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复苏期的应用体会
[摘要]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在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复苏期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抽取笔者所在医院的100例全麻患者(2016年1-11月)作为此次试验的目标对象,对100例全麻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50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论文网50例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研究对比两组全麻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l生率。结果:试验组50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百分号,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00百分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评分为(90。26±3。5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在复苏期采取优质护理具有较显著的临床意义,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doi:10。14033/j。cnki。cfmr。2017。16。0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7)16-0078-03
随着医学及科技的不断进步,手术的适应症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患者愿意选择手术治疗,而在手术治疗过程中,为减轻手术疼痛,保证手术顺利实施,大部分患者均需要实施麻醉操作[1-2]。手术结束后,麻醉效果不能立即消失,患者需要经历一个麻醉复苏过程,为降低患者在复苏期发生并发症的机率,确保患者顺利度过复苏期,应对患者实施相关的干预措施,尤其是全麻患者,该类患者的麻醉效果更强,复苏期更长,因此,对全麻患者实施护理措施十分必要[3-4]。笔者所在医院为了探究优质护理在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复苏期的应用效果,对该类患者分别实施优质护理。常规护理,现相关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抽取笔者所在医院的100例全麻患者(2016年1-11月)作为此次试验的目标对象,对100例全麻患者进行随机分组。试验组50例患者中,男27例(54。00百分号),女23例(46。00百分号),年龄49~67岁,平均(48。62±2。62)岁。对照组50例患者中,男26例(52。00百分号),女24例(48。00百分号),年龄47~65岁,平均(48。59±2。5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00例全麻患者及其家属均在医生的介绍下对此次研究知情,且均已自愿签署同意协议。
1。2方法
对照组50例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具体为:护理人员按照医生嘱咐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实施监测,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麻醉复苏室的温度和湿度等。
试验组50例患者应用优质护理,具体为:(1)临床监测护理。由于手术结束后,麻醉作用不会立即消失,麻醉复苏期患者的各项重要生理功能及生命体征指标正处于全面恢复阶段,且加上患者缺乏保护性反射,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因此,护理人员应对该时期的患者实施相关的干预措施,例如,应对患者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指标实施监测,密切注意患者呼吸频率及节律变化,并观察患者的神志及瞳孔变化,若发现异常,应及时向医师报告,并协助其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2)呼吸系统护理。为保证患者呼吸道通畅,应对患者的插管位置进行妥善固定,避免导管发生脱出。扭曲。堵塞等现象,对使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应检查呼吸机是否存在漏气现象,帮助患者定时排痰,待患者自主呼吸恢复后,可拔除呼吸机,同时认真听诊患者的双肺呼吸音,在执行护理操作时应严格遵照无菌操作规程,避免患者发生交叉感染,此外,应对患者做好保暖工作,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麻醉复苏室的温度和湿度。(3)伤口护理。为避免患者发生伤口感染,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伤口及其局部情况进行认真观察,勤更换敷料,对存在渗血。渗液等现象的患者,应及时查明原因并采取相关的处理措施。对引流患者,应认真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性状。颜色和量,保证引流管通畅,若发现引流液存在血性液增多等现象时,应考虑患者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并立即向医生报告作出相关的处理措施。(4)心理护理。由于复苏期的患者意识未完全清醒,但感知正在慢慢恢复,待患者进入恢复室后,护理人员应主动和患者沟通交流,例如护理人员可使用肢体语言。纸片。图片与患者交流,第一时间告知患者手术很成功,以缓解其心理压力,使其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使患者顺利过渡到清醒的平稳状态。待患者恢复意识后,可指导患者进行睁眼。开口。伸舌。握手。抬高上肢等动作,待生命体征指标稳定后,可对其实施拔管操作。
1。3观察指标
研究对比两组全麻患者的满意度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满意度评分选用NSNS(纽卡斯尔护理满意度)量表进行评定,总分0~100分,评分越高,即患者的满意度越高,护理干预效果越好[5]。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百分号)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试验组50例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6。00百分号,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00百分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满意度评分比较
试验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0。26±3。5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麻醉复苏室(postanesthesiacareunit,PACU)属于麻醉患者术后进行短时间密切观察和监护的场所,其主要任务为对麻醉复苏期(术后尚未彻底苏醒或全身情况尚未稳定)患者实施集中管理,旨在降低患者发生麻醉并发症的机率[6-7]。
麻醉属于现代医学手术治疗过程中的重要步骤之一,该操作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确保手术顺利实施[8]。但手术结束后,麻醉效果未立即消失,患者需要度过一个苏醒期,由于该时期患者的保护性反射尚未完全恢复,危险性较高,为保证患者平稳苏醒,需对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9]。有研究显示,大约有50百分号以上的术后死亡病例发生在第1个24h内,因此,加强对患者实施术后第1个24h的观察可显著降低其发生术后麻醉并发症的机率,其中术后1h内的观察至关重要[10]。本研究为探究优质护理在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复苏期的应用效果,对该类患者分别实施优质护理。常规护理,优质护理属于近些年临床新型的护理模式之一,该护理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旨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使患者顺利度过危险期。本试验分别对患者实施临床监测护理。呼吸系统护理。伤口护理及心理护理,研究发现,通过对患者实施临床监测护理,可有效发现患者生命体征指标的变化情况,规避患者发生各种麻醉并发症的风险,通过对患者实施呼吸系统护理,可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患者出现脱管。导管扭曲等现象,通过对患者实施伤口护理,可显著减少患者伤口感染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通过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积极配合护理人员的工作,避免其出现躁动。惊恐等不良情绪。因此,对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切实可行,可显著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增加患者的满意度。对此次研究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试验组50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6。00百分号,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00百分号,差??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患者满意度评分为(90。26±3。52)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提示相比于实施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患者的护理效果更佳,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度,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机率,有利于促进患者预后。
总结以上研究结果得出,对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在复苏期采取优质护理具有较显著的临床意义,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各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优质护理在麻醉复苏室全麻患者复苏期的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