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宗在其年少时期书法或多或少受到其父母的影响,追溯其父亲李渊及母亲窦氏的师承就可以了解太宗早期的书法审美的形成。将其放到书法史的大背景中去看,魏晋南北朝时期,产生了一大批著名的书法家,其中王羲之、王献之父子最享誉盛名,王羲之、王献之虽说相隔的时期比较接近,但是他们所代表的书法风格却相差很远,王献之书法在南朝宋齐时期得到了大多数书家的推崇,王献之代表当时的主流书风。到了南朝的萧梁时期得到了改变,梁武帝提倡复古,提倡学习书法大家钟繇、王羲之,但由于当时时代相隔甚远,钟繇可供学习的材料并不多,当时王羲之的书法遗迹还有很多,因而大多学习王羲之的书法。《颜氏家训集解》中说:“梁氏秘阁散逸以来,吾见二王真草多矣,家中尝得十卷,方知陶隐居、阮交州、萧祭酒诸书,莫不得羲之之体。故是书之渊源,萧晚节所变,乃是右军少时法也” 据此可以看出当时的名士都是以王羲之为取法对象的,萧子云和王羲之早年书风相似。而据《周书列传》记载 “褒识量渊通,志怀沉静。美风仪,善谈笑,博览史传,尤工属文。梁国子祭酒萧子云,褒之姑父也,特善草隶。褒少以姻戚,去来其家,遂相模范。俄而名亚子云,并见重于世。” 从中可以看出王葆的书法是源于萧子云的。并且根据《颜氏家训集解》的记载,萧子云的书法又源自于王羲之少年时期。那么王褒的书法也必然是受到王羲之书风的影响的。北周时期太宗的父亲李渊作为贵族去学习王褒的书法。并且据《旧唐书·后妃传上》载:“高祖太穆皇后窦氏”,“善书,学类高祖之书,人不能辨”  可见太宗的父母都属于王褒这一脉的,也可想而知王羲之对太宗早年的书法审美的深刻影响。另外《宣和书谱》:“先是,释智永善羲之书,而虞世南师之,颇得其体,太宗乃以书师世南” 。王羲之的七世孙智永在当时也极力弘扬他的书法,并且太宗即位后,一直虚心向虞世南学习书法。而虞世南这一脉向上追溯也是王羲之,可想而知王羲之对太宗影响之深远。

1。2  唐太宗书学思想

唐太宗在书法审美上追求一种温润雅正的中和之美,他的“惟求骨力”“神气冲和”“法度森严”以及“尽善尽美”等书学主张和美学思想,这种理念主要来自于太宗对王羲之书法的学习和喜爱。唐太宗关于临摹曾说过:“唯初学者不得不摹,亦以节度其手,易于成就。皆须是古人名笔,置之几案,悬之座右,朝夕谛观,思其用笔之理,然后可以摹临。” 认为临摹应多观察思考,体现其森严的法度。《续书谱》“行行若萦春蚓,字字如馆秋蛇。恶无骨力也。大抵用笔有缓有急,有有锋有无锋有承接上文,有牵引下字,乍徐还疾,忽往复收。” 太宗这样的书学观点与虞世南的《笔髓论》 很相似,强调骨力的重要性,和如何体现用笔的骨力。文献综述

太宗如今流传于世的书论总共有四篇,这些书论都阐述了他的艺术思想和审美观念。其中《论书》阐述了他关于书法学习的观念。此篇论是从用兵打仗的角度去谈论临帖,悟出学书也要抓住关键, 而去作突破这样的关键的道理“书学小道,初非急务,时或留心,犹胜弃日。” 太宗关于临帖的观点,和我们现代所强调的不谋而合,他认为学习书法不在于你用一整天的时间去临习,而在于长久的持之以恒。

《指意》,此文太宗论述了执笔正确与否,以及心、神对写好字的重要性,。“夫字以神为精魄,神若不和,则字无态度也” 。可看出太宗的观点,认为神是字的精魄。“今比重明轻,用指腕不如锋芒,用锋芒不如冲和之气,自然手腕轻虚,则锋含沉静。夫心合于气,气合于心。” 。神气“冲和”是什么意思,一定要使“心合于气,气合于心”,心气相和自然神气冲和,神气冲和自然执笔手腕轻虚,锋含沉静。“心动而手均,圆者中规,方者中矩,粗而能锐,细而能壮,长者不为有余,短者不为不足” 这体现了太宗对于笔画粗细长短的观点,和其尚法的主张。他主张“以神为精魄”,“以心为筋骨”,追求“骨力”和“劲健”,同时又提倡“温润”和“冲和”。

上一篇:从王铎和米芾的大字行书的笔法特点继承发展
下一篇:王澍《虚舟题跋》中的变化观

浅析从中國民间美术中谈民俗心态【2325字】

从金泽21世纪美术馆分析妹...

从美术设计角度浅谈當代广告元素【2023字】

从现代设计角度看中國民...

从广灵剪纸谈大同地方美...

分化与融合从中國當代文...

从人与环境的關系谈室内...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安康汉江网讯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