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探讨
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2154(2007)05-0017-06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之路是新时期的重大国家战略。工业增加值居世界第四位,但大部分设计和制造技术依靠引进,技术对外依存度高于50百分论文网号,产品售价的20-40百分号要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中国制造,美欧赚钱“。从外国转移到的制造业,大部分核心技术。品牌和销售渠道仍然被外国公司控制。缺乏创新能力。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是制造业的软肋。因而,政府将自主创新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企业界开始重视自主创新能力的培育与提升,学术界也积极开展自主创新的理论研究。本文拟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对企业自主创新的全面协同问题作一初步探讨。
一。相关研究回顾
1912年约瑟夫?熊彼特提出了以生产要素的新组合“为特征的创新概念,认为创新包含五种情况:(1)采用一种新的产品或一种产品的一种新的特性;(2)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3)开辟一个新办的市场;(4)掠取或控制原材料或半制品的一种新的供应来源;(5)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1]。这里创新是一个组合概念,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强调企业家在创新中的独特作用。其后,西方理论界将创新理论“进行分解研究,拓展为技术创新(主要研究对象为技术创新和市场创新)。制度创新(主要研究对象为组织变革和制度创新)两大分支。技术创新理论在西方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2]56-57:早期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单个企业的创新行为;第二代技术创新理论强调创新中企业与企业的合作,还提出了用户(企业或个人)参与创新[3]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纳尔逊(RNelson)和温特(GWinter)创立了创新进化论,推动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融合[4]。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以加拿大学者Feeny为代表的一批学者认为,要全面深刻地理解技术创新,必须采用包含企业环境要素在内的体系与框架。技术创新过程一直是创新理论研究的一个重点,20世纪60年代以来,国际上演化出了五代技术创新过程模型:技术推动模型,需求拉动模型,技术与市场交互作用模型,一体化(即将创新过程看作是同时涉及创新构思的产生。R D。设计制造和市场营销的并行的过程)模型。系统集成和网络化模型[5]。第五代模型以对顾客的需求快速响应为目标,实现功能集成。战略集成。组织内部多职能的整合。跨组织的集成。制度创新理论研究制度变革与企业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重点研究制度创新的目的。促动因素。模式。特点,有学者将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整合在一个相互作用的逻辑框架内[6]。实际上国外创新理论的发展趋势已隐含了创新过程中企业内部各职能。各创新对象。企业与环境协同的思想。
?┆┥桃稻?济与管理??2007年?┆┑?5期?┖匕?忠: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探讨国内学术界对协同创新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1997年张钢。陈劲。许庆瑞等采用理论推导与案例分析结合的方法,从企业整体。部门。项目三个层次对企业技术。组织与文化的协同创新模式进行了探讨[2]56-61。1998年朱祖平从创新对象(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组织创新。文化创新)和创新重要性(根本性创新。渐进性创新)角度对企业协同创新运行机制。企业协同创新的管理进行了理论分析[7]。1999年彭纪生现实,综合运用多学科理论观点。方法和研究成果,借鉴国外成败经验教训,提出了中国技术协同创新研究框架: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技术创新协同;制度层面(含企业与外部制度,企业内部制度)的协同;创新资源以及各行为主体的协同;技术创新过程的协同;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实现技术创新的协同。依此分析框架,进一步探讨了构建中国技术协同创新的实践对策[8]。从体系的完整性。研究的深度来看,在中国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领域具有奠基性质。之后,一些学者探讨了协同创新模式与协同战略的实现[9],技术标准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关系[10],技术标准战略。知识产权战略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关系[11],原始性创新的协同理论观与协同效应[12],战略联盟的企业协同创新数学模型[13],企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的协同效应[14]等问题。着重要提出的是,1997年以来,以许庆瑞为首的浙江大学创新管理研究团队,采用理论推导。案例研究。统计实证等方法,以全面创新管理为中心,连续。