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松花江上》作品简介

   (一)时代背景

    《松花江上》是艺术对人民生活的真实反映,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呐喊。1931 年9月,当时日本帝国zhuyi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蒋介石国民不参加抗日,反而反其道而行之,发起了内战,外有日本侵略者的入侵,内有战乱,人民生活在一片狼藉之中,最基本的生活温饱都解决不了,人民每天都是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张寒晖看到这样的场景,为祖国人民惋惜痛心,在每天与战士交谈过程中,张寒辉感同身受着国破家亡的痛楚,于是创作了这首感人肺腑的抗战歌曲。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被日本军占领,国民消极抗日,再加上当时的中国经济发展受阻,所有的国民生产都处于几乎停滞状态,人民过不上正常人的生活,大批大批的东北人民被逼无奈离开家乡,踏上了逃亡之路,但是,当时的中国一片废墟,多年的战争已经使这片神州大地满面创伤,所到之处都是哀嚎片野,当时的人民大部分逃亡到西安,也就是张寒辉教书育人的地方,在那里,张寒辉在二中教书,看到这样的场景,深感民族危机,在灾难面前,人民都是弱者,看到这样活生生的同胞受苦,作为一个人民艺术家,他用自己的笔记录着这段历史,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张寒辉创作出了流传千古的《松花江上》,表达了人民的呐喊以及对重回故乡的向往和期盼。

(二)创作背景

    张寒晖在西安生活的过程中,看到了几十万东北儿女流亡在外,有一天,一个朋友来看望张寒辉,两人见面谈了很多东北的事情,也让张寒辉对东北的现状有了更加清楚的了解,临走之时,朋友送给张寒辉一本书,书上写着:我们何时才能返回那美丽的故乡?何时才能救出我的爹娘?几句话说的张寒辉热泪盈眶,再也抑制不住的思绪终于爆发,张寒辉彻夜不能安眠,想起东北的同胞都在受苦,张寒辉觉得自己应该做些什么,看着友人送的书,张寒辉拿起了手里的笔,写出了自己的所思所想,为什么不为东北写一首歌呢?思绪万千,下笔很快,胸有成竹,开始了歌曲创作的走访工作,当时的西安有很多流亡的东北将士与劳动人民,他们带着家人逃亡到这里,张寒辉倾听了东北同胞对日本侵略者的控诉与对家乡无限的思念之情,他们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到“生我养我的东北”,他们不怕牺牲,只是一心想打击侵略者,夺回失去的家园,子子孙孙都应该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而不是刀枪活口上。经典名曲孕育而生“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张寒辉创作完成后,开始了自己的宣传工作,他亲自带领群众在各地遊唱,悲怨的声音,打动了所有听到这首歌曲的中华儿女,东北将领听到这首歌更是泣不成声,他们化悲愤为力量,积极的抵抗侵略者的践踏。“西安事变”的爆发,《松花江上》的歌声已传遍西安城的各个角落,并很快传遍全国。“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悲愤的歌声激起了大家思念故乡的情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从西安唱到东北,从东北唱响中国,就是这样代表着人民呐喊的声音,为我们留下了这首不朽的抗日悲歌。

二、《松花江上》的艺术特征

上一篇:常思思的演唱风格《鸟儿在风中歌唱》为例
下一篇:当代中国摇滚乐歌词中的民族文化特色

歌曲《卷珠帘》的创作手法及艺术魅力

地方音乐在小学音乐课中...

湖南花鼓戏《洗菜心》的艺术特征

浅析《G大调长笛协奏曲》演奏技巧

歌曲《山寨素描》的艺术性

《菊花台》的中国风艺术特征

歌剧选段《恨是高山仇是海》艺术表现之探析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安康汉江网讯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