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 消弧线圈的调谐方法 18
4。6 本章小结 19
5 硬件及其软件部分设计 20
5。1 硬件部分设计 20
5。2 软件部分设计 25
5。3 控制系统抗干扰措施 30
5。4 本章小结 32
6 结论 33
参考文献 34
致谢 37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电网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可减小单相接地的电流、降低由于故障相的恢复 所产生电压和减小弧光接地过电压的别无二致的选择。然而现有的调节一个振荡 电路的频率使它与另一个正在发生振荡的振荡电路(或电磁波)发生谐振方法现 分析如下:
目前,我国一线二线城市以及多种重工企业譬如冶金、化学工业等等6~35kV 电网系统,中性点的接地方式主要是仿于个世纪50年代俄国,就是人们常说的调 匝式消弧线圈接地。为使电网的脱谐度、残流和中性点位移电压在规定的范围内, 需要人工对己设定的方案根据运行方式进行消弧线圈的分接头的调节,这种方法 需要手工调整消弧线圈的分接头来使消弧线圈从电网上脱离,这种方法,对于高 等级的电网,制定调谐方案十分繁琐。另外,根据规程中需要对电网电流测量的 要求,制定新的补偿方案不仅仅是工作量大的问题。现今情况下,配电网的发展 一日一新,尤其现今城市中的电网较多使用电缆来传输和供应电能,这种情况下 不仅系统的接地电流越来越大并且电网的运行方式会变的异常繁琐,这种现状下 人工调节根本无法满足实际需要经常,由此会出现电网脱谐度远远超过实际标 准,由此可导致随着故障点的电容电流越来越大,其有可能发展成为更严重的相 间短路,从而电网的安全运行成为一纸空谈。从长期运行经验极其表现来看,其 存在诸如以下的严重问题:
①断续的跟随电网变化进行调节,即常说的使故障处的剩余电流流最小。
②由于其为了减少电网的暂、稳态情况下的过高电压,其不能对电网进行全 补偿,而只能对其补偿,因此故障点的剩余电流是不可能减小到最少的。
③由于脱谐度不易调控,甚至当出现问题时亦不能及时发现,所以会常常发 生过电压的情况总的来说,由上个世纪流传下来的接地方式大都存在如下问题: 一是发生单相接地后故障后,其对故障线路是一种后知后觉的状态,不知故障线 路所处位置;二是其电感不能平滑顺畅的调节,补偿效果达不到最完美状态。为 对单相接地电容电流进行更佳的补偿,在对现行方法更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之后, 本人提出一种新型的磁阀式消弧线圈(可控)。该整套装置结构紧凑,控制灵活, 响应速度快,能自动跟踪电网电容电流的改变,从而进行更佳的补偿行为,以此
大幅度提高电网运行的可靠性。
1。2 中性点接地发展和现状
常见的中压电网等级常见有三种情况—35kV、10kV、6kV。其在电网系统 中均为中性点不接地,但是由于供电网络的飞速发展,尤以电缆用户来说,所占 比率越来越大,其导致了系统在单相接地过程中电容电流越来越大,由此可导致 故障向事故的转变。在我国现有的电气设备制定规范中,由此排序,若35kV电 压等级的电网系统接地电容电流超过10安培,3到10kV电压等级若其接地电容电 流不少于30安培,发电机的单相接地电流大于5安培,此时必需采用中性点有效 接地方式(即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并且在我国城市电网规划导则中曾提出, 若电缆线路较长、系统电容较大的情况中也可使用经电阻接地的方式,但其范围 却有明确即电压等级为35kV,10kV的城网,就国外而言各国有各国的观点,各 国有各国的实际情况。但就我们来说,中压电网的改造现已引起多方面的关注, 尤以中性点是否接地,它的接地方式是什么为主,这不仅是电网的发展问题并且 与民生发展的决策等发面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