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力“鼎举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DOI]10。13939/j。cnki。zgsc。2015。34。223

解决小微企业的发展难题必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遵循市场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又要充分发挥政策扶持。制度创新等有形之手,需要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自身三方形成合力论文网,共同鼎举小微企业走上一条健康发展之路。

1加大扶持政策的落实力:拓展小微企业生存空间的战略推手

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依然乏力,经济正值爬坡过坎之际,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结构调整优化的任务愈显艰难。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充分发挥小微企业发展优势,诸如市场适应能力强。创业成本低。就业弹性大等特点,不仅是转型期内实现经济增长保持在合理区间的重要依托,更能为经济持续增长带来持久动力。著名的经济学家阿瑟?奥肯根据美国的经验数据,对失业率与国民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和总结得出如下结论:如果失业率下降1个百分点,总是伴随GDP增长3个百分点和产出缺口减少3个百分点。因此,大力发展小微企业是经济新常态下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举措。

近年来,随着国家相继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相关意见和实施细则,小微企业的经营环境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小微企业的发展依然艰难,其中国家有关优惠扶持政策不能充分惠及小微企业,是当前应该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这源于一些政府部门存在重大轻小“的思想和做法。一直以来,小微企业在财政补贴。市场准入。税收和信贷等方面,不能与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享有同等待遇。一些政府部门在发展问题上,对不同规模的企业存在观念偏差,对小微企业的服务意识和重视程度明显不够。因此,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解读的层面,而应该在加强制度配套和加大落实力度上下功夫。

我们要加大国家优惠扶持政策和相关配套措施的落实力度,切实做到将小微企业减税降负落到实处,作为拓展小微企业生存空间的战略推手,作为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重大政策导向。首先,建议将结构性减税的优惠政策覆盖到部分小企业和全部微型企业。这就需要进一步落实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精神,把对小微企业所得税减半征收的优惠政策的期限适当延长,并且在适当扩大减征范围和提高营业税和增值税的起征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所得税的优惠面,使部分小企业和全部微型企业都能享受到结构性减税的优惠政策。其次,破除阻碍小微企业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政府各部门应该建立和完善落实优惠政策工作的考核制度和监督机制,加强优惠政策要求的财税配套政策支持力度。另外,要完善各部门的信息交流渠道,构建关于小微企业的信息咨询和交流平台,落实国家关于小微企业的统计标准和各行业的准入标准等。再次,加大国家关于小微企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要通过多种媒体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地打通小微企业获取相关优惠政策信息的渠道;要采取培训等手段让小微企业主和管理经营者深入了解国家政策,获知国家给予小微企业发展的利好措施,切实改变有些优惠政策和措施仅仅放在有关部门的桌子上,小微企业看不见更摸不着的现象。

2推进金融制度的创新力:破解小微企业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

虽然国务院和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小微企业的金融政策,各金融机构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设立专门机构和部门以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但由于绝大多数的小微企业是从个体经营发展起来的,存在资信普遍不高,经济实力较弱,管理制度不规范等问题,加上金融机构普遍存在发放贷款时过于注重风险防控,而对于贷款制度的创新缺乏积极的态度,致使众多小微企业获取信贷支持的概率很小,多数小微企业只能望资“兴叹,唯有依靠自身积累或通过亲戚朋友。民间借贷方式来筹措资金。对于初创时期的小微企业起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合理性,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民间借贷的不稳定性与不规范性,由此带来的后续负面效应较为突出。2008年后由于金融危机的冲击,致使珠江三角洲和温州等地出现了大范围的小微企业倒闭潮,充分证明了小微企业在经济不景气时所表现出来的脆弱性。据中国商务部数据统计,65百分号左右的中小企业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自有资金,25百分号左右的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10百分号左右的中小企业发展资金来源于民间集资,有2/3的中小企业普遍感到发展资金不足。因此,小微企业融资难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当前,现存的金融体制与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不适应是小微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现象的根本原因。目前的金融资源大多集中在国有商业银行,其规避风险和逐利性的特征决定其更愿意将信贷资金投向国有企业。大中型民营企业和政府性项目,而目前专门服务小微企业的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还处于初始阶段,因此,金融体制的改革和金融制度的创新是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破解小微企业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

