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3-0111-02

进入新世纪以来的十余年间,的留守儿童群体已成为政府。社会和学界十分关注的对象。有学者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估算,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已达6100论文网万,占农村儿童的40百分号,占全国儿童的22百分号,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这个比例更高。如此多的儿童远离父母,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其教育和心理等各方面的发展引发了广泛的忧思。我们若不及时妥善解决今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一二十年后,这批孩子必然影响民族素质的提高以及各项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及问题

1。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黑龙江省地处中国东北北部,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4。92百分号,现辖1个副省级市。1个较大的市。10个地级市。1个地区,以及64个市辖区。18个县级市。45个县。1个自治县。六普数据显示,黑龙江省总人口为3831万,截至2014年下半年,黑龙江省约有18万农村留守儿童,超过70百分号的农村留守儿童集中在中东部的哈尔滨。齐齐哈尔。绥化三市。北部的伊春。黑河两市虽然总数不多,但比例较高,占本地儿童的5百分号以上。

2。留守儿童的情感特性。由于父母外出务工长时间没有陪伴,大多数的留守儿童会感到孤独,在他们成长的关键时期,由于社会化初期缺乏足够关爱,在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缺少父母的引导,亲子关系疏远导致的情感缺位,极易导致其性格发育失常。发展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少儿期在一个人的人生历程中至关重要,因为这一阶段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都最为迅速,早期社会化的一些重要认知皆是在这一时期形成,但由于缺乏安全感和认同感,农村留守儿童对生活环境中的人与事容易出现恐惧和怀疑,致使易发对抗情绪,逆反心理较强,出现逆反行为的几率较大。隔代看护容易造成留守儿童对老人的观念认知产生反向心理,易使孩子的性格变得乖张,生活无规散漫,自控力和自觉性变差。

3。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现状及问题。一是辅导缺失。黑龙江省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其中具有高中学历的仅占约18。5百分号,直接导致家庭教育缺失及质量低下。二是监管不力。黑龙江省农村儿童留守有三种监护类型:即单亲照顾。代理监护和隔代照顾。这三种方式中,第三种比例最大,孩子大多留给父辈老人,也就是隔代监护。他们大多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或者没有适当的教育方法,很多认为满足衣食住行和安全需要就是合格的监护,缺少对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引导和其他层面的监督。

4。留守儿童学校教育现状及问题。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不完整,在现行教育体制中的学校也没有办法得到充分有效的感情照顾,两个重要成长环境的功能缺失容易使其心理发育出现问题,造成心理成长困境,这样既不利于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也影响其早期社会化的进程。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大背景下,农村教师的自身能力素质有限,致使他们没有有效的办法或先进的观念更多地去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发展,仅有的术科教学很难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在没有给予孩子特别是留守儿童足够心理认知引导的情况下,留守儿童与老师之间的沟通会受到很多障碍限制。这样一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样存在空缺,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制造了诸多灰色地带。与此同时,学校教育在实施模式上存在问题,针对留守儿童的服务几乎为零,老师与家长间的联系沟通较少,没能及时反馈孩子的在校学习状况。

5。留守儿童制度保障现状及问题。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逐步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及由户籍制度派生出来的一系列制度壁垒,让农村转移劳动力及其子女想要融入城市生活变得困难重重,劳动力有进城务工生活的自由,但户口限制使其很难享受到真正的市民待遇,要想为孩子提供与城市孩子一样的受教育的环境更是奢求。财政资金投入不足也是一个严重的现实问题,农村儿童进城受教育就需要产生一系列的关联成本,同时学校的正常运转也需要更多的资金,作为发挥辅助功能的社区,其运转同样困难不少。处于农村的学校则由于多方面原因,既不能吸引来优秀的教师,也没条件满足留守儿童的住宿需求;而对留守儿童教育起辅助功能的农村社区,资金完全依靠财政才能运转,就现在的情况来看,亦是令人担忧。

二。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困境的建议

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从宏观角度讲,包括社会。文化与经济等方面的政策性因素。从微观角度来区分,主要指外部生长环境,包括学校。家庭和农村社区三个方面,他们是留守儿童成长的三个最主要环境场域,这些因素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对于政策制定者而言,建议在总结现有经验的基础上,配合政策调整,从破解制度樊篱出发,采取长期有效的。系统完备的措施。

1。坚持政府主导,优化制度环境。黑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仍需要政府为主导,原因有二,一是社会组织发育还不完善,二是教育问题关系到国家未来。这就要求各级政府要提高问题意识,做好规划部署工作,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一是有针对性地增加财政投入。建议政府在进行小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同时,将留守儿童教育投入纳入预算之中,将留守儿童的成长问题融入当地社会民生发展的规划之中。目前的义务教育仍无法达到完全公平,资源配置不均的情况普遍存在,这就要求地方政府应在发展乡镇经济的同时,充分考虑到对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和师资力量的投入,省级财政则要对贫困地区采取有针对性的政策倾斜和财政补贴。黑龙江省应根据自身实际,在贯彻国家相关政策的同时,着重培育农村基层社会组织,对完全公益性的组织要划拨资金,使其能够正常运转,为农村社会民生的建设提供服务。二是完善相关服务,提供后续保障。结合省情,切实维护城镇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及其子女的权益,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提供离户籍地近的就业信息并做好就业指导工作;在承载力允许的情况下,将这一部分群体纳入城镇公共服务体系之中,联合相关部门做好其子女的入学工作,同时尽可能简化农村转移劳动力子女的入学程序,并做好入学后的教育跟踪工作。针对黑龙江省工资待遇偏低的现状,存在一部分农村转移劳动力无力支付其子女在城镇的教育成本,相关部门可制定相关政策,依规应给予补贴和减免,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配套的监管服务系统,对拒接或收取议价的情况坚决予以查处,保障随父母迁往城市的留守儿童能够顺利地接受义务教育。