系统地对协同创新进行了多角度。不断深入的研究。先后研究技术。组织与文化的协同创新,技术―市场创新的协同与管理,企业技术与制度创新协同及其动态演化过程,技术(产品。工艺及其组合)与非技术(文化。组织。制度等支撑技术创新的要素)要素协同创新,各创新要素全面协同程度与企业特质的关系。2006年其协同创新思想进一步扩展,认为是各创新要素(技术。战略。文化。组织。制度。市场)。在全员参与和全时空域的框架下进行全方位的协同匹配[15]。2005年,陈光依照理论构造-概念模型-实证分析-对策研究“的研究路线,使用文献计量。理论建模。假设验证。实证调研。统计分析和理论抽象等方法,重点研究了企业协同创新过程中的要素互动联系和过程规律及协同能力的形成。协同创新的管理途径[16]。由此可见,国内学术界对企业各创新要素(即对象)的协同与管理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对技术创新过程中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协同。创新主体的协同及协同创新的实现技术,也形成了有一定深度的研究成果。
总之,十多年来国内外学术界对协同创新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获得了不少研究成果,为创新实践提供了具有重要价值的思路。但是,缺乏对创新主体。创新对象。创新环境。创新时空。创新效应相互之间协同的研究成果,而这种协同对创新成败是更为重要。更有决定意义的。此,本文在吸收前人有益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企业自主创新主体系统。对象系统。环境系统。时空系统。效应系统各自内部及相互之间全面协同的自主创新全面协同观,并进行初步的分析,以求教大家。
二。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的理论分析
(一)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的理论内涵
企业自主创新的全面协同,是指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各子系统有机配合,通过复杂的非线性相互作用产生各自单独所无法实现的整体协同效应的过程。需要明确的是:这里的子系统既包括企业内部与企业自主创新有关的子系统,也包括企业外部与企业自主创新有关的子系统;各子系统的有机配合要通过互动沟通实现;各子系统作用方式是非线性的相互作用,既有竞争又有合作;协同所追求的是1+1>2“的效应。具体地说,企业自主创新的全面协同是指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对象。时空。环境。效应各自内部及相互之间的协同,可以概括为全面协同的五星钻石模型“(如图1所示)。具体内容如下:
1。企业自主创新主体的全面协同。国内外理论界。企业界近年来认识到创新不只是研发人员的事,图1企业自主创新全面
协同五星钻石模型图而应是全体员工的共同行为。因而,企业家。研发人员。销售人员。生产制造人员。售后服务人员。管理人员。财务人员等,都应该在分工的基础上,相互合作。协同,人人成为创新者,并产生单个人所无法产生的协同创新作用。菲利普?科特勒认为,企业有三大利益主体:员工。顾客。股东。企业自主创新的最终目的是要为三大利益主体创造和增加价值,自主创新过程自然也少不了三大利益主体的协同努力。
2。企业自主创新对象的全面协同。企业自主创新对象,就是大多数人所说的创新要素。郑刚根据对国内外有关影响创新绩效关键要素的研究综述,总结了六大创新要素:战略。技术。市场。文化。制度。组织[17],这种概括比较全面,本文采用他的这一观点。企业自主创新对象的全面协同,就是指自主创新需要使战略。技术。市场。文化。制度。组织等对象要素达到全面协同匹配,以实现最佳的创新绩效。
3。企业自主创新时空的全面协同。分为创新时间的全面协同。创新空间的全面协同和创新时间。空间之间的全面协同。创新时间的全面协同,指时间的即兴创新。即时创新。连续24/7创新(即每周7天。每天24小时都在创新)的协同,即创新要时时协同。创新空间的全面协同,包括创新过程各环节的协同,创新资源全线(即网上网下)配置。全球配置的协同,以及创新的企业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协同,即创新要处处协同。创新时空之间的协同指企业时间的各种创新要与企业各环节创新。各地域创新。网上网下创新协同配合。
4。企业自主创新环境的全面协同。企业自主创新环境即协同学意义上的外控变量,主要有政府。中介。高校。独立科研机构。区位等变量。企业自主创新环境的全面协同,是指这些外控变量在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的交互作用。协同配合,尤其是政府调控手段的协同。
5。企业自主创新效应的全面协同。一方面,企业自主创新既要追求经济效应,也要追求社会效应。生态效应,并且企业自主创新的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生态效应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另一方面,企业自主创新协同的整体效应既大于各个创新主体效应的简单相加,也大于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生态效应的简单相加。
6。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对象。环境。时空。效应之间的全面协同。指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对象。环境。时空。效应各系统的多维非线性交互协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作为企业自主创新序参量的企业家与外控变量的动态交互协同作用。
(二)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的关联分析
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的关联关系可表述为:主体协同是根本,对象协同是基础,时空协同是形式,环境协同是前提,效应协同是目标,主体。对象。环境。时空。效应之间的协同是纽带。
