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硬件设施建设 9
3.引进社会参与 9
五、结语 9
绪论
(一)研究背景
1.研究背景
我国自1999年步入老年社会以来,人口老龄化发展迅速。目前,我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数量超过1个亿的国家,而且正在以每年3%的速度快速增长,增长的速度是同期人口增速的五倍多。在我国,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并且日益呈现高龄化、空巢化趋势,需要照料的失能、半失能老人数量剧增。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指出,预计到2015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15亿,约占总人口的15%。2020年达到2.43亿,约占总人口的18%。届时中国将成为高度老龄化的国家,而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的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影响也在逐渐地突显出来。我国政府在“十三五”期间的目标是:要达到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35到40张,日间照料服务设施要覆盖所有的城市社区和50%以上的农村。十三五规划将完善和加快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业,并将制定一系列新的目标、指标和措施。论文网
2.选题意义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关于农村养老的陈述:“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不同,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高于城镇,绝大部分老年人生活在农村,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的养老问题非常严重。”在农村,家庭养老是农村养老的主要形式,养儿防老的观念在我国农村地区根深蒂固。在农村只有没有儿女的人才会去敬老院。对于送自己父母去敬老院的子女在农村中会遭到舆论的谴责,背上不孝顺的骂名。虽然家庭养老相当大部分的缓解了农村养老问题的尖锐化,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思想观念的改变等,农村家庭养老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在西部地区矛盾尤其尖锐。首先是经济贫困。农村老人基本靠自己微薄的积蓄和儿女们有限的赡养费生活,有些老人七八十岁还要下地干活来补贴家用,生活艰辛。其次是生活无人照顾。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很多老人成了空巢老人,生活无人照顾。有些老人甚至需要照顾自己孩子的下一代,生活负担非常的重。最后是传统孝道渐失。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年青一代的养老负担变得非常繁重。生存的压力和传统道德的渐失,使他们选择对老人的生活不管不顾,不向老人提供赡养费用或是只提供一小部分费用,有的甚至需要老人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己的权益。让本该享受天伦之乐的老人身心俱伤,非常的绝望。农村家庭养老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复杂社会问题。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为核心理念,利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等一系列科学的工作方法,帮助个体、家庭及社会解决相应问题。在解决农村养老问题上社会工作具有自己独特的优势。如果社会工作能够缓解甚至解决农村养老问题,将有助于我国社会zhuyi新农村及和谐社会建设。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社会学家费孝通说过:“家庭养老是养儿防老的延伸,养儿防老是社会成员世代间取予均衡的中国传统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农村地区的低生产力水平为经济基础的。” 从上世纪80年代,学术界开始对农村养老问题进行研究(王述智、张仕平,2001),经过20年来的研究与探索,学者们认为:农村养老问题是中国养老事业的关键问题(于景元、袁建华,1992)。在养老模式上,林毓铭(2008)认为农村养老应该以家庭养老为基础和核心,可以采取的对策有:发展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同时,在法之上高度重视家庭养老。还需要建立政府与集体对农村家庭养老的经济支持制度。可发挥社区养老服务对家庭养老的多重辅助功能等。在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还刚起步,老年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少,资源配置不合理。老年社会工作政策不完善,发展速度慢水平低。老年社会工作理论的本土化需要持续推进。凌小萍(2008)认为针对这些问题,老年社会工作的发展路径应该从:更新服务理念;引导社会团体和商业机构介入老年社会工作;培养专业化的老年社会工作服务队伍;将传统的家庭养老服务与现代的社区养老服务相结合以及加强农村的老年社会工作这五个方面展开。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的助人活动和应用性的社会科学学科。在我国,部分学者较早就在思考农村的养老问题,讨论个人、家庭、社会和国家在农村养老中应该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综上可发现,现有的研究偏重于解决农村老人的基础生存性问题。据甘肃省统计局得出的数据,在2014年敦煌市小康指数为83.54%,高于甘肃省10.28个百分点,高于酒泉市2.63个百分点。可以看出敦煌市的小康水平相比甘肃其它地区和甘肃省的的平均水平要高。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农村养老也逐渐由单纯以生存意义为主,转变为包含情感、娱乐等发展型层面的多元性需求。在此背景下,社会工作以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三大专业方法介入敦煌市农村养老的实际困境中去,给老人所需要的情感等多层面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