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政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政治就摆在那里,关键的问题就是让公民去参与。所谓让公民充分的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其一是要确定人是制定、修改、实施、监督政策的主体,政治是服务于人的,其二是要让公民选择参与政治的路径和方法。公民政治参与的路径和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传统方式,包括个人参与,通过组织、团体参与;另一类是相对新颖的现代方式,包括通过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的参与。
(一)、公民政治参与的个人行为
公民以个体的形式参与到政治生活中去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主体。我国的公民参与政治的传统非常悠久,从纵向上看,它可以追溯到先秦以前;从横向上看,它也广泛的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最典型的一种公民个人参与政治的方式是游学式的政治参与形式,它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极为普遍,但是随着国家的统一,这类政治参与方式的成就便少了很多。这种形式的表现是公民利用自己所学的的理论对时事进行分析,通过向统治者推荐自己的学说并提出一些建议性的意见来博得统治者的赏识。通过这种方式公民虽能够向统治者献计献策,但却并没有真正进入官场。这种公民参与政治的方式虽然流传至今,但是它的作用已经改变很大了。近几十年,最有影响力的只有“863”计划等,但提出这个计划的人也不是平民百姓,而是几位著名的科学家。在很多时候,游学之士不能够得到统治者的支持,从而推行自己的治国方针,而是只能成为统治者察纳雅言的例子而已。
游学式的政治参与形式是一种比较自由的政治参与形式,公民因为未进入统治集团,所以受到官场作风的影响小,观点和主张也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但这种政治参与形式的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就是他们参与政治的效果差,而且也多在国家分裂的时候出现。因为这些公民在野而非在庙,所以这种形式的政治参与只能作为学说的传承而鼎盛在江湖,但是如果一种学说长时间得不到统治者的支持,或者被统治集团排斥,这种学说也就会日益废弛。所以游学式的政治参与形式的使用是有条件的,其一是文化事业开放繁荣,这样可以使自己的学说发扬光大;其二是社会统治开明,这样可以让公民有机会用学说换名利。文献综述
在游学式的政治参与形式之后,学子式的政治参与形式也在隋唐开始出现。与游学式的政治参与形式相比,公民以科考的学子身份参与政治不仅人数上更多,而且接触到的政治事务、了解到的统治者意图也更多。这些人不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地沉溺于自己的思考,而是半学半思,以学助思地参与到国家事务中去。随着中国新旧民主zhuyi的发展,虽然科考的形式被毁,但是学子式的政治参与形式并未一同消失,反而从五四运动以来一直备受关注。
学子式的政治参与形式是一种相对严谨的政治参与形式,他们尚未进入统治集团,却已经被授权可以对时政阐述自己的看法,而且他们的观点也受到了政治决策层一定的关注。但是由于这类政治参与群体对社会黑暗面的认识不清,因而他们所提出的新潮的观点,往往会与政治决策层的想法发生冲突,所以很多时候二者的想法和观点是不兼容的,甚至会引起流血事件。所以学子式的政治参与形式也是有适用条件的,其一是社会有重学氛围,有人看重学生群体的见解和看法;其二是社会崇尚科学与民主,在某些愚昧专制的年代这种形式是无作为的;其三是人权有足够的保障,相比较游学式的参与形式,采用学子式的政治参与形式的公民不但无法取得由观点带来的利益,人权还可能会被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