中《惊梦》中的一场,因此出唱段的唱腔都比较有能代表这一部戏的艺术特征,所以在后代戏曲大家的演绎之下逐步成为与《惊梦》联合演出的一折戏。《游园》这段主要是表现旦角唱腔的艺术唱段,因而这折戏也成为了众多昆曲中旦家名角的看家戏。此处,我们将着重的阐述杜丽娘一角的旦角唱腔特色。
在昆剧旦角的演唱当中,为了追求适应于当时女子说话的轻言慢语的语言风格,在唱腔的选择上是不同于其他角色的,除去老旦角色之外,旦角唱腔都为经过美化了的、装饰过的假声唱法,但是这一唱法是有别于音高、尖细、憋声等矫揉造作的演唱方式的。在《游园》中杜丽娘的演唱方式不仅仅用了假声,同时还加入了混声和真声,这主要是因为杜丽娘的唱段音域多在中低音区域,她的音域设计主要是取决于她的身份地位,作为一个大家闺秀,所要展现的不仅仅是文雅的举止还有得当的语言表达。杜丽娘一角的唱段音区虽多在中低声区,但是声音中的穿透力以及声音位置点还是要掌握好,这时演唱者应将唱高声区的声音位置点与嗓子宽度运用到中低声区的唱段中去,这样出来的声音就会避免与老旦中低音唱腔的相混了。表现杜丽娘人物特点的昆曲唱腔特色众多,[3]具体的有传统用声唱腔中的凤音、云音、鬼音三类。
接下来我们来以《皂罗袍》这一段来详细阐述一下《游园》杜丽娘女旦的唱腔特点。为了展现大家闺秀的独特身份,这一唱段的曲牌是较为婉转、低沉的,《皂罗袍》展现了杜丽娘在《游园》中对美丽景色的爱怜之情以及自己无处排解的相思之苦,所以在曲调中充满了复杂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