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公民社会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
作者简介:韦海霞,江门职业技术。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6)01-141-02
随着时代的发展,公民社会不断发展壮大;加之互联网技术的大范围覆盖,的网络公民社会也得以不断发展。公民论文网社会的发展对于推进的民主政治发展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网络公民社会作为公民社会的组成部分,它的良好有序发展,也势必对的民主政治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网络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的内在关系
网络公民社会是在互联网出现后,在原有公民社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一些新的特点,但是本质上仍是公民社会的,只是参与政治的手段是通过互联网这一渠道获得的。因而它与民主政治的内在关系可以概括为:
(一)网络公民社会是推动政治民主化的动力
现代网络公民社会是多元化与利益高度分化的社会,网民作为其的社会成员。凡是那些具备权利意识和平等意识的网民,总是会想方设法利用网络这一媒介来实现和维护自身的权益,这就形成了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途径。此外,网络公民社会还为来自民间的单个资源的汇合提供了重要的平台,能够将原子化的民众的利益诉求汇聚起来,进而成为集体的诉求,对政治系统以及当权者造成社会压力,迫使他们始终在合法范围内行驶权力,从而对政治权力起到制约作用。
(二)民主政治的发展进一步推进网络公民社会的发展
首先,民主的发展,意味着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的发展以及社会自主活动空间的扩大,这就为网络公民社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与条件。专制主义的政治氛围下是不存在公民社会的,因为公民社会的显著特点是自觉性与自主性,这就要求公民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必须有赖于宽松的政治环境与自主的活动空间,而专制主义无法提供这样的条件,只有民主政治的发展才能给予。
其次,作为公民社会基础的现代公民,也是在民主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得以培育的。现代公民是公民社会的主体力量,公民社会的发育发展,不仅需要政治层面的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法治的完善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更需要培育塑造具有独立人格。主体意识。契约精神。平等观念与利益意识的公民主体,而公民意识很大程度上只有在民主政治的实践中才能获得。
网络公民社会与政治民主之间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与相互推动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是有前提条件的,并非任何情况下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只能在一定限度范围之内才起作用。而网络公民社会目前存在的问题,也给民主政治带来了负面影响,我们也必须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在本文中,将在第三部分――网络公民社会面临的问题中进行具体的解说,网络公民社会是如何影响民主政治发展的。
二。网络公民社会对发展中国民主政治的意义
网络公民社会作为公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健康发展的情况下具有非常重要的积极功能。近年来,在各方利益博弈和公民意识逐渐加强的情况下,网络公民社会迅速崛起。网络公民社会对民主政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一,网络公民社会的成长拓展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的代议制民主,必然要求公民积极的政治参与。而传统的政治参与主要包括投票和其他选举活动等,这已经明显满足不了一些公民的政治诉求。因此,随着民主政治的发展,就需要不断的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而网络参与,正是在时代发展进程中,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政治参与途径。它不仅可以有效表达民意,而且可以降低政府治理的成本。难能可贵的是,网络参与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够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更能体现公民的主体性,符合民主精神的要求。
第二,网络公民社会的成长能有效的对政府进行监督。中央集权的政治氛围仍在影响着我们的政治生活,再加上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政府及其当权者的权力比较大,势必会滋生腐败的问题。按照政治学研究中的平衡原则,理应对政府与当权者进行严格的监督。从外部制约着手,最大化的遏制中国的腐败问题。可以说,腐败问题是当前社会的一大顽疾“,一直以来都令人深恶痛绝,其根本的原因是权力的过分集中以及权力约束的缺失,而进行权力监督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网络监督。可以说,网络监督是治愈腐败顽疾“的一剂良药。
第三,网络公民社会的发展进一步培养了公民的民主意识。现阶段,虽然倡导建设民主法治的国家,但是由于受到长期封建专制历史的影响,中国仍是一个缺乏民主传统与民主意识的国家。民主法治国家的实现,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除了健全与完善宪法和法律之外,更有赖于民主意识的觉醒和民主能力的养成。许多学者纷纷认为,公民社会彷如免费的民主大学校,它可以提升公民的民主意识,培养公民的民主能力。网民通过对互联网的运用,除了可以广泛的阅览各种政治新闻报道之外,还可以自主自由的发表自身的观点言论,通过这些日常的教化,逐渐培养了民主的意识与能力。
三。网络公民社会面临的问题
