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教育思想的现代立体课堂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7-0001-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7。07。001

[本刊网址]http:/论文网/www。hbxb。net

每当诺贝尔奖。国家科技实力排名揭晓,许多关心国家发展的人会感叹发明创造。科技创新不尽如人意。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面临的国际竞争愈演愈烈,人才的创新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受到政府和众多学者越来越多的重视,2016年3月21日,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其中指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活力“。当前的这些状况要求学校。教师更新教育观,把发现。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创造意识。创造能力的人才作为自己的重要工作。在创造教育“方面,陶行知先生创造教育思想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

一。创造教育是宏观环境的要求

当前,随着经贸。文化等活动全球化趋势的增强,信息技术等现代技术在生活。教育中越来越广泛地运用,的学校教育面临许多挑战。

(一)适应全球式的教育规范

全球化宏观背景下的学校教育,被置于开放性的国际社会中,的学校教育,不能闭门自守,必须以全球性的视野看待学校教育。一方面,要以能适应全球性竞争的角度来设计学生的培养过程和培养标准,使的人才能适应世界性的竞争;另一方面,应与其他国家。地区进行经常性的联系,加强合作与对话,建立世界性的教育共同体。同时,的学校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将与全球统一原则和要求相一致。这种状况要求的学校教育,从老师到校长,乃至每一个学生,都必须具备创造意识。创造能力,改?传统教育模式,与国际原则。标准接轨。

(二)适应全球性人才规格标准

1994年10月3日在日内瓦召开的第44届国际教育大会通过了为和平。人权和民族的教育综合行动纲领,该纲领对教育的目的界定为:为和平。人权和民族的教育之最终目标;发展尊重自由的能力和面对挑战的技能;发展承认并接受存在于各种个人。男女。民族和文化之中的价值观的能力;培养学生思想中的内在和平观;培养公民作出明智选择的能力;培养公民尊重文化遗产;从一种长期均衡发展的角度,培养在国家和国际范围内的团结和公平的感情。为了适应培养国际人“的要求,的学校教育要改变只看重学生文化知识的片面观,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包容精神,积极地对待国际竞争。创造教育以

(三)适应信息化的要求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学。生活中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学生对互联网。自媒体等信息传播手段的依赖性越来越强,学生的时空意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自媒体随时随地获得自己想得到的信息,可以足不出户地感受世界范围内的风土人情。与陌生人进行直接的交流。信息化在方便学生获得所需信息。拓展学生视野的同时,也使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更加复杂,这就要求学生不但要具有判断是非等分析信息的能力,而且要能正确地安排时间,处理好娱乐。学习的矛盾,掌握与其他人进行协作等能力。

二。创造教育思想构建立体课堂

(一)学校教育应该创造教育的理念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先生之最大的快乐,是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这句话生动。简洁地解释了创造教育“的含义。

1。尊重学生的个体性。主动性。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具体性。主动性。帮助每个学生发掘出自己的潜力。实现发展的可能性。学生作为生命个体,其具有与生俱来的发展可能性,老师教育学生的前提就是要认识到这种可能性,把可能性变为现实,并在教育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发展可能性。因此,以创造教育“的观点来看,老师教学生的过程,不是知识灌输或千篇一律这样的僵化过程,而是不断创造性地发现每个学生特殊的潜力,并结合社会发展对学生的要求,实现学生的个人发展。

2。创造教育是学生和老师共同参与的过程。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是同时发生的。不可独立存在或相互分割的有机体,师生双方以教学目标为中心。围绕教学内容,展开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在此过程中产生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并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进行,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师生双方实现了认识的深化和能力的提高。

3。创造教育以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为价值取向。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之活人“,表明创造教育“关注学生的主动的生存方式的形成,把传统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目标,转换为对个体生命质量提升的重视。在创造教育“过程中,通过师生的互动。合作,激发学生积极的生活。学习形态,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发挥自身的智慧和力量的习惯,使学生学会反思。不断超越自我。

