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美学“视域下的环境宜居城市理论研究

城市环境是当今世界上多数人的生存与生活环境,也是最典型和最复杂的人建环境。城市化是现代化的标志之一,在欧美发达国家,城市居民约占70百分号-80百分号,“中国目前的城市化率约为30百分号―40百分号,作为正在崛起中的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论文网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人口数量在21世纪中叶会达到最高峰,有15亿左右,而中国现代化农业所需要的农民,最多约1亿,这就意味着在今后几十年内,会有10亿左右人口要从农村迁入城市。“这样一个庞大的人群需求和发展趋势,使得城市理论研究和实践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显而易见,中国当前的城市环境规划和建设现状存在着很多严重的问题和缺陷。城市美学是对现代城市化危机的一种哲学反思,旨在从美学的角度为城市环境规划。设计与实践提供人文支撑和审美判断,最终使城市环境让生活更美好。否定美学或者说城市美学中的消极或负面的审美价值“是从批判和否定的角度来审视城市环境的物质形态和生活内容,其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批评,旨在从城市环境中众多的负面现象出发,来考察一个城市的环境状况,为城市环境的规划设计与改善提高提供独特的视角观察与理论支持。

一。城市环境的概念及其类型

城市环境是指人类利用和改造环境而创造出来的高度人工化的生存环境。城市美学所关注的城市环境主要是指城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指城市的地质。地貌。水文。气候。动植物和土壤等要素;人文社会环境体现为城市的历史。文化。居民的习俗和经济生活等方面。自然环境是城市环境建设的基础,城市环境一方面得益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同时也受其限制和约束。人文社会环境是城市环境的人文内容,体现了城市生活的实质和价值所在。一个城市独特的自然环境与其或悠久或短暂的历史。独特的文化气息。浓郁的地方生活习俗等方面一起形成了城市的个性和风格。自然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是城市环境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自然环境是城市环境建设的前提,人文社会环境是城市环境的深化和旨归。两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营造出独具特色的城市环境。

二。否定美学“:一种批判性的美学理论

一直以来,人们总是认为审美价值都是正面的。肯定的或积极的。这种观念不仅仅体现在艺术美学“领域,在近现代出现的环境美学甚至城市美学中亦是如此。但是,美国长岛大学哲学教授,国际美学协会前主席阿诺德?伯林特(ArnoldBerleant)认为审美价值不仅仅有正面的。积极的和肯定的审美价值,还应该有负面的。否定的或消极的审美价值。他提出否定美学“的概念并发展出相关理论。他认为,消极审美价值可以启发我们创造出一种新的美学观念――否定美学“(negativeaesthetics),通过它,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反思我们今天的环境美学和城市美学。“否定美学“作为消极或负面的审美价值“(negativeaestheticvalues),是一种重要的审美批评,伯林特(ArnoldBerleant)认为审美批评应该成为评价一个城市特征和失败的关键要素“,……因为它能够让人们反思城市的价值和目标“。

伯林特的否定美学“概念和理论与其参与美学“理论一脉相承。伯林特认为城市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在城市环境中的环境体验,在这种环境体验中,人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等感觉器官共同积极参与,一起形成审美体验。他提出审美场“这一新的美学概念,将生态学和审美融合“(aestheticengagement)理论结合起来,构建起其环境体验“的城市美学理论。在环境体验“中,人们会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两种审美体验。良性的正面的审美体验一直是城市美学关注的对象,而否定性的。消极的。负面的审美体验则是经常被忽视的审美价值。更重要的是,这种否定性的审美价值所表现出来的形式如果不是那么的明显,而是潜移默化的,那么它带来的危害可能是更加深层而深久的。在城市否定美学的视域里,审美伤害“是最典型的消极审美价值的代表形态。

