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教育“的生长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15)09A-0018-04

多年来,本人一直在践行以追求生命成长为核心价值的成长教育“,应该说,我的教育生命是在探寻成长教育“的过程中成长的。回顾自己建构与实践成长教育“的过程,可以让论文网同仁们对成长教育“有所了解,也会为大家进行研究带来一些启发,更会为成长教育“的生长注入新的活力。

一。成长教育“的提出

我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中,一直在探寻教育目的――教育是什么?教育为了什么?老实说,众里寻她千百度“,花费很长时间,从多角度。多途径进行探究,才找到自己的教育哲学――教育即成长“,也就是今天我们研究的成长教育“。

1。未来社会的企盼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文明不断提升,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只是需要知识的占有者,更需要具有高素质的劳动者;尤其是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社会越来越需要专业性强的创造性人才。应该说,就人的发展而言,未来社会不只是要求每个人仅成为合格的劳动者,更企盼他们的生命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便需要我们的教育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和办学模式,努力建构让每个人生命都能健康发展的新教育――成长教育。

2。当代教育的反思

多年来,一直围绕应试“开展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应试“:让受教育者获得高分,考取优质学校,将来能有一个好的职业。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样的教育漠视了人生命的需要,淡漠了人心灵和智慧的开发,忽略了人情感和人格的陶冶。教育是为人“服务的。人“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灵魂;人“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落点。教育的本质应该关注人,关注人的生命,关注人的生命成长。这便需要我们建构起适合人生命成长的教育――成长教育。

3。生命成长的呼唤

人生命的意义在于成长,成长“是生命的本质需要。从人的生命发展的特性可以看出,生命既在自然地生长,同时也呼唤。期盼。渴求外在力量引领。无论是生命体内在自生的生长力“,还是生命体外在生发的生长力“,都需要教育滋养和激发,需要教育唤醒其力量,开发生命内部的生长潜能,促进身心自主的。全面的生长。就教育本身而言,生命成长对其也有本质要求,引领生命成长的教育不应是知识教育“,而应是成长教育“。

二。成长教育“的架构

当我们明晰了自己的教育追求以后,便围绕成长教育“的价值追求进行整体架构,探究其理论依据。实施路径和保障机制,力求形成个性化的教育框架。

1。建构成长教育“的理论

为了整体架构成长教育,本人初步构建起成长教育“的基本理论框架。一是建构生命成长理论。成长“的意蕴非常深刻“,从事物发展变化的角度看,成长包括以下几方面:其一,成长即生长;其二,成长即发展;其三,成长即创造。生命成长“的内涵非常丰富“,从生命的整体性看,生命成长“包括以下几方面:其一,身体的发育;其二,情感的丰富;其三,智慧的生长;其四,道德的提升。二是建构成长需要理论。每个人都有成长需要“,成长需要“是人生命成长的立场,个体成长过程中所呈现出的需要。从需要角度看成长,成长具有以下特点:其一,成长是每一个生命体本质的追求;其二,成长是每一个生命体本能的反映;其三,成长是每一个生命体本体的动力。人的成长需要就是个体内在的。根本的一种需要。三是建构成长教育理论。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种自我实现的过程,而自我实现是人性的基本需要。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以一种智慧的方式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自己的成长方式,最终让他们能够实现自我。

2。设计成长教育“的路径

人的成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教育应针对其成长需要进行整体设计。我们在设计成长教育“时,根据人的生命成长需要和成长教育“的价值追求对其进行全方位设计:一是在社会开发促进成长的教育;二是在学校建构引领成长的教育;三是在家庭开设滋养成长的教育。人的生命成长方式很多,我们在设计成长教育“时,根据人的生命成长需要和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设计多种教育方式:一是自主教育――凡是能够自主学习的都让学生自主教育;二是伙伴教育――凡是需要合作学习的都让同学之间互相教育;三是师长教育――凡是个体和同伴之间无法解决的问题可请教师和家长引导探究。总之,在设计成长教育“的路径时尽可能根据学习者需要建构适合他们成长的方式。

3。架构成长教育“的机制

成长教育“是对应试教育的全面改革,是对现代教育的本质探寻,也是对生命成长的价值企盼。要想达到应有的目标,需要建构其实施策略和评价制度。为了全面推进成长教育“的健康运用,我们建构了以下两项制度:一是建构教师实施成长教育“的基本方式及评价机制。一方面,从引领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出发,建构引领教师全面实施成长教育“的基本方式――让学生自主参与课程建构,按照他们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以此引导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能够更好实施成长教育“。另一方面,从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改革出发,建构评价教师是否实施成长教育“的制度――不是看学生的考试分数,而是看教师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以此督促每位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能够更好实施成长教育“。二是建构引导学生生命成长“的基本方式及评价机制。一方面,从引领学生关注生命成长出发,建构引领学生关注生命成长“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建构课程,实践学习,以此引导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能够更好关注生命成长“。另一方面,从促进学生学习改革出发,建构评价学生是否关注生命成长“的学习制度――不是看自己成绩提高多少,而是看个体发展如何,以此督促每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能够更好关注生命成长“。三。成长教育“的实践