2。发挥社区功能,提升辅助能力。一是完善农村社区教育功能,完善其辅助监护能力,弥补留守儿童课外社会化场所不足的问题。农村社区是留守儿童早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之一,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教育和辅助监护体系,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的服务职能,就当前黑龙江省实际来讲,可以成为农村义务教育及其监护体系的有力补充。目前黑龙江省农村基本没有儿童社区教育的相关社会组织,对孩子的补充教育仍处于断节状态,但相对紧密的邻里关系,使得社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具有天然的感染力和亲和力,能够使留守儿童无形中对社区内的邻里有亲近感,最大限度地提供了一个社会化环境,避免其产生不良行为。二是发挥社区综合教育功能,黑龙江省可根据实际,鼓励当地的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采取市县联动。县域互动等形式开展家庭团聚送亲情。免费体检送健康。亲情讲堂送关爱。快乐成长送帮扶。励志教育送文化等活动,试点建立农村家长培训班。留守儿童教育咨询站等。号召社区内有条件的家长加入到志愿者组织,担当代理监护人“,以就近原则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及心理动态给予适当关心照顾。东北乡村较为亲近的邻里关系为留守儿童关爱活动的开展奠定了人力基础。社区还可以不定期组织开展一些针对留守儿童的集体活动,如带他们帮社区居民做些农活等,以培养他们的互助观念。

3。提档学校教育,保障人力资本。一是成立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工作小组,由小组成员建立留守儿童教育追踪档案。小组成员定期与留守儿童的家长或代理监护人进行教育状况沟通,使其监护人能够充分了解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动向。不同学校主体间的小组成员可以不定期进行经验交流活动,更新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案。需要额外注意的是学校要做好跟踪信息保密工作,在记录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情况的同时,要注意维护留守儿童的自尊和隐私。当地文化部门和公安部门要联手做好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建设绿色校园环境,在儿童自控力弱的时期剔除不利环境因素。二是发挥班主任老师的教学外功能,在学习方面用更多的心思指导这些孩子的同时,可安排班级内同一个村社的学生结成互助小组,平常一起上下学,锻炼学生的自理能力的同时,让其从这些日常交往中养成互助互爱的人生品质。在班集体活动中,鼓励其他学生与留守儿童交朋友;在住校生活中,尽可能地使他们感受到爱和关怀,增加安全感,任课教师还应留心发掘他们的闪光点并给予夸赞,以这种方式潜移默化地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班主任还应注意班级内留守儿童的心理动态和交往动态,把他们的心理健康跟踪作为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可以通过演讲。小话剧等多种形式,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

4。加强家庭教育,畅通沟通渠道。一是加强亲子关系,黑龙江省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大多离户籍地不太远,这就使得通过现代发达的通信设施来实现沟通成为可能。黑龙江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在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做出了巨大贡献,但老一辈的文化素质和观念仍相对落后,转移劳动力在外出务工时留夫妻中的一方在户籍地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是较好的选择,相比隔代。亲朋监护所产生的问题要少很多。家长要尽可能地关心孩子的身心需要,重视其主观因素在早期社会化中的重要影响,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关键之一。二是配合学校教育,并强化与代理监护人的信息交流。班主任定期向家长反映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家长也应主动与学校联系,这样一方面强化了孩子与家长的信息纽带,另一方面也可以督促家长配合学校教育,从而使孩子的家庭教育更加有的放矢。家长也应就老师反馈的动态及时与孩子沟通。代理监护人在留守儿童家长外出务工时,也应担起与学校和在外的家长沟通的责任,尽力为孩子打造出多方参与的成长环境,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负面影响。

总之,就黑龙江省而言,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已然成为一个显性的社会问题,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家庭。代理监护人乃至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在做好基础工作的同时,政府也可探索通过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等方式,试点设立公益岗或定期聘请专业社工,为留守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咨询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参与到服务项目中。

黑龙江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分析

上一篇:黑龙江省农村义务教育均等化发展的對策建议【2611字】
下一篇:黑龙江省农村空巢老人社會救助问题思考【4015字】

黑龙江省畜牧业對农村生...

黑龙江省望奎县新型农村...

黑龙江省农村空巢老人社...

黑龙江省农村义务教育均...

黑龙江省农信社农村小额...

黄河三角洲地区农村城镇...

黄土高原退耕区农村经济...

船用摆线针轮马达结构优化设计

公众人物隐私权的民法保护【3787字】

经济新常态与宏观经济政策转变【2098字】

电动锚绞机设计+CAD图纸

复合材料板的缺陷检测实验任务书

儒道互补的美學功能【6511字】

基于有效合作的中学思想政治学习策略研究

体验经济时代下的影视旅...

服务质量顾客忠诚度国内...

大数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