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虹师以淡墨书写王铎体,蘸点水题画,风神潇洒,意气轩昂。”[ 陆衡 林散之笔谈书法【M】江苏:古吴轩出版社 1998年,57页]林散之在书中如是说。在黄宾虹处,林散之不仅仅学国画的用笔用墨之法。还在人品、学养上深受黄宾虹的影响,为后来成为一个学者型的艺术家奠定了基础。

对于书法方面,林散之受黄宾虹的指点,尝试着将黄宾虹国画深奥的画理、笔法、墨法融入到他的书法作品当中,这种大胆的创新尝试,使得他的书法作品展现出与众不同的生命力以及表现力。最终成为当代草圣。

林散之拜黄宾虹门下学习,促成了林散之书风的第三次变化。在黄宾虹那里,林散之得到的不仅是技法上面的提高,而且是艺术思想、审美观念、艺术境界的提高和升华。

60岁以后专攻草。虽然林散之自述“六十岁以后学草书。草书以大王为宗,释怀素为体,王觉斯为友,董思白、祝希哲为宾。”[ 庄天明 林散之书风【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3年,封面简介]但这并非是说林散之在六十岁之前完全不接触草书,只是说明他六十岁以后才把主要精力放在草书上而已。林散之将主要精力放在草书上之时,他对于王铎的草书是相当的推崇。

王铎涨墨枯笔的运用,令作品虚实映衬,充满生机。这对林散之的影响是巨大的。

1970年春节的一次意外事故,使得林散之改用三指执笔。笔因此而执得更低更深,而用笔纵横挥洒无不如意,这使得他的书法风格又一次变化。林散之的书法艺术在这时已经达到了一生中最为成熟的时期。他的草书作品笔墨酣畅淋漓,用墨枯润相间、云烟气四溢,线条柔韧而坚实,在含蓄中愈加显得空灵。这种巨大的变化,使林散之的草书作品达到了一个“比肩古人,亦或过之”的非常高的境界。被誉为“当代草圣”,他的诗、画造诣也特别精深。因而诗、书、画并称三绝。文献综述

在他85岁以后,由于体力、精力的衰减,林散之的作品趋向于祥和,脱尽浮躁之气。孙过庭《书谱》的“通会之际,人书俱老”。这种洗尽铅华之后的至真至纯,是绚烂之极复归平淡的返璞归真。便是他学书生涯中的第五次变化。

有人这样夸林散之“大草集各体书之妙,然易学而难工。其研习而有成者,凤毛麟角。”[ 齐开义 中国书法家全集 。林散之【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81页]自明清王铎、傅山之后,大兴篆隶北碑,草书自此一蹶不振。及至林散之出,方使大草艺术重新辉煌。

3  墨分五彩溢六色——何为涨墨?

“涨墨”成为一种技法,最先出现在国画当中。它属于润墨,但比润墨的水分含量要多。在国画中,为了表现特定的效果,常常会刻意将笔饱蘸墨与水,使过量的墨和水溢出于笔画之外。墨与水在纸上逐渐晕染开来,形成其独特的中国画趣味。

而在书法方面,“涨墨”的概念,指的是过量的墨水在纸上溢出于书法线条外面的一种现象。涨墨技法的妙处,在于既要保持笔画原有的基本形态,与此同时又能有独特的墨趣,虽然与传统的墨法“墨不旁出”背道而驰,但“涨墨”技法一扫古人的呆板墨法,从而产生强烈的视觉艺术效果。

尽管每个人在学书的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的遇到过涨墨的情况。亦可以说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然而无意识的涨墨或是乱用涨墨,往往会使得作品产生瑕疵,甚至会毁掉一幅作品。只有在审美意识的控制之下,有意似无意的涨墨技法才能使作品具有艺术价值。

上一篇:质朴敦厚伊秉绶隶书艺术研究
下一篇:任天真唐寅书法风格浅析

城市·水墨·现代性【8490字】

水墨画对水彩画的影响

林散之草书艺术风格及成因探析

刘文西水墨人物画的艺术魅力

何家英的水墨人物兼工带写小写意

水墨动画的三维呈现牧笛

水墨元素在中国电影海报中的设计与应用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安康汉江网讯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