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绿地 早晨、傍晚 锻炼、聊天、散步、遛狗
路边 上下班途中 孩童嬉闹、聊天
楼梯间 日常 打招呼
社区服务中心 双休日 集体活动、私人事务
其他 上网等
研究发现,早晨与傍晚是社区居民交往最频繁的时段。早晨,老年人要晨练、遛狗、年轻人要上班、小朋友要上学,打招呼、玩耍、聊天交往行为随处可见。傍晚,居民吃完晚饭,出来散步,乘凉、遛狗,抛开烦躁的工作,放松休闲。
通过邻里交往行为的空间分布,可以看出邻里交往的习惯。首先,居民主要聚集在人群流线的转接口处和较为开敞的公共空间,例如公共绿地,宅间绿地。其次,交往空间缺乏层次性,特别是对半公共半私密空间的组织。第三,住区中的不定空间缺乏如何使用或归谁使用的空间暗示,造成交往死角,容易引发犯罪。特别是楼道间,由于空间的狭小,造成的压抑感,让人们只局限于与邻里间打招呼,甚至视而不见。如何妥善处理这一矛盾,有必要对其进行必要的改进。特别是高层住宅,走廊、楼梯、大厅等空间都要进行研究分析。除了以小区居住空间为载体的交往行为分布,社区居民的交往行为也发生在网络上。通过社区网站、QQ等大众媒介,形成了新的虚拟交往网络,对增进社区邻里关系和社区归属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优尔、“邻居的意义何在?”城市社区邻里睦邻关系光圈的现象学
“你认识你的邻居吗?”“你如何看待邻里关系冷漠的说法?”“假如你遇到了冷漠的邻居你会怎么做?”当我向被访者抛出这些问题的时候,从他们的脸上,我看到了一丝惊讶与疑惑,或许这是在情理之中的事。在城市化迅速发展的大都市面前,似乎人们已淡忘了“邻居”这个词,独来独往是常态,一扇门、一堵墙、每个家庭封闭在自己的围城里,一道鸿沟,隔断了毗邻而居的欢乐,也割裂了“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究其原因,一时也很难说清。笔者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许多不同社会阶层的居民,通过访谈与观察,描绘出时下邻里之间生活的片段。
(一)居住环境的压缩——诱发社区居民交往行为的空间丧失
住房设计的不合理性是城市社区邻里交往弱化的一个重要的客观原因。居室物质环境的设计融合了现代最为先进的技术和设计理念,但邻里交往的物质和非环境要求却抛至九霄云外。[5]在当代城市的住宅空间中,不像传统的大杂院式的居住环境,每栋住宅楼内部的电梯间,楼梯间大都采光不足且比较昏暗,空间有窒息感,常常是进出频繁但是很少滞留,甚至有时还容易引起犯罪。这种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层次无法引导邻里之间的正常交往。由于缺少了一种居家生活的环境,所以若邻居间见面也只是礼貌性的问候或者点头,有时甚至会视而不见。这样的交往是浅层的,不深入的,被动型的交往。
有的住户居民为了满足自身活动需求,高级住宅区的住户还在室内添置健身等活动器材,这无疑使主观的交往愿望更加减少。笔者采访了曾经住在老弄堂里的王阿姨,他向我描述了他曾经的里弄生活:
个案2:本地居民,王阿姨——上海人,52岁。 “以前弄堂里最常见是那些卖大饼油条之类的流动摊贩。从清晨到晚上,有各种各样的小吃点心的摊子,连续不断地涌向弄堂里,叫卖声不断地在弄堂的各个角落回荡。我以前是住在南市区的,南市是没有路的。说是路,却往往窄得根本不可能开汽车;而有的称之为弄,却比它的路还要宽敞些。它的路就是弄,弄就是路,大弄套小弄,等到从小弄兜出去,你早就不知道原来是打哪里过来的,再好的方位感到这里也失灵了。那是个迷宫。”
- 上一篇:互联网大数据征信模式及存在问题研究
- 下一篇:SPSS影响传统电器零售业信息化转型的因素分析
-
-
-
-
-
-
-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