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耀州窑制瓷技艺
王芬在《耀州窑陶瓷》中对耀州窑制瓷的模具制作技艺、装饰技艺以及烧制技艺进行了详尽介绍,表明一件制品完成要经过采料、精选、风化、配比、粑泥、陈腐、熟泥、揉泥、手拉坯、修坯、釉料精选、配制、施釉、手工装饰(雕、刻、贴、印)、窑具制作、装窑、烧窑等17道工序流程,每一项工序都有不同的技术要求,十分严格。作为中国传统手工技艺,1997 年我国颁发的《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条例》指出, 传统手工技艺,是指百年以上,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世代相传,有完整工艺流程,采用天然材料制作,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国内外享有声誉的手工艺品种和技艺 。所以耀州窑的制瓷技艺发展是历史的见证,是我国汉中民风民俗的映照,是一代代制瓷工匠留下的宝贵财富。
中国当代著名陶艺教育家杨永善,他曾说过中国陶瓷的生产制作过程,不论是对于初始原料的选择还是从原料到成品的这整个过程,都需要通过运用专业的制瓷技术来完成,随着发展在不断的改进和创新中,耀州窑制瓷技艺逐渐形成了系统的工艺技术体系,源远流长的技术,加之制瓷工匠们技术交流与融合,使其逐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技术规范和模式,同时符合科学依据和技术原则。
耀州窑制瓷技艺总体可以概括为五个主要步骤,分别是:原料采掘及制泥、制坯、装饰、装窑、烧成。每个步骤都有相关技术要求,都有可以称之为专业且必要的技能。其中,耀州窑青瓷必须用还原火焰燃烧,当温度设在1000--1100之间以摄氏度,是进行强还原焰法的燃烧制作,通过限制排放出的烟火量,使其达到最高还原效果。将时间设置在60-100分钟,窑中的温度上升缓慢,待釉色逐渐达到所需标准之后再转入弱还原的状态,直至 1260——1300 摄氏度烧制成瓷。
3、 非物质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缔结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不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了规范的定义,明确界定了其范围, 并且确立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原则和标准。在公约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这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世代相传,在各社区和群体适应周围环境以及与自然和历史的互动中,被不断地再创造,为这些社区和群体提供认同感和持续感,从而增强对文化多样性和人类创造力的尊重 。根据公约内容,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无形性、传承性、实践性、活态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它是中国文明和文化发展的瑰宝,同时具有深深的民族烙印,它是一种民族地位、民族符号和民族认同。与物质文化遗产不同的是,它的存在主要依附于人这一载体,是通过言传身教,内在精神传播,一代代的延续,继承和发展。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1、 研究思路
(1)查阅文献,了解耀州窑的发展历史;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以及耀州窑制瓷技艺传承的现状;试探究制瓷技艺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工业产品高速发展的社会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以及保护和传承的建议。
(2)通过走访铜川黄堡,陈炉两个耀州窑遗址地区。寻找当地具有耀州窑制瓷技艺的工匠,并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和采访,认真听取并记录他们的真实情况,想法和建议。以确定耀州制瓷技艺的传承和保护所存在问题。进一步综合整理出针对现代化工业产品冲击下耀州窑制瓷技艺保护和传承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