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和自身定位研究

辅导员制度的历史沿革

1952年,教育部提出要在高校设立政治辅导员;1953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向教育部提出了试点请求。之后,陆续有高校创立了辅导员制度,主要做政治工作,是学生的政治领路人“

建设高水平的辅导员队伍,是贯彻论文网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对辅导员的职能进行了拓展,把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一项职能写进了文件,并从很多方面为辅导员的出路和发展作出了规划

2006年,教育部以第24号令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做出了要求与职责。配备与选聘。培养与发展。管理与考核以及职业化。专业化发展的基本要求,为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发展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

2014年,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教思政[2014]2号),调整和完善高校辅导员培养培训方案。工作职能设置。考评考核指标等,努力将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到新水平。

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和自身定位现状

辅导员在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作用愈来愈明显,辅导员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的强弱,对自身定位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成长成才。但是当前辅导员受到工作流动快,工作时间长,心理压力大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辅导员的职业认同感和自身定位存在较为严重的危机。

一。高校对辅导员的职业发展缺乏政策支持,对辅导员队伍的关心和理解不够

2004年中央和国务院制定并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七项指出要大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辅导员。班主任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一线,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学校要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政策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意见中明确对高校提出了要求,期望各高校在政策上对于辅导员队伍有所倾斜。然而实际情况是大部分民办高校将精力集中于教学水平的提高上面,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和辅导员队伍的发展鲜有举措,不仅没有政策上的倾斜,反倒将辅导员摆在最容易被忽视的位置。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得不到保障,培训。晋升。转岗机会偏少,导致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出现危机,自身定位逐渐模糊。

二。民办高校自身局限性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难度,模糊了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民办高校根据自身发展阶段,以最低限度的投入来最大限度的扩大招生规模。教师教学水平差。公共服务部门人员配备少。服务态度差。基础设施配备不全。学业成本高等负面因素导致学生与校方矛盾激化,学生对学校的意见反馈强烈,对教学质量教学水平和服务水平质疑明显,给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当前民办高校各个职能部门更多的把辅导员当作教务人员或者教学辅助人员,各部门都可以直接向辅导员下达工作任务。由于职责分工不明确,各职能部门习惯将模糊的或者繁琐的工作交由辅导员完成,坐享成果,偏离了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干力量的主线。辅导员表面风光无限,背后却是苦不堪言。加剧了辅导员工作的挫败感。

三。社会和学生对于辅导员角色概念模糊,不清楚这是一个什么职业

辅导员是什么?很多学生家长会问这样的问题,是老师么?要教课么?学生也搞不清楚,有人叫辅导员,有人叫老师,还有人叫辅导员老师?回答家长辅导员是做什么的?学生只能回答类似于高中时候的班主任,但是不教课,管的也比班主任多,有事情找辅导员就对了,一般都能解决。因而辅导员每天的工作就像门诊医生一样,学生一个接一个的找,事情一件接一件的处理,每天的工作被事务性的工作覆盖,无法抽身。于是,辅导员的称呼多了很多代名词,楼管“。保姆“。心理医生“。万事通“。管家“。超人“。淡化了辅导员的职业情感,加大了辅导员队伍的流动性。

四。辅导员工作激励考核机制不健全

干好干坏都一样的思想存在于很多辅导员心中,大多数时候对于辅导员的考核停留在主观的评价上,缺乏客观。公平的举措,导致辅导员工作积极性上不去。同时,对于辅导员的晋升机制和培训机制不健全,让大部分辅导员产生了职业倦怠,对于工作的积极性受到抑制。调查发现,90百分号以上的辅导员本身并没有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计划,大部分辅导员表示自己辅导员工作计划是两到三年,积累一定的经验,锻炼自身能力,同时准备转岗或通过考试进入公务员单位或者事企业单位工作。虽然大多数辅导员认为辅导员队伍需要稳定,但现实的流动性让他们缺乏长期从事辅导员的信心。

五。改变民办高校辅导员认同感的措施

(一)从政策。体制和待遇上关心他们

据统计,民办高校辅导员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同感普遍较低。高校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校不应只加大对辅导员工作要求,更应该从政治上。工作上。生活上关心他们,在政策。体制和待遇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对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加以保护和激励。只有这样才能让奋战在一线的辅导员们能够激发活力,贡献青春,为国家为社会倾心培养合格人才。

(二)重视辅导员的科研和教学能力的培养

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干力量,这就需要辅导员在学生教育管理和学生思想品质的培养上多下工夫,研究大学生的思想。心理变化过程和规律。应给辅导员提供更多的教学和科研机会,细化各部门工作职责,还辅导员个人的时间和空间,专心于研究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服务工作。1。辅导员自身角度。辅导员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重任,要不断加强自身素质。提升教学育人的技能和本领。

认真学习主席系列讲话精神,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拓展自身技能素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逐步引导学生拥有使命感和主人翁意识,更好的服务社会。

2。热爱学生,服务学生,把学生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不断地总结工作方法技巧,摆脱被动繁琐的日常事务,提高工作效率。充分尊重学生独立的人格和独特的个性能力,想学生之所想,建立自由。平等。温馨的环境和氛围。只有这样,自身价值才能得到学生,领导的认可。才会化被动为主动,增强自身的职业认同感。

3。不断调整,拥有平和的心态。要有正确的角色认知,愉快的接收辅导员工作的性质,愿意接受挑战,创新工作思路方法。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合理分配时间任务。遇到困难不冲动焦虑,积极思考,乐观开朗,用自己举手投足的魅力赢得学生领导的认可。

辅导员的工作是光荣的,神圣的,年轻的同学们激情四射,青春活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圆中国梦的主力军。奋战在一线的辅导员应该克服困难,调整心态,提升素质技能,同时高校也要加强引导,适当鼓励,搭建桥梁,重视辅导员的发展,给予辅导员工作生活上的关心。只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有希望,中国才有未来。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感和自身定位研究

上一篇: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研究【2380字】
下一篇: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现状及原因分析【2672字】

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式的马...

马克思社會批判理论研究述评【2827字】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當代价值【2903字】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洧制...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

马克思哲學观中的社會批判之维【3495字】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安康汉江网讯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