审美伤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城市的物质形态审美层面。很典型的例子体现在目前中国城市的设计。规划与实施上。首先,很多城市热衷于搞形象工程“或城市包装“,不从本地区的自然。社会条件和历史形成的文化传统出发,而是遵从长官意志,用行政命令去一味追求壮观的标志性建筑,宽阔的广场,笔直的街道,……从而导致城城似曾相识,千城一面“的现象。这样做不仅导致有限的财力物力的滥用,而且会使得城市个性减弱或消失,人们也会产生审美疲劳。康德认为艺术是人的独创,是与自然的一个重要区别。城市也应该成为一个艺术品。既然是艺术品,就不能拙劣的复制和简单的模仿,而应该在尊重既有的自然条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独辟蹊径,形成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的城市规划和建设。比如威尼斯,四面环海,是闻名世界的水城;重庆依山而建,建筑。道路。桥梁错落有致,别有味道;北京坐落在广阔平坦的华北平原上,城市建设横平竖直,四平八稳。城市就应该在原生自然条件上设计和建造,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形成每个城市独特的外观形态,一个城市的外观是其个性与风格的重要表现形式。其次,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对城市人文与历史的破坏,也会引起人们的审美剥夺感。芒福德在城市发展史:起源。演变和前景中对这种现象进行过批判:大街必须笔直,不能拐弯,也不能为了保护一所珍贵的古建筑或一棵稀有的古树而是大街的宽度稍稍减少几英尺。……交通和几何图形在与人类利益矛盾时,总是前者优先。“这种用用行政命令取得的外表上的美观,实在是华而不实。“北京为了建设平安里大街,拆除沿途的四合院和古建筑,南京市为了建设地铁,将67棵古老的银杏树移植他处,全国各地诸如此类的事件在当时都引起很大的轰动,人们纷纷表示心理很受伤,难以接受。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审美剥夺和审美伤害。第三,城市中的各种形式的环境污染,同样会对人们产生审美伤害。诸如城市里高强度的噪音。过度的视觉刺激和过度拥挤。烟雾污染。水污染,不仅会引起人们身体上的伤害,也会造成审美剥夺感的产生。拥堵的交通,随处可见的高大玻璃幕墙,刺耳的噪音,显而易见的水污染,都在无孔不入的伤害着我们的各种感官。伯林特认为,这种审美伤害更容易麻木我们感知的敏感性,从而造成审美剥夺,“而且,当这种审美伤害以持久且系统的方式发生时,这种伤害的危害性就更大“。因为我们的审美愉悦能力被压制,审美场合减少,人们的审美感知和审美愉悦被侵犯和贬低。二是城市精神层面的审美伤害。一个城市的精神是什么?城市精神如何体现在其历史。文化。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城市化既具有开放性和宽容性,但是也极易造成同质化倾向。城市的精神可以被定义为生活在某个城市的人普遍认同的一套价值观和视角。城市用很多方式反映并塑造着城市的精神气质。比如香港,1842年被清政府割让给英国时,是一个几乎没有房子的荒凉小岛“,但英国统治者很快把这个小岛变成了自由贸易的天堂。各商业巨头相继建造了栉次鳞比的摩天大楼,香港成为全球自由企业精神的代名词。闪烁的霓虹灯招牌上用汉字。英语或粤语进行标识,展现着多元文化的共生共存。香港作为近代移民和殖民城市,它所具备的资本主义制度体系,自由贸易精神,多元文化融合,儒家传统伦理道德与现代民主法治理念的和谐共存汇集成香港独特的城市精神与个性。北京作为古都之一和现在的政治中心,故宫。颐和园。天坛。地坛。八达岭长城,各个胡同的名称。流传在街头巷尾的坊间传说无一不展现着这个城市的政治色彩。城市精神气质的形成,一方面来自于其历史文化的积淀,不仅包括香港的摩天大楼。玲琅满目的街头招牌和指示牌。北京的古城墙。四合院。胡同。园林管所,更应该包括城市居民使用的语言。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等非物质形态的东西。现在很多城市喜欢搞仿古建筑,真正有文物价值的古建筑被拆除,拙劣的仿古建筑却拔地而起,以仿古建筑来替代真正的古建筑。北京城也不例外,有些城市甚至出现仿古一条街。真的令人痛惜和痛心,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现实利欲的驱动,一方面是缺乏必要的法律法规的制度性约束。但是,从审美角度讲,城市建设者审美素质的低下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对历史遗迹和珍贵文物的不可挽回的毁坏,会减少对一个城市历史的记忆,一个城市的古建筑和古老街区是任何完美的现代建筑或仿古建筑不可比拟和替代的。城市居民的语言。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兴趣爱好也是城市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语言中的京腔。京剧和茶馆文化。广州的粤语。粤剧和早午茶。宵夜习俗。福州的闽东方言。闽剧和三坊七巷“文化等属于城市独特性的东西,是城市精神气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国目前正处于急剧转型和快速变革时期,城市中很多传统的文化与习俗在逐渐没落,普通话代替了地方方言,传统戏剧缺乏传承者与观众,很多地方风俗习惯也逐渐消失……,这些属于城市个性与特质的重要内容的没落与沉沦,也使得城市同质化的趋势愈发明显。伯林特认为,我们的审美感知既是生理的,同时也渗透了文化的影响。我们人类,同时具有生理和文化两种属性。千百年来,人类的文化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的丰富。在对环境进行感知的过程中,必然会有文化的参与。作为文化性的存在者,我们透过文化模式来认知一切。“伯林特特别指出人们的感知不仅是生理上的,而且是渗透了人类文化的影响,身体的感知器官与文化结合在一起,形成我们的感知系统。因此,他认为审美就是一种综合了各种意义和经验的身体的直接感知。三。城市审美的重建

