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接受美学视角看译者的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H05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3)-2--01
一。接受美学及其主要观点
接受美学主要是一种文学理论,它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联邦德国。以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它论文网不同于以往的文学研究观点,对文学进行文学外部研究和文学内部研究,而是着意于文学的读者研究。接受研究。接受美学作为一种文学理论,既不是将研究重点放在作品同作者同现实的关系上,也不是放在文本的结构。功能。言语表达上,而是放在读者的接受上。接受美学的创立导致文学研究重点的转移,由过去以文本为中心转移到以读者为中心。它强调了读者在文学史中的能动作用。阅读的创造性。当一部作品出现时,读者受原先各种经验。文化修养。个人审美趣味。情感倾向。时代要求以及文化传统的影响,对作品意义有着不同的理解和阐释。
另一位理论学家伊瑟尔从另一个角度指出文本是作品与读者相互作用生成的,从而赋予文本以动态本质“。他提出了召唤结构“,这更强调了读者的能动作用,他认为,文本在未经读者阅读之前本身没有意义,也就是说意义未定和意义空白,这种未定性和空白性需要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所描述事件进行个性的加工,作品的意义也就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了,它是读者和作品相互作用的产物,要靠读者自身去挖掘文本的意义。文本的未定性与意义空白促使读者阅读的想象来填充,赋予作品文本未定性以确定的含义,为作者的创作意识与读者的接受意识架起了一座桥梁。
二。接受美学影响下的翻译观
接受美学作为以读者为中心的理论观点,关注读者及其期待视野和审美经验的研究,它越来越多地被翻译研究所关注和借鉴。翻译者作为特殊的读者,翻译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由于译者本身的时代背景。文化修养。审美经验。审美情趣。社会背景等等的不同,不可避免地受到自身期待视野的影响,作为特殊读者,译者对作品文本的理解和阐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译文将原文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以原文为蓝本,但却不是原文简单的翻版。译文是经过译者头脑加工过的,受译者本身期待视野的影响,是译者的思想。言语活动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带有译者的个性。在翻译中努力寻求与读者的对话,只有符合读者的期待视野和思维定向才能吸引读者,进入读者的阅读视野,符合读者的审美标准。重视读者的期待视野,研究读者的阅读心理对翻译文本的选择,翻译策略的采用,翻译语言的斟酌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满足读者的期待视野。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出发,我们发现翻译过程实际上就是文学的接受过程,在文学的接受过程中原文作为审美客体,译者(读者)作为审美主体,他们在阅读欣赏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因而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产生了译文的多样性。当然,译文不能脱离原文,译者的创造性活动只能在原文的范围内展开,脱离原文的创造“。发挥“,不是真正的翻译,这样创造“出来的东西是没有美学价值的。翻译以原文为依据,却不是简简单单的原文的翻版。它是译者在自身与读者的期待视野下,深入的理解。把握原文的基础上,用自己认为做符合。最贴切。最佳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从而形成译文。在接受美学影响下,译者作为特殊的读者,在深入理解,和把握全文的基础上,对文学作品的属性。价值等方面进行再创造,充分发挥自己本身的能动作用,创作出符合读者期待视野的优秀译作。发挥译者的主体功能。下面我们来看两个例子来说明接受美学理论下译者的主体性:
березы,тополи,черемухараспускалисвоиклейкиеипахучиелистья,липынадувалилопавшиесяпочки;галки,воробьииголубипо-весеннемурадостноготовилиужегнезда,имухижужжалиустен,пригретыесолнцем。
汝译:桦树。杨树。稠李树生出发黏的清香树叶,椴树上鼓起一个个正在绽开的花蕾。寒鸦。麻雀。鸽子像每年春天那样已经在欢乐地搭窝,苍蝇让阳光晒暖,沿着墙边嗡嗡地飞。(P1)
草译:桦树。杨树和稠李纷纷抽出芬芳的粘稠嫩叶,菩提树上鼓起一个个胀裂的新芽。寒鸦。麻雀和鸽子感到春天已经来临,都在欢乐地筑巢。就连苍蝇都被阳光照暖,在墙脚下嘤嘤嗡嗡地骚动。(P1)
这句话描写的是春天的景象,почка有芽“。蕾“的意思,在文章中所描绘的春天这个季节,显然汝译椴树上鼓起一个个正在绽开的花蕾“有欠妥当,春天椴树应该是抽出新芽,而草婴形象的翻译出来了。这段翻译中差距最大的是最后一句,从原文中我们可以看到по-весеннему“从字面的意思上看是每逢春天“,句有一个уже“一词,这也就说明了原作者所表明的时态,汝译中像每年春天那样已经在欢乐地搭窝“,而草译把原文中的整句变成两个短句子,这样是读者读起来更加顺畅也增加了译文的美感,最后一句草译在墙脚下嘤嘤嗡嗡地骚动“,嘤嘤嗡嗡“这一叠加的象声词,把语言的节奏和内涵表现得非常的细腻,同时骚动“一词也充满动感,借助听觉嘤嘤嗡嗡“更加强化了视觉效果骚动“,使读者获得了如临其境的审美感受。两位译者的不同翻译充分体现出了接受美学观下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受本身期待视野与对原文理解程度时代背景,读者的期待视野的影响,创作出符合读者期待视野的优秀译作。
从接受美学视角看译者的主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