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现代公民低水平的政治诉求
在当代,由于受职业环境、个人利益、性别年龄等条件的限制,一些社会群体身上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不够强,民众之间政治参与的意识也很不平衡,事实上除了部分政府官员、专业人士和知识分子之外,其他群众的参与热情均不高,特别是农民阶级。所以真正出于自愿参加国家政治生活的公民所占比例仍然很低。
(二)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弱,参与渠道不畅通
作为现代社会的公民,在政治生活中应当具备基本的参与能力。但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公民参与能力仍比较低,如选举、申诉、控告等方面。他们不知如何投票,如何提出合理化建议,甚至他们不知道可以通过哪些正确、合法渠道参与其中。
1.公民政治参与缺乏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公民参与政治首先需要的是政治参与的知识和技能。由于我国公民缺乏相关政治常识的教育和宣传,缺乏相应的政治实践,目前普遍存在不清楚我国现行的政治制度,不知道自己有哪些政治权利和义务,不明白人大代表的作用,不知道如何和自己选区的人大代表进行联系,不知道除了信访部门之外还有哪些渠道可以进行利益表达和权利申述,不知道自己哪些提议和建议可以被政府决策部门采纳从而影响自己的利益分配等问题。
2.公民对政治参与的界限划分不明确
公民对于哪些事务是自己能够参与的,哪些是需要自己去积极参与的,哪些事务是不能参与的,不能够有一个明确的区分,对自己参与政治的各种界限也不能分清,这既是公民政治参与缺乏的原因,也是公民参与能力不足的表现。
3.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不够畅通
中国在改革开放前,还没有比较严格的制度化的政治参政渠道,改革后我国开始重视建设公民的参政渠道,但有效且能够真正被公民采用的渠道却很少,参政渠道的理论性和实践性也没有进行很好地结合,使我国公民的参政渠道太过狭窄。从目前来看,公民政治参与的路径主要局限于定期举办展览,网站和媒体的公示形式过于单一,远远不能满足公民的知情权和参与的热情。
(三)公民政治参与水平的不平衡性特征突出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教育文化发展水平的不平衡,从根本上决定了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总体上呈现出不平衡性的特征。
1.不同地域的人们对政治参与的反应各不相同
在城市、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公民的参政热情、参政总体水平都比较高。而在农村、贫困偏远地区,许多人缺乏主动、竞争和独立的参与意识,在政治活动中表现却太过冷漠、被动,政治参与水平也远远低于经济发达地区。
2.不同阶层的主体对政治参与有不同的反应
当前,在不同社会阶层中,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意识与能力也不同。一般来说,像知识分子和政府机关工作人员这类人都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也很强;像工人、农民这些文化水平较低的阶层的政治参与意识和能力则较弱。
3.政治参与指向的不平衡性
目前,就公民的政治参与来讲,大多数人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偏向影响国家的最高决策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而对参与主体自身处在的部门和单位反而不够注意,政治参与率自然也不足,公民政治参与总体呈现不平衡性。
4.组织化政治参与总体水平偏低
有效的政治参与往往都是有组织的。目前我国除了公民个人进行政治参与外,还有不少数量的公民团体和社会组织参与政治生活。社会组织是集中表达社会上各种分散的利益的政治主体,是连接政府和公民的沟通渠道,因此社会组织和公民团体政治参与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进程。但当前我国社会各阶层都普遍缺乏相应的政治组织来表达本阶层的利益,以至于各种政治参与成为无效政治参与,也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