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三种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不同的人群,而本研究谈论的医疗保险异地就医问题主要针对的是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方面。就我国社会基本医疗保险而言,其参与主体主要包括政府、参保人、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以及医疗服务提供机构[2]。以上几个主体的关系如图1-1所示:
图1-1 医疗保险主体关系图
1。2。3 异地就医
异地就医是随着医疗保险以及人口流动的发展而出现的一个概念,因而在法律上并没有十分明确的定义。在医疗保险的范畴内的“异地”指的是参保人参加医疗保险所在地以外的不在参保地的统筹范围之内的其他国内地区。“就医”则是指参保人的看病就医的行为。异地就医其实就是参保人在其参保统筹地区之外发生的就医行为,该行为的主要特征是发生在统筹地区之外。
异地就医主要分以下三种情况:
(1)第一种是短期的异地就医,比如出差或者旅游的时候忽然生病需要治疗以及病人需要转移到外地就医,这样会产生不能及时结算医疗费用的问题;
(2)其次是中短期流动异地就医,主要包括一些单位派驻在其他地方工作的人员、外驻机构在本驻地聘用的工作人员以及处于一个流动状态的整个单位也是属于这种类型的异地就医,这种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就是参加医疗保险渠道少,或者说即便参加了医保,就医垫付医疗费用太高,报销还不及时等问题;
(3)异地安置人员,比如退休后返乡从工作地搬到退休安置地的人员或者是随着子女往参保的医疗保险统筹区以外的地区迁移的人员,此类人员社保报销方面在就会面临就医结算不及时、不方便以及负担重等问题,更甚者会产生异地居住人员感受不到就医待遇平等,产生不良情绪等问题。
1。1。4 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其实就是指被保险人在参保统筹地之外的其他非统筹地区就医时的结算模式或者说是一种费用的报销方式。医疗保险制度中就有规定,参保人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可以享受一定比例的医疗费用报销。
1。2 理论阐述
1。2。1 人口流动理论
地区之间经济和人口的差距自然会带来人口流动的热潮,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成为劳动力转移的首要因素。首先从就业的角度考虑,人口常常会向就业机会多的城市转移;从社会发展平衡的角度考虑,为了维持经济增长的活力人口老龄化地区需要吸引年轻劳动力。近年来,人口流动已经是一个全球都在热议的话题,在中国当然也不会例外。
发展经济学关于人口流动理论的三个模式分别有刘易斯模型、拉尼斯模型以及托达罗模型。其中,刘易斯模型又称为二元部门模型(dual-sector model),刘易斯也是第一个提出了人口流动模型的经济学家[3]。他认为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中一般存在两个性质不相同结构也不相同的部门,也就是所谓的二元经济结构,这两种部门分别如下:①首先是以传统比较落后的生产方法进行生产的并且劳动生产率也比较低的部门,比如农业部门或者农村部门;②还有一些是现代较为先进的生产方式进行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相对比较高的资本主义部门,比如工业部门和城市部门。也就是说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现代工业部门的发展扩大,而农业部门为工业部门的发展提供劳动力资源以及资本积累。
在现代社会下,经济和人口的地区差距带来了人口流动的热潮,地区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是劳动力转移的重要因素。首先,人口往往向就业机会多的城市转移;其次,人口老龄化地区也需要吸引年轻劳动力,用以维持经济增长的活力。我国的人口流动已经不仅仅是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或者说是城乡之间的转移,比如说退休人员的退休安置也逐年增多并成了一个较有热度的趋势,人口流动使得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一直以来实施的属地化管理模式面临很大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