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是监督监护执行主体的缺位。统观《未成年人保护法》全篇,散见大量的宣示性条款,以第6条和第12条为例,它们均看似完善地规定了“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的职权职责,却并未指明享有权力和承担义务的主体,对监督机构监督权的行使,法律也没有实质性规定。可以这么认为,当法律开始以“有关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为托词回避国家责任时,监护监督制度便已经开始了它长达23年的沦陷,这种粗线条的制度设计、不明朗的权责归属,和未成年人出走流浪,甚至违法犯罪现象的形成,有者极大的关系。
2014年年末,公益组织博源拓智对外公布了国内外年度十大儿童权利领域事件,福建仙游虐童案 名列其中。作为国内首个监护权撤销案件,福建省仙游县人民法院撤销生母监护权的判决打破了“清官难断家务事”和“孩子归父母所有”的传统观念,也让27年未见天日的国家监护制度上台“演了一回主角”。然而,从另一个视角审视游仙案,与其说该案激活了一个沉睡多年的“僵尸条款”,不如说是再次提醒全社会——未成年人保护是国家不可回避的责任。
上一篇:日本自由贸易协定选择的国际政治分析
下一篇:浅析无线电频谱资源使用权制度

互联网环境下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完善

网络环境下数字音乐作品版权保护问题研究

论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小企...

论法律视域下小产权房产...

经济法视野中的西部大开发刍论【7681字】

现洧制度下小产权房解决...

新劳动合同法下企业如何...

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C#学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

10万元能开儿童乐园吗,我...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

志愿者活动的调查问卷表

公寓空调设计任务书

AT89C52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

国内外图像分割技术研究现状

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

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2367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