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作者简介和作品风格、特点

2.1 作者简介

任鸿翔(1942-1999),陕西蒲城人,琵琶演奏家、教育家、作曲家。任鸿翔先生在1958年考入西安音乐学院附中,在平湖派大师杨少彝指导下学习琵琶,1966年毕业于西安音乐学院民乐系本科。任鸿翔先生长期从事琵琶教学和琵琶作曲的创作,在琵琶演奏和琵琶教学中努力继承和发扬平湖派的艺术风格和特点。著作有《平湖派琵琶曲13首》是他研究了平湖派几代人的艺术特色加上自己艺术实践写成的,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成为了研究学习和教学平湖派艺术的重要范本之一,并且《平湖派琵琶曲13首》被国家艺术科研重点项目《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浙江卷》全部收录。他的论文分别在中国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等学报上发表,如《平湖派艺术美学思想初探》、《论琵琶弹挑》、《集真善美为一体的琵琶曲——《平沙落叶》》、《艺术实践在高等艺术学校的地位与作用》等。

2.2 作品风格

任鸿翔先生创作的《渭水情》运用了西北地区的音阶曲调,旋律富有浓郁的关中风,调式鲜明,音调明朗而开阔整首曲目都诉说着作者对三秦故土的思念之情,弥漫着浓浓的乡愁。作品还体现了平湖派含蓄隐忍、旋律细腻的艺术风格,又将陕西风的琵琶作品融合的交织在一起。

2.3 《渭水情》创作来源

名曲《渭水情》是1984年创作的,作品一经问世,整个琵琶乐坛都深深的被这首曲子所震撼,那浓郁的关中风的旋律,严谨的曲式结构都让琵琶演奏者竞相的学习和演奏。

《渭水情》是以秦腔牌子曲《永寿庵》为音乐素材。秦腔始于秦地民间音乐秦声,它起源于西周,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演变,蔚为大观,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1]。在秦腔音阶中,有两个特别的音,微升4,微降7。就是4音偏高,不超过半音,7音偏低,也不超过半音。在秦腔唱腔中,有花音(又称“欢音”)和苦音(又称“哭音”)两种唱腔经常使用,秦腔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它有苦音腔一种有特色的唱腔,以此来区别于其他的唱腔,而《永寿庵》是秦腔中典型的就是以苦音腔为主旋律一首秦腔。既然说《渭水情》是以它来作素材

上一篇:从《蝴蝶夫人》看作者普契尼
下一篇:浅谈淮海戏伴奏中二胡的色彩变化与情感表达

歌曲《卷珠帘》的创作手法及艺术魅力

从地域文化格局中看陕西筝派与河南筝派异同

致敬金星老师舞蹈编导

浅谈中国“神曲”的形成与发展

从音乐社交看移动音乐应用的发展

浅析《G大调长笛协奏曲》演奏技巧

歌曲《山寨素描》的艺术性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安康汉江网讯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