1。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全面协同,决定着企业自主创新对象。时空。效应及主体。对象。环境。时空。效应之间的全面协同程度,影响着企业自主创新环境的全面协同状况。协同来源于希腊文,意为共同工作。在汉语里,协同指主体间的相互配合。合作。协同学的创始人哈肯认为,如果一个群体的单个成员之间彼此合作,他们就能在生活条件的数量和质量的改善上,获得在离开此种方式时所无法获得的成效。“由此可见,协同的本义是主体的协同。由人在一切活动中的决定性作用来看,主体协同在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中起着决定作用。只有主体实现了协同,才可能达到对象的协同。时空的协同。效应的协同及主体。对象。时空。环境。效应相互之间的协同。主体协同了,能够推动环境协同,主动影响环境协同的速度。力度。
2。企业自主创新对象全面协同作为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的基础,为其它协同提供落脚点和机制。创新主体的协同。创新时空的协同。创新环境的协同,最终效果都要体现在创新对象的协同及由此产生的效应协同上。同时,战略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的协同,或为主体协同提供动力,或为时空协同提供导向。保障,或是对环境协同的快速响应,能增强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3。企业自主创新时空协同作为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的形式,为主体协同。对象协同。环境协同提供广阔的时空范围和视野。时空协同将自主创新的作用范围扩展到企业每一时刻。每一地方。每一环节,并着眼于优化创新资源配置。这样,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对象。环境各自内部及相互之间的协同必须扩展其影响范围和思考角度,紧密围绕提高创新协同能力和创新绩效而开展协同活动。
4。企业自主创新环境协同作为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的前提,为主体协同。对象协同。时空协同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尽管外因只是自主创新的支撑与辅助条件,但它是必不可少的,对自主创新起促进或促退作用。同理,自主创新环境协同程度对自主创新主体协同。对象协同。时空协同起促进或促退作用。如果政府的政策法规。中介的协调服务。所在区域的创新氛围等相互协同匹配,就能为主体协同。对象协同。时空协同创造有利条件。
5。企业自主创新效应的全面协同是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对象。环境。时空之间协同的目标与归宿。企业自主创新各子系统内部及相互之间协同过程中,既有个体各自的目标,也有各个群体的目标和企业的目标;既有临时目标,也有中长期目标;各个时期创新的具体目标也不相同。但最终必然要达到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生态目标的统一,达到企业整体目标优于各个组成部分目标的总和。
6。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对象。环境。时空。效应之间的全面协同作为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的纽带,为自主创新主体。对象。时空。环境。效应之间的联系。互补。互动提供桥梁。只是自主创新各子系统内部协同,而缺乏各子系统相互之间的协同,从整个自主创新来看仍然不能获得1+1>2“的整体效果。只有自主创新主体。对象。时空。环境。效应之间相互协同匹配,才能使整个自主创新协同体系发挥互补。互动。既竞争又合作。共同进化的作用。
(三)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与以往的创新协同观的区别
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与以创新对象(或曰创新要素)全面协同为代表的创新协同的区别如下:
1。涵盖的协同对象更多,非线性相互作用关系更复杂。以往的创新协同多指主体的协同,或对象的协同,或企业与环境的协同,而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涵盖了影响创新绩效的创新主体。创新对象。创新时空。创新环境。创新效应五大子系统,更具有全面性和系统性,其非线性相互作用关系更复杂,将真正获得全面协同整体效应。
2。强调了创新主体。对象。时空。环境。效应之间相互协同的重要性。本文认为企业自主创新必须在创新主体。对象。时空。环境。效应相互协同的框架下才能真正实现全方位的全面协同,才能真正获得协同的整体优化效应,而这是其它成果所没有涉及的。
3。明确了主体协同的决定作用和企业家在创新中的关键作用。根据协同学的基本原理和中国企业自主创新的实际,明确提出主体协同决定着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状况,企业家是企业自主创新协同中的序参量,在企业自主创新的全面协同中起着关键作用。
三。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的实现
按照协同论的思想,差异与独立产生竞争,沟通与互动产生合作,合作竞争是实现协同的前提和必然步骤;序参量在系统中居于支配地位,外控变量对系统起着刺激与约束作用,两个变量交互作用形成协同,缺一不可。由此而来,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的实现,需要从企业自主创新系统内外结合的视野采取对策。
(一)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实现的外控变量
