㈡ 加大研发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第一,加大对核心关键技术的投入,为智慧城市重点建设的项目设立专项基金,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来规范经费的申请和使用流程。组织实施关键技术攻关,尤其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新一代互联网技术、新一代移动通信网络以及智能分析处理技术等领域,推动关键技术在城市管理、智慧医疗、智慧物流和智慧交通等方面的应用。
第二,积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力度,为其提供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使企业逐渐成为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创新主体,提高广州市本土智慧型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打造几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龙头企业,以提高广州在全国智慧新兴技术领域的地位。
第三,要建“智慧城市”首先要有“智慧人”,广州要建成“智慧城市”的关键是人才[14]。所以广州市应积极对人才进行引进和培育,制定好信息化领域的人才计划引进和培养计划,让高校参与到“智慧广州”建设中,还有要建设好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科技孵化器等人才交流活动平台,落实科研资助、创业扶持、配偶就业、住房解决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及配套措施。
㈢ 继续和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
1. 在信息基础设施方面
一是在广州市政府规划引导、规范管理下,充分发挥广电运营企业、电信运营企业的作用,集约地共同建设,适当程度上的超前,不断提高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水平。二是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协同相关职能部门进一步推动光纤到户、宽带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城市宽带网络等新一代宽带网络的建设,积极推进三网融合建设,推动宽带网络全面覆盖城乡,实现城区“千兆进企、百兆到户”和乡村“光纤进村、宽带到户”的目标。三是推进“天云计划”的实施。其目标是建设一批在世界领先的云计算平台,构建国际云计算中心:如广州超级计算中心、中国电信亚太信息引擎、中国移动南方基地、中联通广州数据中心、中金数据华南云计算中心、亚洲脉络云计算中心等[15]。
2. 在城市基础设施方面
一是全面推进广州市智慧交通建设。对智慧交通进行规划,推动交通动态信息感知设施的建设,通过运用物联网、交通仿真等智能技术,缓解交通拥堵的压力;加快推进交通管理网上办理服务和交通信息系统的建设;积极推动“羊城通”与其他城市的电子收费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二是加快广州市智慧港口建设。加快建设物流大通关及集装箱智能物流平台建设,加强信息共享的能力,提高信息的综合利用程度;推动对港区的智能管理系统、港口货物的物联网的建设,从而令港区能对进出的车辆、船舶、货物进行监控、感知、管理和智能调度。三是加快广州市智慧电网建设。继续智能化改造用电和配电环节,为市民提供交互的智能用电服务;进一步明确智能电网的具体技术标准和实施方法,提高新能源并网技术支撑和管控水平。四是加快广州市智能水网建设。推动智能供水保障系统、智能排水系统、水利信息采集系统和三防智能决策系统等系统的建设,实现对全市供水、排水、水利等方面的全面监控。
㈣ 推进智慧城市载体建设和智慧产业的融合发展
广州智慧城市建设与智慧产业融合发展路径选择需要根据自身条件、资源优势、市场需求与产业基础,对城市功能进行合理定位,将新型城市化道路与智慧产业发展和谐、高效地结合起来[16],找到适合的发展路径。具体而言:一是重视天河智慧城、广州创新城和中新知识城这三大载体建设,根据建设“智慧广州”的信息化需求来建设智慧园区的信息基础设施,使这三大载体之间能在功能上的达到协调与互补,着力建设体现广州科技创新的新兴产业基地——智慧谷,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而推动信息文化服务产业、数字家庭产业、现代健康服务产业等智慧产业的发展。二是对科技、科研进行融合、渗透,从而推动科学技术的创新,积极推进“天云计划”的实施,通过云计算与云服务等重大项目和技术来促进智慧城、软件行业和互联网的相互融合,建设一个新型软件服务产业集群——广州云谷。三是通过对传统的商贸业与互联网、电子商务、智慧城市的融合发展,建设广州智慧型商贸平台,走新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商贸一体化发展道路,有利于推动产业向智慧型发展,拉动内需,进而充分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四是继续推进城市空间转型升级,将建设“智慧广州”和旧城改造、新城建设融合起来,打造智慧城市示范区。在老城改造时进行智慧社区建设的试点,为市民提供高品质智慧型服务;在新城建设时进行全方位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从头打造智慧型社区。这样结合地区情况的逐步推进会更好的推动广州智慧城市的建设。
- 上一篇: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医疗保险的影响及对策
- 下一篇:PHA-LEC公共场所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模式探讨
-
-
-
-
-
-
-
浅析中国古代宗法制度
巴金《激流三部曲》高觉新的悲剧命运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
高警觉工作人群的元情绪...
中国传统元素在游戏角色...
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和光催化性能研究
C++最短路径算法研究和程序设计
江苏省某高中学生体质现状的调查研究
现代简约美式风格在室内家装中的运用
NFC协议物理层的软件实现+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