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院校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困境与对策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是当下高师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实践教学重要载体的教育实习基地已日益受到高师院校的重视。近年来,各高师院校利用各类社会资源,在建设相对稳定的校外教育实习基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在实践中遇到了一些共性的瓶颈问题“。这些问论文网题若得不到妥善的解决,则势必会影响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归纳总结这些共性问题,思考相应对策是高师教育改革理应关注的重要课题。

一。高师院校在教育实习基地建设中遇到的困境

(一)与教育实习基地的互惠双赢机制尚未正式建立,导致基地的稳定性较差。

大多数高师院校在学校层面都没有制定针对实习基地的优惠政策“。与各实习基地接洽的通常是教学部门,教务处给出的优惠政策有限,因此经常陷入孤掌难鸣的境地。普遍的做法是到了学生见习。实习时前,充分发掘各类校友人脉资源,把各教育实习基地的领导请到学校联络感情,然后再把实习生安排下去。如果来年实习基地领导发生变动,又得重新挖掘资源。高师院校与实习基地缺乏强有力的联结纽带,这种临时抱佛脚的做法,令双方都苦不堪言。实践证明,互惠双赢机制的建立,离不开高师院校各职能部门如师训中心。科研处。学报编辑部和图书馆等的参与和配合。所以高师院校极有必要在校级层面做出统筹并制订好相关规章制度,如此才能使双赢互惠机制的建立成为一种可能。

(二)对教育实习基地的经费投入不足,导致实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教育实习经费通常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当做指导费支付给教育实习基地的带教老师,一部分是用以实习生的交通补助。目前各高师院校给每名学生教育实习经费的标准大约为200元至300元不等,有些经济落后地区的高师院校甚至只有100多元,而师范生在教育实习基地的实习时间通常为一个学期,较之实习时间,教育实习经费无异于杯水车薪。如此造成两个不良后果:一是教育实习基地的被动应付。来自实习基地的带教老师本身教学任务就比较繁重,由于指导实习生报酬微乎其微,在道义和法理上都难以要求其用心指导。许多实习生在实习基地只能做一些技术含量很低如课堂考勤之类的杂活,很少有机会进行课堂教学。二是导致高师院校的带队教师队伍层次低下。这主要表现为:第一,职称低。带队实习教师基本是讲师和助教,高级职称的教师少;第二,经验缺乏。带队教师以年轻人为主,大多缺乏工作经验;第三,专业结构不合理。实习指导教师往往是本学科的教学法教师或专业教师,但在高校整个实习指导教师队伍中很少配备心理咨询。人际关系学等具有重要作用的其他专业教师“[1]。

(三)教育行政部门的缺席“使教育实习基地建设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教育实习工作涉及师范院校。中小学校。政府部门等,其中政府的支持和政策鼓励是确保教育实习质量的重要条件“[2]。原因在于,作为教育实习基地的中小学幼儿园是划归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主管的,高师院校和中小学幼儿园之间的合作关系仰赖于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引导和支持。然而在实践中,教育行政部门却长期游离于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过程,其主要表现如下:首先,教育行政部门缺乏对教育实习基地的评估和监督。基地的选择和建设主要由高师院校一方进行,至于建设的标准和质量如何,基本由高师院校说了算;其次,教育行政部门并没有明确规定本辖区内的中小学幼儿园接受高师院校实习生的责任和义务,更缺少引导中小学幼儿园参与实习基地建设的激励政策规定;再次,政府或教育行政部门在下拨给高师院校的专项资金中,明确规定用于实习基地建设的资金基本没有。这部分资金大多是由高校设法筹措列支的。

(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未充分运用到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中。

现代教育技术的突飞猛进极大地影响着教育教学领域的改革与发展。然而,在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方面,大部分高师院校却仍然保持着传统做法。这主要表现在反映现代教育技术成果的教育实习网络管理平台建设滞后。教育实习管理平台可以突破时空限制,为实习基地建设提供很大发展空间。反观当下各高师院校的教育实习基地,大多数仍局限在本地区,高师院校实习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指导方式基本是在实习现场进行的,较少通过教育技术平台进行研讨和指导。而在异地进行分散实习的学生,高师院校对其的管理和监控更是薄弱。

二。化解高师院校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困境的对策

(一)从制度上保障与教育实习基地的互惠互利关系。

应从制度上保障与教育实习基地的互惠互利关系的建立。参考已有的较为成功的做法主要有如下几种:其一,定期交流。师范院校每学年定期召开与实习基地负责人的研讨会和联谊会,听取其意见和建议;其二,人员互派。师范院校每年安排学科教学法教师到教育实习基地进行半脱产听课,以了解掌握教学一线的最新需求;教育实习基地则可安排一线教师到师范院校参加各类学科培训班,以掌握最新的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及方法;其三,师资互聘。师范院校可利用自身的学术资源安排专家送教上门,同时可聘请教育实习基地的名师担任师范生的第二导师“;其四,资源共享。师范院校的图书馆。实验室及体育馆等,可免费向教育实习基地的师生员工开放。

