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钻孔灌注桩 44
5.3.1 施工准备 44
5.3.2 施工工艺及控制要点 45
5.3.3 护筒埋设 45
5.3.4 测量定位 45
5.3.5 钻机就位 46
5.3.6 钻孔 46
5.3.7 清孔 46
5.3.8 钢筋笼的制作、焊接 47
5.3.9 混泥土灌桩 47
5.3.10 质量控制标准 48
5.3.11 灌注桩成孔与成桩质量控制 48
5.4 双轴搅拌桩施工 51
5.4.1 测量放线 51
5.4.2 开挖沟槽及制作泥浆池 51
5.4.3 双轴搅拌桩施工 51
5.4.4 主要技术参数 52
5.4.5 技术要求 53
5.5 基坑施工要求 53
5.6 基坑监测方案 54
5.7监测方案编制依据 54
5.8 监测重点 54
5.9 监测计划 54
5.10 监测工作内容 55
一、基坑监测 55
二、周围环境监测 55
5.11 测量仪器 55
5.12 各监测项目界限报警值 56
5.13 中山北路、和平路地表沉降监测 56
5.14 基坑围护桩及监测土体水平位移 57
5.15 监测要求与技术保障 58
5.15.1 监测要求 58
5.15.2 技术保障 58
5.15.3 监测报表及报告的提交 58
5.16 安全生产与文明生产 59
5.16.1 安全生产 59
5.17 建议与说明 59
结束语 60
致谢 61
参考文献...62
附录……………………………………………………………..63
ABC区段电算结果63
CDE区段电算结果74
EF区段电算结果.85
FA区段电算结果.96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在近20年来,我国基坑工程得到飞快的发展,繁多的工程实践丰富并提高了国内基坑工程领域的技术水平。随着各种工程的增加和复杂化,国内技术水平也在不停的提高,这表现在数不清的工程有成功有失败 。所以,了解基坑工程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基坑环境的调整和保护,从而更进一步领略地质人文条件和人为经济活动相互变化和相互适应的作用规律,对我们场区的地质环境作用认识观影响很大,基坑工程所包含的内容主要包括结构设计和岩土地质两大概念,岩土工程处在地质和工民建的交叉部位的边缘学科,所有学科好似“穴道”都同脉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