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书家要有渊博的学识。宋代社会,门阀势力完全消失。在宋代的名臣和著名文人中像欧阳修、苏氏父子、黄庭坚等都是出身贫寒。而在唐代还存在一个家族中数十人中进士,乃至高官的情况,但是在宋代根本找不到,可以说在宋代已经不存在一个与军权相抗衡的特殊社会阶层。宋代的科举制度弥补了唐代科举制度的不足,文人们不在以家庭背景、个人声誉定成败。相反,更看重的是个人的才华,使得“寒士”们能一展文采,实现自己的理想。苏轼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受到父亲的影响,嘉佑二年,高中进士,身上浓浓的“书卷气”深受欧阳修的赏识。 苏轼曾说:“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 他不仅仅认为书画与诗歌一样,都是表现自我的手段,而强调文学修养是提高个人书法学习的重要性。
除了以上文化环境方面的影响,在思想方面,禅宗思想对尚意书风的形成也有影响。禅宗是中国佛教的一大宗派,佛教传入中国后,禅学思想一直获得广泛流传。晚唐五代以至两宋,正是禅宗日益兴盛,达到鼎盛的时期。宋代士大夫文人如苏东坡、黄庭坚、米芾等人皆是热心于此道的书画家,并将禅学思想与宋代书法相融合,从而体现出是忘技巧,即忘规矩,放逸的性格逐渐露出“尚意”本色。苏东坡论书有“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为不学可。” 又说:“书初无意于佳乃佳耳。……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贱古人,是一快也。” 从他的许多书论中以及书法技法中,往往能体现内在情感哲理,不断追求创作新意与艺术审美的自由无羁,追求“得意忘形”。
2.2尚意书风的内涵
纵观中国书法历史长河,各种书体几近完美,宋代书法对后人的影响巨大,成就也很高。其中博学多才,饱读经书的苏轼成为了宋代书坛尚意书风的杰出代表,他的行书对后人影响巨大,其代表作《黄州寒食帖》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三行书,具有无穷的魅力。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古代对“尚意”的解释有很多种,其中董其昌在他的《容台别集》中写道:“晋人书气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其意。” 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从晋唐宋这三个朝代中体现韵法意这三个特征。一直到清代梁巘曰:“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 康熙年间王澍在《翰墨指南》中云:“晋人书取韵,唐人书取法,宋人书取意。” 周星莲曾在《临池管见》中说:“晋人取韵,唐人取法,宋人取意,人皆知之。吾谓晋书如仙,唐书如圣,宋书如豪杰。” 。“晋人是将实用性的书写以非实用的观照推到了前无古人的位置;唐人将晋人创造的艺术从实用的角度将其法度化;宋人则是将晋人的艺术成果与唐人的法度经验汲取过来,创造了一个有别于前人的以写胸臆为艺术的新时代。” 由此可见,早在宋代以前,已经有了尚意书风的萌芽。苏轼曾极度推崇晋人书法 ,他在《题王逸少贴》说:“颠张醉素两秃翁, 追逐世好称书工。 何曾梦见王与钟, 妄自粉饰欺盲聋。 有如市娼抹青红, 妖歌嫚舞眩儿童。 谢家夫人澹丰容, 萧然自有林下风。 天门荡荡惊跳龙, 出林飞鸟一扫空。 为君草书续其终, 待我他日不匆匆。” 贬斥唐代的张旭、怀素,认为他们是一种“粉饰”,“妖歌曼舞”,“欺盲聋”,“眩儿童”。“ 何曾梦见王与钟”,苏轼从中发现了王、钟书法的潇洒韵趣,并大力推崇。他还在《题二王书》中写道“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铤,不作张芝作索靖。” 可见他对魏晋书法是下了一番功夫的。书风从晋代的“尚韵”逐渐转向唐代的“尚法”,颜真卿和褚遂良两位大家最具代表性,褚遂良年幼受到虞世南、欧阳询二位大家的影响,在书法方面颇有天赋,其代表作有《房玄龄碑》及《雁塔圣教序》,正如清代王澍所言:“笔力瘦劲,如百岁枯藤,空明飞动,渣滓尽而清虚来,想其格韵超绝,直欲离纸一寸,如晴云挂空,仙人啸树,故自飘然不可攀仰”。 可见其楷书,端庄而秀丽,流畅而凝重,直率而多姿。颜真卿比褚遂良出生较晚,他为人正直,临难不惧。从他坚劲雄浑的楷书和沉雄飞动的行草中总能联想到他高尚的品格。唐代书风最大的特色是法度严谨。唐代书法工整端庄,人人可学,从规矩方圆中发现美的风韵,当时被大众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