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课如何与法制教育相结合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中的一句话: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小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他们正处在生理和心理的生长发育阶段,具有很强的塑造性。法治观念应该从小培养,这样可以预防和减少违法乱纪行为,让孩子在健康。纯净的环境中成长。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论文网的必修课,它是比较系统。直接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学科,是实施小学德育不可缺少的课程,对引导学生从小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文明习惯起着奠基作用。因此,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实际案例渗透法制教育,培养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的良好习惯,这不但对学生的健康成长着重要意义,而且对我们社会的文明安定也有着重要意义。一般来讲,在品德课中渗透法制教育,大致分为三类。
一。情感渲染类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没有激情怎么唤醒沉睡的人,没有激情怎么能鼓舞人呢?小学生的道德情感目前处于知觉的情感体验和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为主的阶段,情感的产生易受情境和具体的形象的影响。为此,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认知能力,有些课文可以通过创设引起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渗透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塑造学生健康美好的心灵,激发学生的爱校。爱国情感。
如人教版品德与社会的课文可爱的家乡携手共创和平祖国的宝岛台湾人类渴望和平,这些课文中渗透了许多的法律知识。通过将法制教育。德育与知识的学习的相融合,树立学生的法制观念,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二。明辨是非类
正确的是非善恶观是做人的基本品质,懂得如何铸造判断是非善恶的良知的标尺,学习明善恶。辨是非的能力。在教材中,有的课文是通过一个个简单明了的案例说明一个道理,使学生对道德观点。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内涵及其社会意义有明确。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产生认同感。
如人教版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的我爱我的家乡“单元的课文可爱的家乡家乡的变化愿我们的环境更美好,以及三年级下册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单元的课文认识自然防止火灾当灾害来临时争取生存时间,在这一类课文中渗透法制教育,能让学生初步掌握法律的最基本常识,懂得用法律来保护自己,明白要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学生,一定要知法。懂法。守法。通过明理让学生明白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明确人类要跟动物和谐相处,懂得关爱动物就是关爱人类自己,增强学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教育学生必须从小做起,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树立法制观念,不做污染环境。破坏环境的事。
三。行为规范类
宋代儒家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的目的在于行,导行作为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基本环节,直接指向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因此,每一篇课文都有导行的要求和功能。
例如,人教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的四通八达的交通“单元的课文交通运输与我们息息相关乘务员辛苦了爱护交通设施我心中有交通蓝图,这类课文都可以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教育学生要自觉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红灯停,绿灯行,不在马路上追跑打闹。游戏。看书,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地方靠边走,真正使学生完成由知到行的转化,做到知行统一,真正地把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导行同学校的日常行为规范。社会实践。各种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做到知行统一“。
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蕴涵着丰富的法制教育因素,利用教材并结合实际生活的案例向学生渗透法律知识,是最自然。明了和有效的途径。我们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开展学科渗透,巧妙地在思想品德课中开展法制教育。
人教版实验教材有许多涉及法律知识的篇章,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使学生知道了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知道了法律是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未成年人获得法律帮助的方式和途径。了解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懂得违法行为的类别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可以使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总之,在小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但法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和几堂课就能解决的事情,只有在平时教育中加以重视,并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深化。细化法制教育,把法制教育与各学科教学相结合,渗透到相关的学科教学中,在德育渗透方面探索一些可行的途径,把传授科学知识同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校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做个好学生,在社会上要自觉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做个好公民,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筑起一片纯洁干净的法制天空,促使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小学品德课如何与法制教育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