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翻译美学的发展历程
翻译与美学联姻是中国翻译理论的重要特色之一。中国翻译由最初借助美学思想意识呈现自身特征,逐步发展为自建理论框架,最终成为一门新的。独立的科学――翻译美学。从翻译美学的发展过程中能清晰的看到,中国美学对中国翻译理论发展具有特殊意义。该文采取历时的研究方法,论文网对翻译美学在中国的不同发展时期的状况进行概述,呈现中国翻译美学的历史发展轨迹。
一。中国古代译论中的隐形美学
从古代译论中,不难发现美学的踪迹,可以说是自有翻译经验和翻译观点,便有美学思想与之共存。由此看来,翻译与美学从一开始便结下了不解之缘。中国古代最朴素的唯物观,认为越接近事物的自然状态越能发现事物的真。善。美“。此观点反映在翻译理论上就要求译文要忠实原文的内容,反对用浮夸和华丽的句子,就是要保留原文的真“。的翻译实践始于古代的佛经翻译。一般认为,三国时期的支谦编写的法句经序是距今最早谈论佛经翻译理论的文章,书中有老子的美言不信,信言不美“的记录,从中可以体会支谦的翻译主张因循本质,不加文饰“的美学内涵。道安提出五失本三不易“原则;玄奘主张五不翻“;彦琮追求宁贵木而近理,不贵巧而背源“主张等,都是古代最具代表的翻译理论。以上几种翻译观点都体现了美学的思想意识,即追求事物的真“,在翻译领域就是通常认为的质派“(直译),其对立面文派“(意译)始于从西域入关的鸠摩罗什,推出案本而传“和辞旨文雅“的翻译主张。
二。中国传统译论中的显性美学
中国翻译经历了佛经翻译带来的第一次翻译高潮之后,一直处于低迷时期。直到严复在天演论卷首的译例言中提出中国近代最有名的信。达。雅“翻译理论时,中国才迎来第二次翻译高潮。在严复之前,马建忠就提出善译“论,要求知其意旨,摹其神情,仿其语气,心悟神解“,力求与原文在意思上无一毫出入。严复的信。达。雅“理论中,信“要以达“为前提,雅“是主要特征,要求译文讲究修辞“,要有文采。仔细研究二位大家之后,不难发现二者其实都在强调内容真“和形式美“,也都没有跳出古典美学领域。之后又经历了来自朱自清。鲁迅。瞿秋白。林语堂。艾思奇等人的阐述和发展,使得信。达。雅“这一金科玉律在中国译坛的地位更加牢固。
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中国译论日新月异,刮起了一股文学翻译美学之风,将文学翻译提到美学的高度。茅盾最早明确提出翻译不可失却神气句调“,即强调神韵“;郭沫若指出文学翻译应有一种风韵译“;曾虚白论神韵与达“;陈西滢提出形似。意似。神似“。之后的四十年代,朱生豪高度强调译文要保持原文的神味“和神韵“;金岳霖强调译作要有译味“。到了五十年代,中国译论和美学的结合可谓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傅雷以其深厚的艺术修养和精湛的翻译境界,从中西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的不同中,总结出重神似不重形似“的翻译观,将翻译和美学结合起来,丰富了中国译论。钱钟书在林纾的翻译文章中,明确诠释了译“。诱“。媒“。讹“。化“的内涵和相互间的关系,提出文学翻译的最高理想是化“,就是译作是原作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但原作的精神依然存在。钱钟书的化境“说,是中国翻译和美学在更高层次上的完美结合,推动了中国译坛的新发展,并为后人的研究垫定了基础。
三。当代翻译美学的形成
改革开放以后,中西交流增加,中国出现了第四次翻译高潮。在吸收和借鉴西方美学译论的同时,中国学者不忘构建自己的翻译美学理论框架。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朱光潜提出翻译美学“概念。1993年,傅仲选出版实用翻译美学一书,是第一部翻译美学专著,书里探讨了翻译中的审美客体。审美主体。审美活动。美的标准以及审美再现手段等问题,对翻译美学理论框架的构建起到了无与伦比的作用。1992年,奚永吉编写的翻译美学比较研究开翻译美学之萌芽。1995年,刘宓庆著的翻译美学导论为翻译美学构建了科学和系统的理论框架,书中论述了翻译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译学的美学渊源。翻译的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翻译审美意识系统。翻译艺术创造的基础层级和综合层级等问题。笔者认为此书的出版标志翻译美学的形成。2001年,奚永吉出版文学翻译比较美学。2002年,姜秋霞的文学翻译中的审美过程:格式塔意象再造出版,此书首次以心理学为依托,论述了翻译的审美过程,扩大的翻译美学研究的宽度。2005年,毛荣贵翻译美学出版,是迄今第一次以翻译美学“为书名的著作,由主体篇。问美篇。朦胧篇和实践篇四部分组成。同年,刘华文的汉诗英译的主体审美论一书出版。除了以上出版的专著外,还有大量研究此领域的文章,如:1986年,刘宓庆发表翻译美学基本理论构想;1996年,张柏然。张思洁发表中国传统译论的美学辩;1998年,赵秀明发表中国翻译美学初探;1999年,姜秋霞发表文学翻译的审美过程:格式塔意象再造;2006年,曾文雄发表中国翻译美学研究新发展;2007年,李洁发表中国当代翻译美学发展的回顾与思考等等。从以上情况可以看出,翻译美学在短短的二。三十年间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已然成为中国译论中的热点议题。翻译美学作为一门年轻的科学,译界学者对此非常关注,说明其本身具有独特的魅力。
总结
翻译和美学的结合创造了一门新的科学――翻译美学,受到译坛的青睐,证实了中国译论需要创新精神,将两门甚至多门学科联合起来,构建多元学科。诚然,翻译美学的形成给中国译论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但是其中的不足业内人士也开始慢慢关注。笔者认为,任何一门新的科学,都需要一个成长的过程,需要时间了历练,在批判中发展和成熟,唯有此才能在相应的领域内巩固其地位,发挥其价值。(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
浅析中国翻译美学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