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从很多已有的研究文献可以分析看出,目前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的研究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果,但也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在于:第一,重理论、轻实证,实证内容比较单一。已有实证研究,大多集中于展现老年人参与的体育活动情况,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其他方面的调查开展的较少;且调查大多着力于用定量分析对老年社会参与状况进行描述,对造成此种状况的社会因素的深入分析和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质性研究较少。第二,理论深度上挖掘需要深入,缺少宏观的理论来指导,实证调查中也同样,理论预设不足大多简单的就事论事。第三,相关研究待于拓展,总的来说,社会学背景研究者得出的结论存在很大的共性。如老年人社会参与表现出较大的性别差异、城乡差异,收入、受教育程度等个人特征与老年人社会参与度之间的相关性,但相关程度多大及影响力度,对此解释不够细致透彻。第四,研究中存在对老年人社会参与的探讨中缺少整个区域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关联角度,缺乏不同层面的有机整合。
因此,本文希望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以淮安市QH区的老年人为研究对象,考察老年群体社会参与现状,重点分析老年人基本状况与其社会参与态度及参与行为之间的相关关系,老年社会参与态度与现实行为差距,及影响社会参与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意见以促进区域积极、健康、学习型老龄化发展。
3 研究方法
3。1 资料收集方法
本次调查的研究对象为淮安市QH区所有老年人。调查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在5个社区共发放250份问卷,采取现场发放,现场回收,共回收有效问卷250份。这250个被调查者便成为此次调查的具体研究对象。问卷由四个部分问题构成,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对参与社会的态度、老人的社会参与行为、影响参与因素。本次调查严格按照科学规范的方法进行,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问卷数据基本上能全面反映QH区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基本情况。
3。2 资料处理方法
全部问卷资料由调查员检查核实后进行编码,然后输入电脑,使用SPSS19。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分析类型主要是变量的描述统计、相关分析、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4 结果与分析
4。1 样本特征
据调查据统计分析,共有男性112人次,女性138人次;其中六十岁以下有11位,八十岁以上有6人,其余均为六十至八十岁之间的老人,226人为已婚,只有3人为离婚老人,21人老人已丧偶,其中单与老伴一起生活的老人有36人,独居老人6人,18位老人单与子女生活,而其他190人均是与老伴、子女都生活在一起,这些老人中多为初中文化水平有117人,小学及以下文化43人,高中、中专文化的人数也占24。4%,大专文化12人,本科及以上有17人。从收入状况来看,大多数老人还是有一定的收入作为日常生活开销的,只有16位老人没有收入来源,大部分老人每月收入均在1501-2500元之间,当然也有12位老人收入较高在每月3500以上,被调查对象中有8位老人曾在机关单位工作,3。2%的老人在事业单位工作,只有1位老人是个体户,大多数老年人退休前为企业的普通工人有213人。
由此看来,在250名被调查者中,性别方面的差异不是很大,仅仅是女性老年人略多于男性老年人;文化程度上,初中文化水平的人数最多,说明老年人大部分受教育水平较低,但也有一些高学历的老人存在,大专、本科的占总体11。6%,比重相对较低;在婚姻方面,在本次调查的250位老年人中,已婚和丧偶的人数较多,对于年龄大的人来说,随时面临着自己或者老伴儿的离世,对于这部分群体,我们应给予更多的关注,积极关爱独居老人,而离婚的最少,说明对于老年人来说,离婚是比较现代化的一种家庭纠纷处理方式,开放、新潮,一般老年人还是比较保守,心理上接受不了;目前生活状况上,多与老伴、子女同住这样三世同堂的生活方式,便于双方相互照顾,但也有一定比重的老人是自己一人独居的,对于这部分群体,应该多多给予关注与关爱;在职业方面,工人所占的比重最多,其他职业都比较少;在收入方面,多数老年人在不依靠子女的情况下,经济上并不存在难处,多数有一定的经济收入来保障个人晚年的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