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公共危机除了跨界性这个基本特征外,它的不确定性表现为跨区域性、跨功能性、跨时空性、跨阶级性和人类本身制造性等特征,以及治理对策不完善、传统破碎化体制的阻碍、政治系统影响力耗费扩散以及媒体推动等作用,使得跨界危机具有深层次的不确定性。[王刚,姜维。跨界危机及其治理结构创新[J]。学术论坛,2014,(4)。]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联系日益紧密,无论流动性还是关联性都与日俱增,跨界危机的爆发环环相扣,波及周边区域,并迅速与其他问题纠缠,让人难以捉摸,不仅危害个人利益,更会蔓延至其他地区、领域,造成社会秩序混乱。正是基于不确定性的影响,使跨界危机带来的损失远比传统危机大的多,组织协调治理危机的困难可见一斑。
(二)跨界公共危机的生成机理
首先,由于社会联系密切,社会复杂性加强导致单一危机环环波及其他领域,逐渐演变成跨界公共危机。从国内局势看,我国处于社会zhuyi初级阶段,阶级矛盾凸显,群体性事件发生频率较高,不同地方联系紧密,并相互作用,流通性日渐增强;从国际局势上看,全球化趋势使得各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的交流日益紧密。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社会看似稳定,实则暗流涌动,危机可以轻易突破看似坚固实则脆弱的边界并爆发,进而迅速影响周边环境,并纠结于多种矛盾问题,形成更为复杂的跨界公共危机。现代社会各层次间的紧密联系使之在危机来临时变得脆弱不堪。现代科技的发展使社会各环节的相互依存性得到增强,在这样的社会中,如果任一环节出现问题,便会立刻波及其他环节。[张伟,杨安华,徐元善。跨界危机的兴起及其对公共管理者的新挑战[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
其次,风险社会下危机构成要素的变化是跨界公共危机产生的原因。风险社会是当前社会的另一个特征,在这样的社会下政治、经济、社会和自然因素都可能成为引发风险的原因,危机的爆发几乎必然。我国处在社会zhuyi发展的重要阶段,各种要素都不稳定,加上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自然灾害严重,这些都是引起跨界公共危机的潜在原因。此外,经济高速发展,科技飞速前进,它在为人类谋求便捷的同时,也为隐患埋下伏笔,可能引起一些问题。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这些新的危机形成因素很有可能被催化,并跨界形成新的危机,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威胁。
二、跨界公共危机对传统公共危机治理模式的挑战
随着整体化趋势的推进,城市一体化步伐也在加快, 危机频繁发生,危害程度逐年加重,因此,跨界公共危机在治理主体关系、非政府组织参与、沟通机制完善等方面都与传统公共危机有着较为明显的区别,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
(一)府际关系不协调
府际关系是指“政府之间相互交叉的关系,以及不同地方政府之间的交互关系”。[谢庆奎。中国政府的府际关系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2000,(1)。]跨界公共危机,它跨越了地域、功能等界限,具有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对治理主体的协调合作要求较高。然而政府在应对公共危机时,管理多于治理,权力运行自上而下,管理单一且被动,很少鼓励社会参与,缺乏针对性。
我国目前在政府间合作上还有很多不足。政府各部门之间,虽然危机处理体制已逐步形成,各职能部门根据不同危机类型进行分类管理,但有些部门重合,权责不明晰,在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各自为政的情况,难以形成有机整体。在政府与政府之间,有些地区已经有了合作意向,但碍于协调机构与方式而不能成功,有些地区则因为经济差异大,对于利益问题无法达成一致而作罢。谢庆奎教授认为“每个政府都有着‘利他’和‘利己’的双重动机。‘利他’,是政府职责所在,要求政府以人为本,提供便民服务;‘利己’,则是基于自身的利益,希望从中得到一定的利益。在当局的种种关系中,利益关系包含制衡关系、金钱关系、治理关系。”正是由于各政府都把利益关系放在最高位置,才会出现利益的争抢,无利可图时相互推脱,对于治理跨界公共危机,无论是政府各部门之间还是政府与政府之间都必须尊重彼此的利益才能寻求共赢,如果只考虑自身,不权衡各方利害,到最后只会两败俱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