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行省制度是元朝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留给世人的一份宝贵财富,行省制度主要的两个直接来源是金行尚书省和蒙古国燕京等处三断事官。在行省制度确立之前出现了三种关键性地方行政结构:前期的宣抚司与宣慰司、临时性行省和半固定化行省。世祖末成宗初,行省制度最终确立,在这期间经历了四个发展变化,即固定化、半固定化行省的增多、各省边界的明确、群官负责制代替中书省宰执和行省长官兼领军民且自身不定期调迁。确立之后,由于元朝中后期频繁更换皇帝,仅在大德十一年(1307年)至元统元年(1333年)就更换了36个皇帝,这些皇帝的在位时间都非常短暂,他们全部由权臣摆弄、颁布诏令,因此行省制度的发展停滞不前,后来公元1351年以后爆发农民起义,行省制度又有了些许变化,直至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36567
毕业论文关键词:元朝行省制度;起源;确立;变化
一、    元朝行省制度的溯源
元行省制度的直接来源有两者,即金行尚书省和蒙古国燕京等处三断事官,因为此二者对其实际影响最大。
(一)金行尚书省对元行省的影响
元代行省制度最早可以追溯到魏晋隋唐的行台,在称谓和代朝廷行事方面而言,元行省制与魏晋的行尚书台(省)有很多相类的地方[1]。但是,行尚书台在唐朝初期就告废,只能将其视作元行省制度的渊源。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者只称为省。省,原本是宫禁的意思,当年设置三省本来是君权集中的体现,但是隋唐之后,省的设置逐渐脱离了原本宫廷附属机关的本义,变成纯粹的行政机构。到了金元,又进一步演变成了地方制度的代表。
 “行省”这一名称,最初出现在金代。金章宗(公元1190年到1208年),派遣中书省的大臣出征、戍边或者处理地方大事,允许其便宜行事,称“行尚书省”或“行省”于某地,意思就是代表尚书省行使权力。所以“行省”最初的意思,是指派遣中央政府的大臣到地方行使权力的临时机构。
金行尚书省的设置,包括三个具体类型。第一类是沐梁行台尚书省, 为金熙宗天会十五年设置,它的主要功能是管理原刘豫齐国的山东、河南、陕西等地。但是,当河南之地奉还给南宋之后, 也就是天眷元年后,燕京枢密院就改成了行台尚书省。三年后, 河南、山东复归于金, 行台尚书省又移置汁梁。这类行台尚书省, 不仅拥有大规模的稳定辖区, 还有着与朝廷类似的机构设置,如左右丞相和优尔部等建置, 事实上它等同于在朝廷尚书省统一领导下治理中原区域的特殊分设机构。第二类是尚书省宰执临时派往某地执行军事等使命。如金章宗明昌五年参知政事马琪、胥持国“ 行尚书省事”, 负责治理黄河。这类行省最大的特点就是临时性,任务完成就要回去。第三类是宣宗南迁后额外授予的行省衔, 目的是激劝地方官保卫边境。如宣宗贞枯四年二月河东南路宣抚使胥鼎担任尚书左丞, 在平阳担任行省长官。金朝的这三种行省,有的是朝廷尚书省的分设组织, 有的是暂时派遣的个别宰执, 有的目的是激劝地方军将戍守边境。特别是前两者, 为朝廷管辖直辖区之外的行省和临时处理军政事务的行省,提供了范本和先例。因此,我们将金行尚书省称为元行省制度的直接来源,是有理有据的。
金行尚书省对元行省制度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1.在管辖范围上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元朝设立的大部分行省在管辖范围上和金朝非常地相似,金朝在辖区为路的政区内设置行省,元朝沿用了这个原则,所以前田直典将之称作“路的行省”[2]。元世祖前期设置了很多个行省,比如中统元年在京兆设置秦蜀行省;二年在平阳、太原等路设置行省;至元元年,设置山东行省;优尔年设置辽阳行省。就上述行省的设置上来说,这些行省全部是按照以一路或者多路为原则设置行省的,区别是辖区的大小不同罢了。这一原则即使到最后元朝行省制度确立之后,也没有发生改变。
上一篇: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下一篇:新媒体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影响

略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1783字】

略论定金的性质与责任【2359字】

略论行政补偿制度的缺失与完善【3243字】

略论公务行为的认定【5148字】

略论公务员权益的保障和救济【2262字】

學校法制教育略论【5516字】

略论三个代表”载入宪法的意义【6524字】

中国学术生态细节考察《...

国内外图像分割技术研究现状

承德市事业单位档案管理...

C#学校科研管理系统的设计

志愿者活动的调查问卷表

公寓空调设计任务书

10万元能开儿童乐园吗,我...

医院财务风险因素分析及管理措施【2367字】

AT89C52单片机的超声波测距...

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