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忽略自然科学
科举只考儒学,导致了考生对地理、天文、物理、化学等自然科学的忽略甚至摒弃,这也是我国到清末时期综合国力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的原因。
三、科举对现今社会的影响
前面谈到的官本位思想,在今天的中国依然根深蒂固,人们依然热衷于“当官”,挤破头颅想要进国家机关当公务员。“唯官是大”的思想猖狂。科举制度的利弊
虽然今天选拔人才的制度有了很大改观,更看重的是人的全面发展,也不只参考一次的考试成绩,有些自主招生也要参考考生平时的学习表现。但实际操作起来,像古代科举一样“一考定终生”的性质还是有的,比如我们都经历过的重大的高考。有些考生为了能上更好的学校改变命运,复读再复读,考了一年又一年,这跟古代的士人考科举不能不说有异曲同工的地方。再看这20年来,自考制度的建立,公务员考试的开展等也都是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这些举措都能看到科举制度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选拔人才的重要制度。它从隋文帝开皇七年(公元587年)开始创立,至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宣布废除,总共实行了一千三百余年之久。而中国科举制度的最后两次会试,都是在我们校园这片土地上举行的(当时我们校园是河南贡院所在地)。一次是在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一次是在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之后,科举制度就被废除了。所以我们的校园,就成为中国科举制度的终结地。
科举制度的主要考试是乡试和会试(当然,殿试也很重要)。而这些考试,都是有定期的(恩科除外)。清承明制,于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规定:“以子午卯酉年乡试,辰戌丑未年会试。”乡试以八月,会试以二月,殿试以三月。但至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又改为会试三月,殿试四月,遂为永制。乡试在省城举行,会试在都城举行,殿试在宫中举行。
何谓“子午卯酉年”?何谓“辰戌丑未年”?可能有许多人还不太清楚,这里我需要作一简要的解释。科举制度的利弊
我们今天所使用的是公历,而在古代中国,则是用干支纪年的。“干”就是“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的总称,也叫“十干”。“支”就是“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也叫“十二支”。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相配,可成甲子、乙丑、丙寅、丁卯、戊辰、己巳、庚午、辛未、壬申、癸酉、甲戌……等六十组,称为“六十花甲子”,用以表示年、月、日、时的次序,周而复始,循环使用。我们今天所使用的农历,仍然是以干支纪年的。
以“子午卯酉年乡试”,就是在干支纪年中,凡出现子、午、卯、酉字样之年,即举行乡试。以“辰戌丑未年会试”,就是在干支纪年中,凡出现辰、戌、丑、未字样之年,即举行会试。下面,我以与我们的论题有关的年份为例,来加以说明。根据干支纪年法,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年)己亥年,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是庚子年,二十七年是辛丑年,二十八年是壬寅年,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是癸卯年,三十年(公元1904年)是甲辰年,三十一年是乙巳年,三十二年是丙午年。从中我们可以知道,光绪二十六年是庚子年,二十九年是癸卯年,都是在举行乡试之年。光绪二十七年是辛丑年,三十年是甲辰年,都是应举行会试之年。由此也可知,乡试、会试都是每三年举行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