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困境之三维度解析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7(b)-0030-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2014年总指出:办好中论文网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立德树人“首次确立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很好地诠释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当前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一个全新的时空中展开,国情。校情。学情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给德育教育教学带来一些新挑战。新机遇。对此,我们必须进行冷静的思考与全方位的分析,积极寻求破解德育困境的应对策略,进一步提高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1国情:多元化背景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困境的宏观维度分析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多元化的时代。随着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进程的推进,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文化多元化已经成为历史发展趋势,成为人们生活。生存。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社会条件。多元化在给高校德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为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实现带来了新的挑战,加大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困难。
第一,经济利益化与政治道德化的悖论,制约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效度。曾指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2]。市场经济自西方发轫以来,其核心要旨就是追逐个人利益。而中国的政治素有道德化的鲜明特点,重义轻利根深蒂固,影响深远。伴随着市场经济而产生的经济利益多元化,主体之间的利益边界越来越清晰,人们的利益意识逐渐觉醒,利益诉求进一步提升,沿袭传统的高大全“精英德育教育模式受到了强烈冲击,经济人“与政治人“不断进行着博弈。如处理不当,对经济利益多元化缺乏必要的引导,政治道德化大行其道,很容易受市场经济中利益机制的驱动,使人们滑向功利主义。个人主义。实用主义的极端,这为德育当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带来重重阻碍。
第二,社会思想日益多样化,冲击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旋律。当前正处于社会急剧转型期,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发生深刻变动和调整,社会组织形式与社会生活方式多种多样,各种社会思潮,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实元素。主流“与非主流“,出现前所未有的对撞与交锋,给中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带来认知与选择上的困惑,造成大学生群体价值观方面的混乱,容易滑入价值相对主义与虚无主义的泥潭,由此种种道德失范行为纷至沓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德育遭遇前所未有的困境。
第三,自媒体的普泛化,提高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难度。随着信息全球化与数字科技化的迅猛发展,BBS。贴吧。QQ群。微信。飞信等社交工具。微博等不同表现形式的自媒体蜂拥而起。自媒体具有很强的交互性。传播性与舆论导向性,覆盖面广,影响深远,以其无所不在的信息源,海量庞杂的信息,即时高速的传播等特点开启了真正属于草根“的新数字时代。自媒体特有的难以抵抗的参与性和影响力,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生活方式。交往方式,也影响着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带来了道德认知与选择上的种种困惑。主要表现为混淆道德是非,在面对新鲜事物时很难做出正确的判断,在社会乱象中容易迷失方向;深陷人―机“虚拟二维世界难以自拔,带来现实人―人“交往的某种制障;泛西方化主义“严重,对本国的价值规范产生排斥情绪,冲击着核心价值观。这些都对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带来了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
2校情: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立德树人实现困境的中观维度分析
目前,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发展阶段,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联度不断提升,教育功能日益多样化,其溢出效应不断强化,粗放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逐渐偏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心,导致教育本性的迷失。
第一,人才培养急功近利,德育为先“的中心地位被边缘化。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与市场化,高校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巨大挑战,不可避免地卷入优胜劣汰的竞争角逐,迫使一些高校以浮躁的心态去追逐利益。这主要表现为学校领导没有把德育放到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德育被软化,德育机构形同虚设,对德育重视不足,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生源扩大。重点专业。实训实验。专项评估等方面上,一味追求学校的上层次“上水平“,把德育看成陪衬“副业“。教师重教书轻育人,重技能,轻德育,淡化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信念。一些高校将立德树人仅仅看和是德育任课教师与辅导员的任务,造成了德育工作低效运行,大大弱化了立德树人效能。
第二,德育体系缺乏系统性。从形式上看,高校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途径。德育管理与评价比较完整,但它却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中运行,整体性。层次性远远不够,德育实施过程常常有始无终,经常出现德育链条断裂现象。如德育目标与内容错位,未能与高校出入口。学生年段相契合,实施分层施教;德育途径狭窄;德育方法非人性化,沿袭传统的强制灌输;德育管理单向度;德育评价流于形式,评价主体单一等等,难以实现立德树人教育预期,使高校德育长期滞留于应景。应付的状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停留在口号上,高高在上没有实现落地,德育实效性低下,尚未形成树人合力。
第三,德育理论研究长期滞后于文化多元化带来的变化。多元化的时代带来了德育教育教学的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理论研究的支持,亟需通过德育理论研究的不断创新来应对时代的挑战。而现有的德育理论不能做到与时俱进,难以满足受教主体生存与发展境遇中的种种诉求,及时解决德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困惑与疑虑,客观上也制约了高校立德树人实现的有效度。3学情:他律化教育模式下立德树人实现困境的微观维度分析
目前大学生群体多为90后“学生,生于改革开放年代的他们普遍具有自我意识强。富有活力。乐于表现。个性张扬等群体特点,而他们自有的心智模式面对社会转型期纷繁复杂的多元化,不可避免地陷入人生惶惑与价值迷茫之中。近年报道的一些高校出现大学生因失德“而酿成人生悲剧的事件,更是直接拷问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第一,大学生心智模式的不成熟影响道德认知。评判与行为。主要表现在一些大学生没有学业与职业规划,缺乏成长内驱力;一些大学生目光短浅,以偏概全,反应钝化,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一些学生心理状态。思想意识失衡趋偏,强化个人利益至上,责任观念淡薄,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发生错位。当校园德育教育与自身道德实践冲击相悖时,往往会在道德选择上陷入两难境地,产生不当或失当的行为。还有一些学生面临就业竞争压力,重视专业技能学习,轻视品德修行,德育实效性较低。
第二,大学生德育主体角色缺失或弱化,难以通过自律提升道德品质。传统非人性化的德育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个性需要与内心诉求,处于客体地位的学生成为被德育的工具,自律意识与慎独能力较弱,缺乏自主的道德体验与锤炼,言行不一,知行脱节。
4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困境的超越
综上所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困境是由多个复杂诱因造成的。这些对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带来的困境,远不是高校孤军奋战就能够化解的,需要高校从更宏观的视角,跳出学校看德育“。跳出德育看德育“,审视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的困境。
第一,树立大德育观,整体构建立德树人的高校德育体系。要遵循大学生心智模式特点与德育教育规律,充分利用各种德育资源,进一步整合创新高校德育体系。具体策略包括:德育目标统一性与年段性相结合,德育内容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德育方法多维性与开放性相结合,德育途径内生性与包容性相结合,德育管理规范性与全员性相结合,德育评价过程性与多元性相结合,构建一个横向循环。纵向并行的开放式德育体系。
第二,构建网络化的立德树人工作新格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素质课与专业课的第一课堂“主渠道作用,强化立德树人显性教育的启发性功能,实现教书育人一体化;汲取校园文化第二课堂“的德育元素,强化立德树人隐性教育的渗透性功能,实现环境育人一体化;注重发挥学校管理服务第三课堂“的保障机能,强化立德树人机制体制激励功能,实现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一体化。
第三,积极探索主体间性视阈下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的新范式。传统主体-客体“二分范式给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带来了极大的束缚,主体间性立德树人工作方法突破了传统德育教育单向度主体的狭隘,重新界定教师与学生同为德育主体,走向双向度的对话与沟通,实现教师与学生双主体之间的认可与尊重。理解与沟通,形成动态互哺。良性互动的德育生态,切实提高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助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
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困境之三维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