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其实,上面提到的帕森斯在阐述其均衡论思想的时候,也有着“协和社会论”思想的表达。在他看来,社会就像是一个由不同零件组成的机器,在机器运作的时候,各个部件之间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也正是他们各自不同的运作才能使机器正常的运行。社会也是一样,各部门、各组织在社会中都承担着一定的功能,只有他们的协作、分工,社会才能正常地运转下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社会系统论(society system)。这种理论认为,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相互交叉,彼此渗透,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络。他们认为,最基本的系统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上层建筑”。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V·贝塔朗菲和巴克莱又把个人或群体为了达到既定的目标,不断调节、校正自已行为的过程,称作“社会系统的反馈过程”。

    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从汉字字义来理解,和谐就是和睦、协调。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和谐就是系统内部各个要素协调有序的表现。“和谐社会”就是指社会系统中的各个部分、各种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状态。“和谐社会”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许多学者从不同的方面对它进行了阐释,有人概括为六个特点,有人分析为八个方面。笔者觉得理解“和谐社会”的重点应该放在“社会”两个字上,也就是在社会阶层结构方面,而不宜将其过于泛化,据此,笔者以为,和谐社会应该具有这样一些特征:第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不断得到调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基本适应的社会。我们知道,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仍然存在着矛盾,这也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基础。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政治的上层建筑和观念的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或谓之文化)要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表现在实践方面,也就是要求全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协调发展,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也就是说,只有当一个社会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处于协调发展中,这个社会才是一个和谐的社会。第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国际国内发展的经验都证明,发展是硬道理,而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经济发展了,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才有了物质保证。经济发展是第一位的,但是仅仅有经济的发展、经济总量的增加还不够,社会发展也要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经济社会必须协调发展。一个和谐的社会不仅需要经济繁荣,而且需要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和社会保障事业同步发达。如果只有经济的增长而没有社会的同步发展和进步,必然会产生诸多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发展的目标也不可能实现,还可能导致社会的断裂,带来严重的后果,在和谐社会建设方面,成功的例子是北欧模式,失败的典型是拉美化现象

  1. 上一篇:党组织在纪律审查中发现党员有
  2. 下一篇:三大改造的形式
  1. 党的根本性建设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3. 江西同天聊天室

  4. 天涯社区一路同行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核心要义

  6.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

  7.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8. 光明乳业战略绩效评价权重分析调查问卷

  9. 临床护理路径茬实施白内...

  10. 浅谈如何茬小學语文課堂...

  11. 蒙古族舞蹈双人舞编导对...

  12. 高功率电磁脉冲发生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互联网”视阈下的爱國主...

  14. 刍议职业教育管理中现存...

  15. 英文论文女大学生面膜购买动机研究

  16. 上海地区牵牛花物候观察及栽培研究

  17. 国内外虚假交易研究文献综述

  

About

优尔论文网手机版...

主页:http://www.youerw.com

关闭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