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支撑体系:支撑的选择是根据地质条件而确定的。撑和锚各有其优缺点,撑一般影响的是施工的空间,而锚杆通常会占用建筑红线以外的其他场地。支撑体系有许多种:包括:型钢或者钢管,锚杆支撑,混凝土梁支撑,或支撑与锚杆的组合等,如果当在基坑边的中部采用锚杆的时候,角部应该使用角撑。
综合以上论述,各类基坑支护形式的有下列的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1)放坡:用于场地较为开阔,无变形控制的要求,造价较低。
(2)土钉支护:一般适用于周边构筑物较少,地质条件较好的条件,软土或砂性土层要谨慎使用或采用加强型的方案。但是土钉支护位移量的控制缺乏合理的计算依据和理论,所以,对位移有严格要求的场地也要慎用,造价较低。
(3)排桩支护:排桩支护的刚度较好,适应范围广,组合桩间止水也可用于砂性的土层,止水的效果没有连续墙好,造价比连续墙,而高于土钉墙。
(4)地下连续墙:一般情况下连续墙的刚度大,止水效果较好,是支护中最强的支护形式源`自*优尔?文.论/文`网[www.youerw.com,也能够适用于地质条件很差和比较复杂的,基坑深度很大,对于周边环境要求相对高的基坑支护,缺点是造价较高,并且施工要求要有专业的设备。
(5)支撑形式:主要有钢支撑和锚杆,混凝土支撑。混凝土支撑的刚度大,但是混凝土支撑拆除不方便;钢支撑的刚度和位移相对小一些,但是其支撑拆除方便,可以预先加轴力从而能够达到控制位移的目的;锚杆的刚度相对较小,位移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施加预应力的方法来实现的,锚杆一般应打入基坑外的地下场地:这会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程度的影响,最好应该有较好的锚固土层。
(6)重力式搅拌桩挡土结构:一般情况下,适用于小于7m的软土地基基坑,并且周边对位移量的要求不是很高的情况。
1.4 优点及其不足
近20年在基坑工程方面实践丰富,使我们对于基坑支护结构上的水土压力的认识有了很大的进展;支护结构的形式有了不少创造和改进;施工技术也有了很大进步。这一切也推动着我国沿途工程的发展。但是,也应当看到,基坑工程任然是土木工程建设中事故的多发点,从而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的损失。造成基坑事故的原因很多,可源于岩土性质的不易捉摸;可由于无序竞争造成以高风险为代价;但是根本原因,还是人们对于基坑工程中土的形状和土与结构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的认识不够充分。
经典土力学是在饱和重塑土的试验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经典的挡土墙和土压力问题,是先修建墙体,然后逐层填土加载。一方面,不涉及原状土的结构性和非饱和土的基质吸引力问题;另一方面,它的设计计算是递增加载的静定问题。经典的土压力理论也主要是针对这种问题建立的。而基坑的问题则不同,首先,基坑开挖时在具有不同程度结构性的原状土中进行的,地基中水的形态与运动规律十分复杂,因而,基坑支护结构上的水土压力准确计算是一难题。其次,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土的应力路径远比挡土墙后的情况复杂。有时是先浇注桩或者墙,随后逐层开挖;有时是边开挖边护坡,锚固或者支撑。支护结构的某一个断面的最大内力可能会发生在开挖时某一个深度或某一个时刻。但是整个基坑最危险的情况可能不是基坑开挖到最后设计深度时的状态。这是一个结构与土的相互作用的动态的过程。其设计的思路采用结构力学中可移动荷载下的影响线概念,用最大内力包络线更加合理。而不是简单地采用最后状态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