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

    A.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 B.“兼容并包”方针的提出

    C.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D.鲁迅发表《狂人日记》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标准答案: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陈独秀,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中国党的创始人和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青年时代即赴日本留学,深受西方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参加过反清斗争和辛亥,曾编辑《国民日报》《安徽俗话报》等报刊,在日本与章士钊协办《甲寅》杂志。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标准答案: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1915年夏,陈独秀从日本回到上海,同年9月15日创办了《青年杂志》。他在创刊号的“社告”中写道,“国势陵夷,道衰学弊。后来责任,端在青年。本志之作,盖欲与青年诸君商榷将来所以修身治国之道”,将革除旧思想和封建陋习的重任寄予青年,期待青年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青年杂志》的内容新颖独特,竖起民主和科学(德先生和赛先生)两面大旗,与青年共同探讨各国学术、思潮,给沉闷的思想教育界吹来一股清风,使人们从封建专制主义造成的盲从和蒙昧中解放出来,被誉为“青年界之金针”和“良师益友”。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标准答案: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由于陈独秀在日本时曾有协助章士钊办《甲寅》杂志的经历,《青年杂志》的创办也受到《甲寅》杂志的影响。二者不仅在政治立场和发刊主旨上相似,而且在作者群和编辑思路等方面也有很多沿袭,而对于“通讯”栏目这种讨论形式的注重,二者更是如出一辙。《甲寅》于1915年10月出至第十期后即被袁世凯下令查封,许多人把《青年杂志》视为《甲寅》的延续与替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标准答案: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青年杂志》最初为月刊,是综合性学术刊物,六号为一卷,每号约100页。由于与当时其他刊物名字雷同,1916年9月1日出版第二卷第一号时,《青年杂志》更名为《新青年》。1917年1月,应蔡元培的邀请,陈独秀赴北京大学担任文科学长,《新青年》编辑部也由上海迁至北京。从1918年1月的第四卷第一号起,《新青年》改版为白话文,使用新式标点,同时,带动其他刊物形成提倡白话文运动。俄国十月后,《新青年》刊载了部分介绍主义的文章,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1920年上半年,《新青年》编辑部又迁回上海,从第八卷第一号开始,成为上海党早期组织的机关刊物,与当时秘密编辑发行的《党》互相配合,为中国党的成立作出重要贡献。1921年,《新青年》迁往广州出版。1922年7月1日,出版完第九卷第六号后休刊。1923年6月,在广州改为季刊续出四期,成为中央的正式理论性刊物。1925年4月,又改为不定期刊物,共出版五期。1926年7月停刊。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 标准答案: 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

     

    《新青年》从第一卷第一号至第三卷第六号,一直由陈独秀一人担任主撰稿;迁至北京后,改为成立新的编辑委员会,由多人轮流做编辑。在第六卷第一号中,这种编辑方法被公之于众,所列编辑名单是:第一期,陈独秀;第二期,钱玄同;第三期,高一涵;第四期,胡适;第五期,李大钊;第六期,沈尹默。这种方法将一大批中国进步知识分子聚集在《新青年》周围,形成了新文化阵营,他们相继发表了大量具有深远影响的文章。

  1. 上一篇:坚持以什么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人民
  2. 下一篇: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1. 信息产品销售的渠道选择及版本化策略研究

  2. 网络用户参与生成内容的激励机制调查问卷表

  3.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

  4. 坚持以什么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人民

  5. 在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6. 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

  7. 读心的女人运势,一个斗...

  8. 体验式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需求分析

  9. 基本加工工序和切削技术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

  10. 互联网时代产品设计中的消费者体验

  11. 基于IFFT的毫米波步进频率...

  12. 破片速度测量方法及校准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国内外空间碎片清除技术研究现状

  14. Ch-PMoV2@C3N4催化氧气氧化苯制苯酚

  15. 小学中年级作文相似现象的成因分析及对策

  16. 微机械陀螺温度特性理论和实验研究

  17. 中日双边贸易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About

优尔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youerw.com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