1。尊重既有的自然环境,依托自然环境进行城市设计。规划与建设。不论是依山还是傍水,平原还是高坡,一个城市的建设都应该因地制宜,合理规划与设计,建造出城市的特色与个性,而不是中小城市模仿大城市,大城市模仿香港和纽约。中国目前很多城市建设起来的广场。绿地和建筑,简单模仿和复制,单调乏味,缺乏审美情趣,容易产生审美疲劳。当然,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遗迹与新建的城市景观并不是彼此对立和不相容的,如果设计合理。规划得当,历史遗迹与现代建筑也可以相得益彰,互相增色。比如著名的梁思成所主张的在北京古城外建造新城的建议,虽然后来没有被采纳,但是自1977年后,北京城还是最大限度的保护了古建筑和遗迹。在其基础上,建造了现代建筑,诸如鸟巢和水立方,央视大楼等,历史与现代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历史的厚重与现代的时代气息和谐的共存,共同营造出城市独有的精神气质。

2。加大城市绿色能源和交通投入,合理规划城市工业区与生活区,减少城市环境的各种污染。噪音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视觉污染是当前城市环境的重要污染渠道,城市居民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觉器官受到伤害,从而导致强烈的审美剥夺感。一座城市,能够成为环境宜居城市,能够给予人们带来更持久的审美愉悦,取决于这个城市的生态品质。政府应该鼓励公交。自行车。步行等多种绿色出行方式,尽量缩短通勤和购物距离,减少私家车出行的频率;节约土地资源,降低能源消耗,高效利用各项基础设施,加强资源的再利用和循环利用,将城市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作为城市环境建设的重中之重。

3。一个城市应该努力挖掘。保护和凸显自己的历史文化遗产。每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内涵都会有差异和区别。各具特色的城市历史建筑与遗迹,不同的语言。文字。宗教。生活习俗和艺术传统构成城市的生活内容,也是是城市精神的重要展现途径。新中国建国以来,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普通话教育,对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人们的交流和沟通无疑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但是不同城市和民族的独特的语言(包括语音。语调)和文字的保护和传承也是非常重要的。城市如何克服城市环境建设的盲目性和乏味性,如何营造和保持自己独特的精神气质和个性特征,如何能够让人们从视觉。感觉。触觉。味觉和心理感受等感觉器官去参与其中,去感受和体味一座城市之美,这个方面是非常值得重视和研究的。

否定美学“视域下的环境宜居城市理论研究

上一篇:动画之我见”關于动漫的美學思考【3474字】
下一篇:善”━━美之功利观【4700字】

龋源性前牙复合树脂多层...

黑格尔美學中戏剧思想的...

黄梅戏影视剧的美學特征初探【6299字】

鲁迅對孔子及其美學思想的评说【1596字】

高层建筑美學价值分析【3449字】

马采的美學思想研究【3155字】

马克思的世界文化观与审...

美国女性《律政俏佳人》英语论文任务书

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股利分配状况研究

互联网使用对大学生旅游...

上海婴幼儿产品市场分析及营销策略研究

夜间护理對肝硬化消化道...

國家政策能给三胎上户口...

KNN算法流行音乐中的情感挖掘

會计稳健性的经济后果研究述评【2208字】

公司人力资源调查问卷

asp.net+sqlserver图书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