建立成长教育“框架后,我们通过实践,不断丰富。验证。修正和完善自己建构的教育,最终走向成长教育“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1。建构成长教育“的环境

生命的成长需要适合的环境。近年来,我们极力打造以下几方面环境:一是建构促进生命成长的社会环境。一方面,利用周边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例如洪泽湖大堤。洪泽博物馆。地震体验馆等场所,建立校外教育基地。另一方面,我们在工厂。渔场。植物园。农庄。敬老院。车站等场所,建立社会实践基地。由此,让整个社会都能成为促进生命成长的沃土。二是建构滋养生命成长的家庭环境。一方面,引导家庭建构适合孩子学习的教育环境“――每个家庭都为孩子建立学习空间。动手实践的空间和自由活动的空间。另一方面,家长之间。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应以健康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内容为重点,真正让生活和教育融于一体――在生活中教育,在教育中生活。三是建构引领生命成长的学校环境。一方面,学校尽可能从成长需要出发,建立适合孩子学习和活动的场所;另一方面,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内容为主,让学生建构适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他们更好地成长。

2。建构成长教育“的课程

我们在建构成长教育“课程时紧紧围绕人的生命成长需要这一价值追求:一是在内容上进行整体架构。一方面,根据人的身心。智慧。情感和道德成长需要,从生命发展层面对所需课程进行整体架构,设计人文。社会。科学。艺术和体育学科,满足学生成长的基本营养需求。另一方面,根据人的认知方式需要,从操作层面对学科内容进行整体架构,例如,对人文学科内容进行整合“,将阅读教学。作文教学。校本经典。课外阅读融于一体,通过这样的综合课程满足学生人文素养发展的需求。[1]二是在方式上引导自主建构。一方面,让儿童参与课程建设,让他们自主确定科目。自己选择内容,实现课程的自主建构。另一方面,让儿童参与课程教学过程,实现课程的自主建构。这样的教学是儿童按自己的方式在探究知识,也是儿童按照自己的方式在建构课程。[2]

3。建构成长教育“的课堂

我们在建构成长教育“课堂时,紧扣课程改革的需要,全面建构以生命成长为核心价值追求的成长课堂“。一是以自主学习“为核心。我们在建构成长教育“课堂时,努力将课程建构和课堂教学融于一体,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建构课程,在课程建构中享受学习。二是以共享学习“为宗旨。我们在建构成长教育“课堂时,努力让学生通过课堂交流自学和合作解决问题,实现在合作学习中建构课程,在课程建构享学习。三是以实践学习“为目的。我们在建构成长教育“课堂时,努力让学生通过课堂实践自己的个性学习,实现个体课程的升华――在实践学习中建构课程,在课程建构中内化学习。

4。建构成长教育“的活动

无论是人的生命成长需要,还是学校教育的实施都是通过活动实现其教育目标的。在实施成长教育“过程中,我们在课程“之外,开辟了一条新的教育途径――教育活动。内容上,我们特别重视整体建构:一是根据人的生命成长需要,全面设计语言。动作。思维。艺术等诸类型活动;二是根据教育目标实现需要,系统设计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等诸方面活动。方式上,我们继承传统建构:一是建构节日文化活动“。根据历史纪念活动“和学校特色活动的要求,创建读书节“。艺体节“。创新节“和英语节“,把学校应开设的相关活动都融入到校节“活动中。二是建构礼仪文化活动“。礼仪是生命的重要素养,也是成长的重要标志。一方面,我们结合八礼四仪“的教育要求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在学生中开展小绅士“和小淑女“教育评比活动,促进学生不断提升文明素养。三是建构游戏文化活动“。游戏是学生的生活内容,也是他们创造的土壤。学校每年开展一些户外游戏创作竞赛和推广活动,让无序的课间活动变成有益的教育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欲望和创新能力。

四。成长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我们积极深化成长教育“的研究,围绕统整教育合力“这一基本思路,探究推进成长教育“健康发展的策略。