(二)加大对教育实习基地的经费投入,不断提高教育实习质量。

1。设立专项经费保障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

有力的经费保障是建好实习基地的首要前提,除对师范生拨付一定合理的实习经费外,各高师院校还应设立教育实习基地建设专项经费,列入年度常规教学经费预算,专款专用,采取逐年增长的方式拨付给教育实习基地。在实践中有一些高师院校已经采取了这样的做法,并收到了良好效果。如有的高师院校每年单独拿出20万元作为实习基地建设奖励基金。此项基金共分两块,一是给新开辟的实习基地,每所学校1万元;另一是给老的实习基地,根据实习人数的多少,每个学校四五千元不等“[3]。同时每年拿出4万元,责成教务处组织实习基地学校领导集中到外地调研,共同探讨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4]。此举有效搭建了教育实习基地之间的交流平台,同时促进了高师院校与基地围绕教育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沟通和交流,进而有效提高了教育实习的质量和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从而为高师院校自身赢得了进一步发展的空间。2。提高高师院校实习指导教师队伍的待遇。

高师院校实习指导教师队伍薄弱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现状极大地影响了教育实习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高校与教育实习基地的关系。从实践的效果看,高师院校应该在报酬收入。职称职务评聘。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倾斜,通过此类办法提高指导教师的待遇,使其在精神和物质层面均有所收获,如此才能有效激励优质的师资带队指导教育实习工作。与此同时,应制定相应的带队指导教师工作考核标准,采取一定措施对其工作过程进行有效评价考核,如可明确规定带队指导教师一周或两周到实习基地指导实习生一次,对优秀的带队教师应予以奖励,对不称职的教师则应果断淘汰,并给予一定的惩罚措施,如此不断提高带队指导教师的整体水平与质量。

(三)借鉴国外经验,教育行政部门全程参与教育实习基地的建设。

1。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为高校的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如应明确规定辖区内基础教育机构有接收师范实习生的义务和责任,并制定相关激励政策,在编制名额。职称评审和职务晋升等方面对接收师范实习生的中小学幼儿园(指导教师)予以倾斜。

2。有条件的地区应设立基地建设专项经费。

政府或教育职能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教育实习基地不仅是高校去投入建设的事情,更直接关系到本地区基础教育机构未来师资的质量,因此,投入经费极有必要。此项经费应主要用来完善教育实习基地的基础设施及对基地指导教师的补助等,实行专款专用。

3。采取措施加强对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质量评价监督。

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是实践教学取得成效的关键一环,目前教育行政部门侧重于对高校理论学习的指导和评价,在实践教学方面一直缺乏有力指导和监管。毋庸置疑,在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地位是同等的。因此,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指导和管理,是教育行政部门当下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务。实习基地的建设离不开政府在物质。组织。智力。人力。激励。政策方面的制度性保障,从而为实习基地的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5]。近年来,的一些高师院校相继创建了新的教育实习管理体制,即组成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高师院校。实习学校参加的三位一体“的教育实习领导联合体,共同负责教育实习的计划。组织。督导。考核与评估,这种模式值得大力提倡和推广[6]。

(四)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创新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模式。

1。搭建教育实习管理平台。

现代科技的发展为推进高师院校师范生教育实习的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以现代教师教育理论为基础,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教育实习的资源整合与建设,构建实习模式和实习管理的全新教育实习平台是师范生教育实习变革现代化的突出特征“[7]。师范生教育实习管理平台应该包括以下三大版块:(1)学校基本信息如该年度的师范类实习生信息和实习基地基本信息(如需求信息及能提供的指导教师信息);(2)见习和实习环节中的不同任务性质及要求。如见习应有听评课。交流。见习报告等模块,实习中有课堂教学。学生管理。班主任工作等模块;(3)见习和实习的成绩评价和管理模块。

2。以管理平台为基础,创新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模式。

目前教育实习的方式有集中和分散两种。从实效性讲,集中实习显然比个别分散实习能收到更好的效果。但囿于各种主客观条件,分散实习在一定范围内仍将长期存在。借助于教育实习管理平台,在资源和管理上提供突破时空的服务相对比较容易。因为教育实习质量监控可以在网络上进行,所以可以选择更多的优质教育实习基地进行建设,而不一定受限于就近原则“进行基地建设,高师院校进而可将教育实习的场所由城市向农村扩展,从而丰富师范生的实习方式,如在农村中小学进行顶岗实习“等。另外,借助于平台,还可以广泛建立‘虚拟实习基地’。通过制定的签约标准与全国一线中小学教师和部分学校签订合作教师协议,让他们对师范生的备课。授课等活动进行时时评价“[8]。如此师范生便可自由安排备课。录像及方便的参与研讨和评价。总之,教育实习管理平台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一改过往实习需要召集人员碰面的方式。通过时空的扩展和延伸,网络实习与实地实习有机结合相得益彰,进而形成新的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模式。

高师院校教育实习基地建设的困境与对策

上一篇:高師舞蹈教育的師范性体现【2181字】
下一篇:高效教育质量下幼儿园制度规范管理重点解析【2094字】

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式的马...

马克思社會批判理论研究述评【2827字】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當代价值【2903字】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洧制...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

马克思哲學观中的社會批判之维【3495字】

临床护理路径茬老年便秘...

《中国好声音》和《中国...

PLC舰船舷侧隐身门梯集成...

2000元做什么生意挣钱,...

MCGS水位PID控制的仿真设计

中央空调系统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

2023年生育政策二胎還湜二...

旅游英语专业學生语言交...

反应物比例在LiFePO4合成上的影响

国内外热作模具钢的研究现状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