网络公民社会是社会进步的产物,它对于民主政治发展的影响无可厚非。随着互联网技术进入普通公民家里,越来越多的人学会了运用这一新方式去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并积极参与到公共事件的讨论中来。但是与此同时,网络公民社会并非一味呈现出有价值的一面,在发展的过程中,也相应的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一)感性色彩浓厚,容易产生非理性情绪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与匿名性,网民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约束力会比现实社会弱很多,这就意味着网民表达成本更低,言论也更趋于自由。无非厚非,我们不能保证每一位网名都是趋于理性的分析者,那就不能排除大部分网民经常性的任意言论,甚至会出现盲目跟风或者极端情绪化的现象。例如一些网络博主,为了追求更高的点击率,往往会做出夸大事实。扭曲事实的言论与报道,更是激起不明真相,缺乏理性判断网民的愤慨,这就必然经常性的出现网络动乱,使得网络公民社会具有较强的偏向性。(二)加剧社会分化,增加政府治理成本
网络技术的革新,并非每一位社会成员都能无条件的使用,所谓的电子鸿沟“必然存在,使得网络公民社会更加决定性地排斥了无力获得新的传媒工具的人群,并因此增加了沟通的不平等“。显然,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在利用这些工具的过程中,遭到无形的排斥。据统计,的农村网民仅占网民总数的27百分号,即使农民人口众多,但是网络上的民意却是非常少的,而这些弱势的民意并非都能成为共同议题受到重视,而往往常被认为是私人性的问题。这样造成的后果,除了加剧了社会的分化,恶化弱势群体的处境之外,也无形增加了政治治理的成本。
四。网络公民社会的监管对策
上述面临的问题可以说是网络公民社会不成熟的表现,现阶段,的网络公民社会只是初具形态,如何引导和培育一个成熟的。有序的网络公民社会无疑成了一个很重要的议题。
(一)健全完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监督
近年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范互联网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基本的规范还远远达不到有效的外部制约作用,还需要不断健全完善。再加上互联网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这就对监管的技术和力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关部门应不断探索和完善相关治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的引导网络舆论,发挥网络公民社会的积极作用,进而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二)培育网络公民的公民精神
一个良好健康有序的网络公民社会的巩固和发展,除了加强制度上的外部制约与监管之外,还有赖于良好的公民精神。这里所谓的公民精神意味着公民对公共的热心。关爱与尊重;意味着公民对公共的责任与义务;意味着公民崇高的公共品德与素养。如何有效的培育公民精神,主要是靠积极推进公民教育来达成的。国家与社会可以通过家庭。学校。社团等社会化组织与机构,培育公民的爱国意识。法治意识。参与意识。权利意识。平等意识。自主意识等理性处世论事的公民意识。从而养成一种明辨是非,不盲目跟风的行为习惯。对于网络上的流言蜚语。虚假报道持一种怀疑的态度,切忌感性追随。同时也不在网络上发表偏激。不实的言论以恶意中伤他人和国家。
(三)分阶段推行落实网络实名制
针对网络匿名性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管理经验,实行网络实名制。我们承认,网络的虚拟性与匿名性可以让网民勇敢的揭露社会黑恶现象而不必承担风险。但是也不可否认,这种过度的自由也会导致很多不理性情绪激化的发生。现在网络社会中充斥着各种不文明。不负责任。黄色暴力的言论,有时候,网络甚至成为了网民发泄负面情绪的重要场所,这就使得网络环境越来越杂乱无章。因此,网络实名制的管理,可以让网民对自己的言论负责,可以有效的净化网络环境,也可以让网民更加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能胡作非为,为所欲为。网络实名制的管理办法,有赖于相关部门的认真调研,拿出具体可行的执行方案,分阶段的落实与实施,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完善的网络公民社会,促进民主政治发展。
五。结语
网络公民社会作为公民社会在信息时代发展的产物,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已经初显出对国家民主政治的影响,尤其现阶段让大家都颇为鼓舞的是网络反腐的成效。它已逐渐成为当前影响社会政治稳定的不可忽视的力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网络公民社会在促进社会稳定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执政党也把其作为巩固执政根基。提升公信力所必须依靠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网络公民社会自身存在的诸多缺陷,也对的政局稳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与挑战。网络公民社会是国家民主进程中不断推进的产物,虽然网络公民社会的发展目前仍面临着很多问题。但是它由最初的作为一个宣泄和聊天的娱乐消遣工具,发展到现在的网民利用其发表声音,反映民意,形成舆论压力,能够影响政府的许多决策,我认为,这已经是非常了不起的进步了。所以,面对目前网络公民社会的境况,引导网络公民社会规范有序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消解负面影响,是一个任重道远的课题,值得大家进一步探讨。
注释:
叶国平。公民社会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路径选择。社科纵横。2009(7)。
王锡锌。公众参与和行政过程――一个理念和制度分析的框架。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
党秀云。公民精神与公共行政。中国行政管理。2005(8)。
网络公民社会与中国民主政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