1。统整教育网络:将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融于一体

目前的教育还是过多地强调学校教育的作用,未来,我们应该儿童成长需要,按照儿童身心发展需要。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以及家庭教育的基本特点,对整个教育网络进行重整,建构满足儿童成长需要的教育网络“。打破传统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分离的现象,按照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特点统整教育目标。任务。要求和内容,让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融于一体,构成系统的教育体系,形成个性化的教育模式。

2。统整教育主体:将自主教育。伙伴教育和教师教育融于一体

目前的教育还是过多地将教师作为教育主体,未来,我们应该儿童成长需要,按照儿童身心发展需要。自主教育和伙伴教育以及教师教育的基本特点,对教育主体进行重整,建构满足儿童成长需要的教育主体“。打破传统的自主教育。伙伴教育和教师教育分离的现象,按照自主教育。伙伴教育和教师教育的特点统整教育内容。要求和方式,让自主教育。伙伴教育和教师教育融于一体,构成多元的教育主体,形成个性化的教育模式。

3。统整教育目标:将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和生命教育融于一体

目前的教育还是过多地关注知识教育,未来,我们应该儿童成长需要,按照儿童身心发展需要。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以及生命教育的基本特点,对教育目标进行重整,建构满足儿童成长需要的教育目标“。打破传统的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和生命教育分离的现象,按照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和生命教育的特点统整教育目标。要求和途径,让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和生命教育融于一体,构成完整的教育目标,形成个性化的教育模式。

4。统整教育方式:将课程建构。学科教学和个体学习融于一体目前的教育还是过多地以学科教学为重点,未来,我们应该儿童成长需要,按照儿童身心发展需要。课程建构和学科教学以及个体学习的基本特点,对学校教育活动进行重整,建构满足儿童成长需要的教育方式“。打破传统的将课程建构。学科教学和个体学习分离的现象,根据课程建构特点。学科教学需要和个体学习情况统整校本教育活动,让课程建构。学科教学和个体学习融于一体,构成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教育方式,形成个性化的教育模式。

5。统整课程体系:将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和个性课程融于一体

目前的教育还是过多地强调国家课程,未来,我们应该儿童成长需要,按照儿童身心发展需要。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以及个性课程的基本特点,对学校已开设的课程。准备开设的课程和引导家庭参与开发的课程进行整合,建构满足儿童成长需要的课程体系“。打通国家课程。校本课程及以家庭和社会为主体开发的个性课程之间的壁垒,形成一体化的课程体系;打通学段知识。学科门类及以课堂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之间的要求,形成生本课程模式。学科之间既要突出学科知识的特点,更要注意各门学科之间知识的联系;课程内容既要考虑年级段知识的保底要求,更要注重对特长学生进行拓宽教育“;教学方式既要重视课堂教学,更要关注课外活动和个体自主学习。从而构成融通的课程体系,形成个性化的教育模式。

6。统整教学体系:将知识体系。生活需要和问题解决融于一体

目前的教育还是过多地按照知识体系编排课程内容,未来,我们应该儿童成长需要,按照儿童身心发展需要。知识体系和生活需要以及所需解决问题,对学校各门课程的编排体系进行重整,建构满足儿童成长需要的课程编排方式“。打破传统的以知识体系为单元结构“的编排体系,按照学科知识特点。儿童生活需要和学习生活中所需解决的问题对其进行整合,建构多维度的课程编排方式,形成个性化的教育模式。

7。统整教学策略:将课前预习。课研。课后实践融于一体

目前的教育还是过多地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未来,我们应该儿童成长需要,按照儿童身心发展需要。课前预习和课研以及课后实践的基本特点,对学校每门课程的教学方式进行重整,建构满足儿童成长需要的课程教学策略“。打破传统的以课堂教学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按照学生的认知方式,将课前预习。课研。课后实践三方面进行整合,建构一体化的教学方式,形成个性化的教育模式。

成长教育“正在探寻人生命成长的密码,也在试图通过破译生命成长的密码,让生命更好地成长。目前,虽然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育体系,但是她还在路上,还在不断地生长。

成长教育“的生长

上一篇:慕課”模式下的法學教育改革刍议【3676字】
下一篇:指尖上的慕課”對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1600字】

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式的马...

马克思社會批判理论研究述评【2827字】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當代价值【2903字】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洧制...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

马克思哲學观中的社會批判之维【3495字】

2023年生育政策二胎還湜二...

国内外热作模具钢的研究现状情况

旅游英语专业學生语言交...

MCGS水位PID控制的仿真设计

反应物比例在LiFePO4合成上的影响

临床护理路径茬老年便秘...

《中国好声音》和《中国...

PLC舰船舷侧隐身门梯集成...

中央空调系统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

2000元做什么生意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