以确立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为核心进行政府管理体制创新。政府要从主导“向通过市场引导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转变,花更多的精力为自主创新全面协同创建适宜的政策制度环境。科技基础设施。公共技术平台和服务平台。进一步改善政府科技投入管理体制,改进科技资源配置机制,优化投入结构,建立鼓励企业增加科技投入的政策和机制,确立企业在科技投入。自主创新战略实施中的主体地位。
以完善政府采购为中心进行政府管理手段创新。政府采购政策被认为是比直接投资。补贴更为有效的创新政策,在各主要工业国家广泛采用。政府要精心设计并实施好政府采购政策,推进企业自主创新的全面协同。要在政府采购法里规定,凡是国内能生产的质量达标的产品,政府如果采购国外的类似产品,就必须实行听证制度;国家重大创新产品开发纳入政府采购规划。与此同时,对自主创新产品进行财政。金融。税收方面的适当扶持仍然是必要的。
以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建立健全创新管理法律法规。知识产权保护的实质是在保护创新者利益和积极性的同时,促进技术合理。有偿地扩散和利用。如果知识产权得不到保护,就没有人愿意创新。国家要加快以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的创新管理系列法律法规的健全完善,如科学技术进步法。技术成果评估法。职务技术成果保护法等,引导企业及时进行专利申请。商标。域名注册,强化专利。商标。域名的界定。培养。保护。
以强化完善职能为导向培育中介机构。主要是进一步推进中介机构民营化,引导和规范中介机构发展,定期评估。监控各类中介机构的行为与绩效,重点扶持科技咨询评估业的发展,组织。引导中介机构致力于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增强中介机构在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中的功能。
以形成创新文化为目的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意识与信心。创新意识与信心是创新行为的先导。要通过各种舆论工具,用数据。故事的形式在全社会广泛宣传自主创新的必要性。紧迫性。可能性,宣传自主创新成功的典型个人。群体。企业。城市,宣传一味引进。模仿从而导致失败的企业。城市。国家,使全社会民众天天耳濡目染创新精神,从而培养。强化创新意识与信心,形成积极主动的自主创新文化,为自主创新全面协同奠定良好的社会文化基础。
(二)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实现的内部对策
以市场为导向增强企业自主创新各子系统的协同意识。企业自主创新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市场需求,自主创新成果价值的最终实现是在市场上完成的。因而,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的实现也离不开市场导向。在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中起决定作用的子系统是主体子系统,即人,有人的协同,才会有人与物。物与物的协同。自主创新各子系统的协同意识集中体现在人的协同意识上。要营造一种氛围。建立一种机制和制度,培养。增强自主创新系统中人的协同意识。
以创新与控制统一为标准充分发挥企业家的序参量作用。企业家是企业的实际决策者。资源掌控和支配者,在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是序参量,支配各类创新资源。为此,要进行制度创新,健全企业家激励机制,使企业家在企业自主创新过程中的价值在制度安排上能充分体现。要进行文化创新,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企业家成长的文化氛围。同时,也要从制度安排。机制设计。文化塑造等方面,对企业家的权力行使。经营决策。道德品质等方面进行控制,防止在创新过程中滥用职权。转移企业资产。创新过度等坏的情况发生。
以系统有序为目的形成各子系统互激互动的竞合机制。首先,要让各子系统的利益目标相容或兼容,经过一定努力各自利益有可能得以实现。这是最根本的。其次,各子系统既要是开放的,又要各自相对独立,呈现非线性互动关系。再次,通过组织设计,形成全面协同的组织机制。如并行工程项目小组,战略联盟等。此外,把市场机制贯穿于各子系统,强化竞争优化意识。
以信息沟通。整合为主要手段强化界面管理。企业在研发。工艺设计。生产制造。营销等自主创新诸环节之间往往容易形成较大的界面障碍,这些界面障碍无不涉及到创新主体。创新对象。创新时空。创新环境。创新效应内部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影响创新协同进而很大程度上决定创新成败。这就需要跨职能交流和整合,即界面管理。现有研究把企业界面管理分为三个层次:用户-制造商-供应商之间界面。市场营销-研发-生产制造之间界面。职能内部界面。按照全面协同的思路,我认为,还宜包括政府-中介-高校-独立研究机构之间界面。官-产-学-研之间界面。界面管理的主要手段是加强互动沟通,整合职能及部门。
以CSCW为平台健全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实现的技术体系。运用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即CSCW:ComputerSupportedCooperativeWork)系统进行创新协同管理,从理论上看符合企业创新管理的发展趋势,从实际来看符合企业目前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状况。当前着重要解决以下几个关键技术问题:人机接口,并行控制,多代理的处理环境,协同管理。随着技术的成熟,CSCW将在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和谐发展为目标追求自主创新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生态效应的有机统一。企业及其各个组成部分在自主创新全过程中,始终贯穿经济效应。社会效应。生态效应有机统一的目标导向,以三个效应统一作为控制创新活动的标准。
企业自主创新全面协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