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是颜真卿写给怀素的序文,从这句话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张旭的师承始于张 芝而后秉承家学,得之于二王而又自有新意。张旭身处唐代,正是王羲之书风笼罩的时代。 唐初,在唐太宗的积极推崇下,王羲之书圣地位得到确立,其书风备受青睐,风靡一时。 王羲之的影响一直弥漫到中晚唐乃至于宋元,故整个唐代二王法统观念根深蒂固,张旭的 书法作品不可能不受王羲之的影响。关于张旭的师承渊源,文献上也有过很多的记载,郑 杓、刘有定《衍极并注》中便罗列了从初唐到晚唐各名家之间的师承关系:“虞世南亲见 永师,故其法复传于唐焉。欧阳询得于世南,褚遂良亲师欧阳,或云虞、褚同师史陵。陵, 隋人也。欧阳询传陆柬之,柬之及见永师,又世南之甥也。陆传子彦远,彦传张旭。彦远,文献综述
2 朱长文 《续书断》 中国书法史 第 317 页
3 颜真卿 《书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中国书法论文选 第 277 页
张之舅也。旭又得褚遂良余论。以授颜真卿、李阳冰、徐浩、韩滉、邬彤、魏仲犀、韦玩、 崔邈等二十余人。”由此可见,张旭直接师承陆彦远,间接师法陆柬之、欧阳询、褚遂良, 远溯虞世南和智永。而初唐欧、虞、褚、薛诸家无不受王羲之影响,因此才有了“虞世南 得其韵”、“欧阳询得其力”、“褚遂良得其意”、“薛稷得其情”的说法。智永为王羲 之第七世孙,秉承家学,书法作品更是直接取法王羲之。因此,与其说张旭书学初唐诸家, 不如说张旭间接师承王羲之。张旭有楷书《郎官石记》、《严仁墓志》传世,端正严谨, 规矩至极,所用皆右军之法。张旭的草书书法作品在线条上紧束内敛、笔锋紧裹,这无疑 是受王羲之影响的缘故。但是,从书风面貌上看张旭的草书受王献之的影响更大。相传王 献之擅“一笔书”,张怀瓘说王献之“字之体势,一笔而成,偶有不连而血脉不断,及其 连者,气候通其隔行。惟子敬明其深诣,故行首之字,往往继前行之末”4。张旭的狂草铺 天盖地,笔势连绵,云烟缭绕,正是典型的“一笔书”连绵大草,这与不激不厉的大王书 风是迥异的,而只能来源于王献之。唐蔡希综云:“( 张旭)乘兴之后,方肆其笔,或施 于壁,或札于屏,则群象自由,有若飞动,议者以为张公亦小王之再出。5”由此可见,他 的草书与“纵逸不羁”的王献之书风有异曲同工之妙,以至于人们以为是王献之在世。
因此,张旭的草书书法作品虽然挥洒纵横,无人能比,但是究其根源仍然属于二王体 系的用笔,很大程度上仍然继承了二王的传统仍然笼罩在“二王”书风妍美的笼罩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