(二)学校教育与校外生活的教育紧密结合

对于现代人才的培养来说,校外生活的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发挥校外生活的教育作用的前提是学校要与这些场所建立密切的联系。

1。引导和促进家庭教育的作用

首先,学校和家庭针对学生的教育树立共同的愿景是家校合作的前提条件。从本校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条件出发,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基础,构建学校。家庭。学生共同的愿景。其次,建立家校合作委员会是实现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促进作用的组织保障。通过家校合作委员会的日常活动,可以使学校和家长之间加强沟通和交流。促进互相理解和支持,对于学生的教育具有很大的好处。

最后,创建学习型家庭是提高家庭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由于一些家长教育理论的缺乏,家长对学校的一些创造教育的做法不理解,把家长组织起来,通过阅读一些教育专家的著作。与一些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进行交流,家长们提高了对创造教育的认识,不但改变了对教育的看法,而且对家庭教育产生了更深刻的认识。

2。与社区形成教育合力

对于我们国家来说,社区往往是学校。学生。家庭共同所处的外界环境,社区的文化氛围,直接影响着学生。家庭,但是,我们也应该重视学校对社区的作用,学校。社区。家庭共同为学生的成长塑造良好的文化。生活环境。一方面,学校应该积极地与社区进行沟通,与社区实现资源共享,利用自身体育。教育。人力资源为社区开展力所能及的服务,共同树立良好的社区文化;另一方面,学校也应该积极寻求社区的合作与支持,在学生的教育方面树立共同愿景,把社区引入到对学生的教育中来。

(三)留给学生发展创造思维的时空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之工作“。创造教育发挥作用的前提,是启发学生的创造力,这就要求给予学生一定的民主。

1。解放小孩子的双手。枯燥的理论不但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而且只说不做的教育方式,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自我动手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去做,一方面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而且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很可能会产生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学生和老师专业水平。创造能力的提高都有非常有价值的作用。

2。解放小孩的嘴。我们在课堂上经常责怪学生不主动回答问题,其实,学生不喜欢回答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时候可能是她们真的不会回答,但是,她们不敢回答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同学的嘲笑。老师的轻视都使学生不敢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给学生创造一个勤于思考。敢于回答的环境,是培养。发挥学生创造力的必要前提。

3。解放小孩子的空间。不能把学生的活动空间局限在家庭。学校,要给学生亲身体验生活。社会实践活动。科学试验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掌握理论知识,创造性地运用理论知识。只有深入生活,学生才能真正地发现生命的意义,才能深刻地理解掌握科学知识的意义。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给学生留下对理论知识深入内心的理解和掌握。

4。解放儿童的时间。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去体验生活。接近大自然。验证书本中的理论,以理解生活的美好。生命的价值。科学的力量,在理解的基础上,不但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欲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开发她们的思维。创造潜力,帮助她们把枯燥的书本知识转变为活生生的现实。美丽的生活。伟大的创造。

5。创造的民主是动员全体的创造力。给学生参加小组讨论。团体协作的机会,让她们在互相交流。讨论中触发创造的火花。发现自己的不足。汲取别人的优点。小组讨论。团体协作不但可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而且可以提高她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她们学会在生活中和别人共处,不但提高了她们团体协作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她们理解生活中互相帮助。团体协作的重要性。

三。以??造教育思想改革教与学

由于信息获取渠道的拓展。对学生个体主动发展的重视,创造教育下的学生将不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出于对问题的主动性。个性化地思考,每个学生都能针对具体问题根据网络。书籍等渠道,利用信息技术穿越时空的限制去探索问题的答案,加上自己的领悟。总结给出富有特色的答案,所以,创造教育下的教“与学“将被赋予新的含义。

(一)教师的传授“变为引导“

一般来说,我们对老师作用的传统看法是传授“知识,老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递者,在现代技术条件下,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知识的收集者,他们有的在生活。学习中自己发现了知识的获取手段。渠道,有的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了信息技术。资料查阅能力,班级整体学生对知识搜集的深度和广度大大超过了老师的领域,所以老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源泉。知识的灌输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必须以创造教育的视角重新定位教师的地位。