小微企业融资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部门。金融部门以及小微企业自身等多方面协同推进,配合施策方可解决。第一,进一步健全小微企业的资金扶持政策。政府要采取直接融资。财政支出。贷款援助等多种方式,给予小微企业的政策倾斜,构建完善的小微企业资金扶持政策体系。第二,进一步发挥国有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政府要通过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鼓励国有银行创新针对小微企业的金融产品,调动对小微企业的贷款积极性。例如,天津市通过建立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贴资金池“,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和放大作用,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贷款难题。2015年天津将面向中小微企业的财政补贴归结到一起,筹措了60亿元形成了资金池,科技。金融等部门帮助银行筛选企业。银行的贷款主要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流动资金和技术改造,如果银行发放纯信用贷款和首笔贷款,成了坏账,银行可从风险资金池“中得到50百分号的补偿。这项新的政策极大地解决了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第三,政府要积极引导和支持行业协会。商会等设立担保公司,特别是支持和鼓励经济实力雄厚的大企业大公司设立融资担保公司,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让担保公司下调对小微企业的担保业务收费标准。第四,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创新小微企业发展的金融环境。积极发展一批专门针对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小额贷款公司和中小银行;扩大金融领域对民间资本的开放力度,鼓励民间资本入股金融机构和参与金融机构重组改造,支持设立与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民营银行。金融租赁公司和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进一步拓宽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第五,提高小微企业自身的融资能力。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和推动小微企业建立符合现代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司治理结构,建立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的企业财务制度,从而提升小微企业的资信度和融资能力。3增强企业自身的内生力:夯实小微企业发展动力的根本出路

有一点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在全世界都是一个难题,特别是起步阶段的小微企业存在抗风险能力很弱。经营周期较短等特点,这就决定其经营得好,逐渐壮大;经营得不好,便被淘汰,这是市场经济中的普遍现象。因此,积极落实小微企业的各项优惠扶持政策,以此创建良好的经营环境,只是为小微企业提供健康发展的外部条件。对于小微企业的发展,政府的积极扶持并非盲目支持,更非大包大揽。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视域中看待小微企业的发展,必须遵循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即看不见的手“和看得见的手“都要用好,也就是说,必须在遵循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引导和培育小微企业实现自我突破,自身壮大才是根本出路。

优惠扶持政策和逐步健全的金融制度作为外因是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的外部条件,而小微企业内部的自我革新是其发展变化的内因,内因是根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一定的作用。这就是说,激发小微企业的内在活力才是小微企业发展的核心。第一,改变小微企业陈旧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家族式的管理模式。政府要积极引导小微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培养和建立现代企业应有的管理理念和管理制度,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第二,健全小微企业的财务制度。通过各种手段,加大对小微企业主或经营管理者关于财经法规政策的培训力度,使其内部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制度,这是决定企业规范程度和自身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第三,政府要积极创建小微企业孵化基地,增强对小微企业的创业服务能力,另外,要用好中央和省财政安排的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基金充分惠及小微企业,提高小微企业的成活率。第四,要在国家促进就业政策中所提供的培训补贴的基础上,积极创办对小微企业创业人员。从业人员的免费培训班,提升小微企业的创业能力和成功率。第五,政府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鼓励民众创业,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创办小微企业或者到小微企业工作,真正点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激情,提升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第六,完善小微企业的服务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建立健全各类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小微企业传递。收集适合自身发展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为应用科研新技术新成果提供便利,切实提升小微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三力“鼎举小微企业健康发展

上一篇:一线工作法”茬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應用【2335字】
下一篇:三集五大”体系后供电企业电费预收管理探析【2537字】

餐饮住宿企业如何做好财...

餐饮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3721字】

餐饮企业虚拟价值链整合...

餐饮企业员工离职率研究【1757字】

鞍山市中小企业社會责任问题研究【2387字】

采购成本视角下JIT采购茬...

采用威客构建虚拟部门发...

股票市场A股和B股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人脸识别技术的发展趋势

Six3Cre转基因小鼠的基因型鉴定

2020特色火爆小吃 投资小利...

产品方案设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浅谈茬小學高年级语文教...

CPE流涎薄膜机组收卷子系...

办公设备的可用性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造纸脱墨废水处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论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