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祝允明草书中“点”的形态、组合及其对祝氏草书风格的影响

在祝允明的草书作品中,对于“点”的运用在书法史上着实是一种前无古人的突破,将传统草书中以绵延的“线”为主的书写方式加以突破,使草书的节奏感更加强烈,明代王世贞曾评价祝允明的草书:

 “此卷书少陵秋兴数行后,天骨遒发,几与波浪兼天、石鲸鳞甲语争雄长,小展视间,太行诸山忽若奔动,为之一快。”[3]

    从王世贞的评价“太行诸山忽若奔动”中可以反映出祝允明草书的快节奏带给人的感官享受,而这种强烈的节奏感正是来自于祝允明对“点”的运用。加之祝允明从幼年起临池不辍,通汇诸体,对“点”的书写控制极强,下笔正侧、方圆,点点不同,形态万千。我认为正是这种对“点”的运用成为了他草书中最让人铭记的一种特点。

2.1  “点”的形态

    形质是一切书法作品的基础,祝允明草书中“点画狼藉”的风格特征正是由这些“点”的运用而构成,但他并不是状如算子的排列,他以万千的变化蕴藏于“点”中,使构成最简单的“点”达到各尽其态的浑然境界。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2.1.1  藏露

“点”的形态上的“藏”与“露”虽然只是起收之处的微小变化,但于整篇草书中却是书写节奏的变化,血脉通阻之处。“藏”则精气内敛,“露”则神情流露,二者不可偏废。

2.1.1.1. 锋势内藏的“点”:

此种“点”多为外形规整之点,笔锋运动藏于点内,无牵丝出锋。

例举图1图2图3三张图片(图1图2图3均截取于祝允明《草书赤壁赋》中)当中的“点”,从形态上看都没有明确入锋出锋的展现,没有显示出较强的动感,是沉稳、坚定和含蓄的表现。于草书书写中是停顿处,结字开合之开处,不相连署,避免将草书的书写死于缠绕。

2.1.1.2.  锋势外露的“点”

此种“点”,笔势出入交待明了,虽无实际连写到一起,但起收处所指示的方向已经连为一体,笔断而意连。在既能区分点画形态的同时又很好的保持了书写的流畅性。

   此处列举三张图片(图4图5图6均截取于祝允明《草书曹植诗四首》)图4中“光”字两点,笔势表现明显,动态感极强。图5“登”字上部三点连续书写,锋势明显,笔势连贯。图6“空”字两点左右承启,笔意连贯。由此可见祝允明虽然草法主取大开之势,但笔势连缀之意表露无遗,貌离神合。明代王世贞曾评价祝允明:“时有大令遗意,虽极纵放而结法不疏,运腕极劲”[3],祝允明继承王献之草书风神,萧散狂纵,但以笔意贯通全篇,神完气足,其关键就在于“点”书写时锋势保持一定的外露。

2.1.2  轻重

  “点”的轻重不在比较哪一点较大较小,用墨多少,而是“点”形态于草书中的分量感,既有“奔雷坠石之奇”,又有“蜻蜓点水”之妙。

2.1.2.1  下笔坚实的“点”

下笔沉重,起收皆中锋陷于纸,不漂浮。

(截取自祝允明《草书赤壁赋》)中“点”的运用次数虽然较多,但每一笔的起收都十分果断,如斩钉截铁,短促而有力。图8(截取自祝允明《草书曹植诗四首》)中也是下笔的沉着果断的表现。孙过庭曾形容“点”的书写势态要如“奔雷坠石”一样,下笔坚实有力,我认为在草书这一“匆匆不暇”的动态最强的书体中必须要存在这样一种形态,无静不生动,草书中的审美往往是通过这种对比来体现的,从这一点看来,祝允明草书“吴中草圣”[4]的称谓当是实至名归的。

上一篇:探析褚遂良楷书艺术风格的成因
下一篇:王铎对王羲之行书继承和发展师古而不泥古

林散之草书艺术风格及成因探析

王铎对米芾行草书的取舍探析

王铎草书汲古研究

张瑞图行草书艺术风格解读一改时弊纵笔自成

从上博藏祝允明《赤壁赋》管窥其草书艺术

《古诗十九首》为例研究...

探析黄道周与倪元璐行草书风格的异同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安康汉江网讯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