1。教师成为信息获取的引导者。虽然现代社会中的学生,有很多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渠道。手段,但是,他们的生活经验。知识的分析能力限制了他们判断是非。总结分析的能力,所以,教师在信息获取方面必须发挥质疑信息源。提供判断是非的证据。论证信息的效度和信度等作用,引导学生利用正确的信息获取渠道。对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比较分析各种渠道获取的信息的价值等,提高学生利用信息的能力。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技能。

2。教师必须拓展引导性学习的时空。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生活中运用的范围和深度的扩展,学生在学校外学习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不断增加,网络答疑。虚拟小组等形式的课内外学习方式被广泛运用,教师必须在课余时间或通过网络。自媒体等组织学生的讨论。交流活动,随时随地给学生学习方面的建议,教师引导性教学的时空被大大拓展了,创造教育下的教师,必须适应和利用这种教学方式。

3。教师从权威者“变为参与者“。传统意义下的教师,是信息的掌握者,是知识权威,现代条件下的教师,不能再独自占有信息源泉,每一个学生都是信息来源,但是,教师的作用和责任却更加重要,教师必须参与学生的学习。发展过程,适时适度地发挥引导作用,一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判断信息的准确性。正确性,在纷繁的信息中帮助学生汲取较优选择;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开展信息交流。小组协作,提高学生通过集体智慧提高信息获取的效率和团体协作的技能,这虽然不完全是新的工作,但是其中包含的技能和理念对于教师来说也是一项挑战。(二)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发展“

1。学生必须适应团体协作中的个性发展。现代的工作环境大都要求团体协作,班级教学。课外拓展也必须学会和同学的交流。协作,现代信息技术使学生必须学会在知识的海洋中发展个性的能力,依附于集体就会失去个性发展,脱离集体则会陷入闭门造车。老师的教学内容。目标设计不可能满足每一个学生,老师虽然在学生的个性发展中具有指引作用,但是,这些技能和观念的培养,还需要学生在课内外学习过程中不断适应。不断发展。

2。学生必须从双基“学习转变为高级思维及技能的发展。当代以及未来对于人才的要求已经不仅仅是对于知识的掌握,而是要具有善于理解。敏锐的洞察力和富有智慧,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了达到这种要求的途径和工具,但是,要达到这种高级智慧和技能,还需要教师不断引导和启发,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增进学生的这些能力。

3。学生必须注重适应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发展。现代社会以及信息技术为人类提供了越来越多的知识和获取渠道,在这种条件下,我们接触到的知识向无限性趋势发展,与传统教?W中所用的教材的有限性已经截然不同。在知识的量增加的同时,知识的表达途径和形式也发生了多样化,通过网络。自媒体。声音。图像。视频等渠道或形式传递的知识使学生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学生的灵活性。适应性。迁移能力必须得到相应提高。

总之,当前及未来学生面临的生活环境与过去相比较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手段等也比过去更加多样化,为了适应这种变化。提高学生适应未来的要求的能力,学校教育的观念。形式。手段等方面也必须发生改变,我们创造新的教育形式的同时,老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在发生着变化,教师不但要创造新的教育方式。手段,其自身也在反思中发生着变化。

创造教育思想的现代立体课堂构建研究

上一篇:创新创业教育的孵化式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施【1755字】
下一篇: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探索【2621字】

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式的马...

马克思社會批判理论研究述评【2827字】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當代价值【2903字】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洧制...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

马克思哲學观中的社會批判之维【3495字】

国内外热作模具钢的研究现状情况

《中国好声音》和《中国...

临床护理路径茬老年便秘...

MCGS水位PID控制的仿真设计

2023年生育政策二胎還湜二...

PLC舰船舷侧隐身门梯集成...

旅游英语专业學生语言交...

中央空调系统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

反应物比例在LiFePO4合成上的影响

2000元做什么生意挣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