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吴昌硕生平以及海派书画的影响
吴昌硕所处的年代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即将覆灭,一个新兴的国家将要建立的时期,社会动荡,但是充满机遇。清末的外族侵略使得北方的动荡不安似乎与江浙一带的繁荣兴盛相矛盾,民国的军阀混战似乎也远远的躲开了这片繁华的地界。因此新兴的小资产阶级,小市民阶层发展起来,为书画市场做好了发展繁荣的基础,因此在江浙地区形成了一个影响巨大的艺术流派——海派。海派巨擘林立,群星璀璨如三任,吴让之,吴昌硕等人,都是各领风骚的人物。
吴昌硕出生于道光二十四年甲辰(1844),八月初一,于浙江安吉县鄣吴村,1927年11月29日归道山。吴昌硕是出身在书香门第中,父亲吴辛甲,是咸丰辛亥的科举人。他父亲选择耕读一生。吴辛甲能书且善治印。吴昌硕从小跟随父亲读书习字和学习治印,为了避兵吴昌硕与父亲被乱兵冲散,那时的吴昌硕只能一个人独自流浪。直到同治元年,战事平稳,吴氏才可回到家乡,可是不久母亲病故,吴昌硕不得不再次离开家乡,外出谋生。直到战乱平定后,吴昌硕才辗转回到家乡,与父亲相依为命过着清苦的田园耕读生活,吴昌硕努力学习诗文,书法和治印。第二年便一举考中秀才。l873年,他赴杭州俞曲园研习辞章和训诂之学。l875年,吴昌硕经朋友介绍来到湖州,拜见了“六才子”之首的陆心源,在他家中做司账。陆心源家中收藏丰富,特别是收藏宋版书和古砖。吴昌硕与陆心源兴趣和爱好相投,互相都有相见恨晚之意,吴昌硕可以遍览陆心源的家藏,在“潜园”中结识更多朋友,切磋书艺,获益颇丰。1882年夏天,吴昌硕迁往苏州,生活来源以卖画为生。不久后与任伯年结识,大吴昌硕四岁的他,由于年龄相近,所以与吴昌硕兴趣也相投。任颐向吴昌硕学习书法,吴昌硕向任颐学习绘画,他们常常相互切磋,终成莫逆之交。吴昌硕后结识蒲华与成至交。吴昌硕被蒲华那狂放不羁的性格和对诗、书、画的全才深深吸引,并且对吴昌硕的艺术之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61岁吴昌硕,吴昌硕与叶品三,吴石潜、丁辅之、王福厂等创办成立“西冷印社”,吴昌硕被推举为第一任社长。这成为中国印学界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件。一年后,吴昌硕在上海老九会这个群体中最年长者,以及金石书画诗文全能者,颇受推崇,这使得海派书画文化达到一个承前启后的高度,这既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时代机遇,亦是一种继往开来的历史契机。推动了海派文化艺术的提升,展示了中国近代艺术史上大师林立、精英辈出的景观,而吴昌硕此时作为众望所归的海派书画领袖,正以其核心凝聚力、艺术引领力、以及社会影响力,上承庙堂之高,下接江湖之广,使海派艺术家真正独立的公共群体面世,从而促进了整个海派文化圈的繁荣,并使海派艺术家成为近代艺术史上的领军团队。
3 吴昌硕行书
吴昌硕的行书最初学习王铎,然后融欧阳询、米芾和黄庭坚笔法于一身,中年有隶楷风味,老梅夭矫,怪石槎,舒展敦厚。晚年运笔仍似篆隶,喜用藏锋,擒纵疾徐,在法度中求得跌宕多姿,不履不衫,笔势动人心魄。五十岁以后,吴昌硕行书的那种排山倒海之势开始逐渐显并且强化凸显出来,此时他日广的郊游,古代书家真迹日多的浏览,从中寻找他喜好学习的,他最喜爱明末清初书家王铎、张端图等人。王铎诗稿对吴昌硕小行书的影响较大,他所作的《孟津王文安草书卷》题诗中有这样的感慨:“眼前突兀山险雨巇,文安健笔蟠蛟螭。波磔一一见真相,直通篆籀通其微。” 这四句诗中给我们透露出吴昌硕对行书两个重要看法:其一,吴昌硕认可王铎的书法气势中的险绝强悍,注重自然,不做作;其二,他认为行书中最为宝贵的是能透露出篆籀古气。吴昌硕在《何之贞太史书册》一诗中更进一步自言到:“曾读百汉碑,曾抱十石鼓;纵入今人眼,输却万万古” ,他认为熟读汉碑和《石鼓文》是自己书法的取法根本,也是最传统的地方。以篆隶为基础,追求高古之气。但是自己书法虽受人欢迎但是仍然缺少高古之气。因此后两句诗写到“强抱篆隶作狂草,素师蕉叶临无稿” ,即进一步说明了吴昌硕自己的行书追求。欲要打破字体间的界限籓篱,用篆隶的笔力与结构的组成方式来写行书,才是吴昌硕的追求。从这里了以看出,吴昌硕的行书与石鼓文有着紧密的联系。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