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伪满时期吉林地区的高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248-01

九一八“事变前,吉林地区正处于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时期,因此教育事业也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然而,九一八“事变以后,处于发展中的吉林教育事业,被日论文网本帝国主义破坏的异常凋敝。如当时的东北大学等被迫迁往关内;而由张作相任校长的吉林大学,则教授多南人,亦相与俱去,学生亦因四散“,故无“学之可能[1]。到1936年3月,当时文教部列为高等教育的院校只有8所,学生1600余人[2]。

在伪满时期,日伪为了加强对吉林人民思想的控制,在当时的吉林地区建立了一些具有一定规模的高等院校。其中,以建国大学和大同最为著名,它们是培养日本在东北地区殖民统治核心骨干人员场所。伪满时期吉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高等院校为以下四所。

一。建国大学

1937年,新学制“实施后,同一年的8月5日伪满政府发布了建国大学令。而筹备活动始于1937年初,校址选在了伪都新京。建国大学创设要纲中说:独创的建国大学,要超越一切现有的概念,既深且广地通晓亚洲的现况与未来。“建国大学创设要纲中大学拟占地60。5万平方米,修建亚洲一流的图书馆。虽然计划落实时,规模压缩成原来的1/3,占地只有18。15万平方米,但也是一般院校的10―15倍。

建国大学是新学制“的产物,不同于一般的高等院校,它的建校目的是培养伪满政府的高级官吏。学制是普通大学的一倍,共6年。它的课程设置依据教育训练的重点不一样,分为前期3年和后期3年。建国大学不但是培养日本殖民统治骨干的中心,也是制造侵略理论和政策的场所,为日本人在中国东北的统治提供理论依据。

1938年5月2日,建国大学正式开学。建国大学不隶属于文教部门,而是由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大臣直接管辖,大学的总长也是由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大臣兼任。当然,按照次长制“,副总长由日本人担任,副总长是大学的真正管理者。1943年,建国大学第一期毕业生毕业,1945年,建国大学停办。

建国大学是我们研究伪满时期的高等教育情况的一个重要的机构,无论是它的建校目的还是它的课程设置,还有管理人员的任职和管理模式,学生入学的条件方式等等,都能真实地反映当时吉林地区殖民教育的状况。

二。大同

伪满初期建立的大同实质上是伪满政府高级官员的训练所[3]。九一八“事变后,该由伪奉天自治指导部在奉天同泽中学的旧址创办,主要是训练敌伪政工宣抚员,称为自治训练所。然而,在伪大同元年(公元1932年),该校址被废除了,迁于长春旧东北军炮兵第三营原来的地址,隶属于伪满资政局,当时被称为资政局训练所。之后,该校又改为隶属伪满国务院总务厅,最终改称为大同。伪康德四年,大同迁移至长春南岭新校舍。

最初由伪总务长驹井德三任校长,在大同的授课者大部分是掌握伪满政府各方面权利的决策者和有影响力的人物。伪康德十年(公元1943年),大同增加设立了研究院,入学者为伪满政界的日寇荐任或简任官,学习期为1年。研究院是以研究伪满政权的行政改革方针和政策为主。

虽然在伪满时期,大同和建国大学一样都是日伪培养高级汉奸的重要机构。它们还是有着不同之处,建国大学是通过教育同化吉林人民,为日伪的殖民统治逐步培养储备人才。大同则是对已经任职的一些官员进行训练的场所,再对训练后的官员给予重任。

三。伪满国立师道大学

九一八“事变前,位于沈阳的东北大学正在筹建,吉林省为了提高本省的文化教育遂将原吉林省永吉县法政专门学校改建并改称为吉林大学,校址位于吉林市。由于九一八“事变的发生,该校的改建并未完成。伪康德元年(公元1934年),日伪公布高等师范教育令,接收吉林大学改组为高等师范学校,以培养中等学校的师资为主,入学者以高中毕业生为限,修业年限为4年,每期招收250名新生。伪康德八年(公元1941年),该校改组为综合大学,分为文。理。技术3院。伪康德九年(公元1942年),学校改称为伪满国立师道大学。

该校的校内进行分班,课程设置计有建国精神班(哲学)。语学班(日本文学。俄语。德语科)。国势班(文化史。考古学。地志学。地形学气象学科)。物象班(数学化学物理。博物等科)。技能班(美术。音乐。体育。卫生等科)。学生入学采用书类铨衡制[4]。

四。伪满新京王道书院

1932年郑孝胥为普及伪满建国的指导思想王道精神“,且使笃学之士“从事研究,于5月2日在新京“日满军人会馆召集筹备会议,决定成立王道书院维持会“。其顾问。理事多为日本人。隶属于伪文教部立案成立的正式学校。所开课程有四书。五经。汉书。史记。古文献。神学。日语。建国精神等。共招收学生四期,每期约60人。共有教员20人,其中日本人占多数。学生的入学资格以伪国民高等学校毕业者为限,考试办法尚未适用书类铨衡制度。

与伪满时期的其它院校相比,新京王道书院的突出特点是所开设课程注重对中国国学的学习。在奴化教育的背景下,国人的国文素质日益低下,该校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提高国人民族文化的作用。

综上所述,伪满洲国内吉林地区的高等教育,是日本帝国主义殖民奴化教育的一部分。高等教育中关于东北地区原有的民族文化内容极少,并且摧毁了大量的文科院校。伪满时期学生的日常生活和思想受到严格的限制,日伪强制要求学生信仰日本的天照大神“。此外,日伪规定日语为国语,随意的改编教科书,使学生不能得知历史真相。因此,伪满时期吉林地区的高等教育使东北地区的民族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文化机构完全掌握在侵略者手中,具有高度的集中性和垄断性。伪满洲国时期的高等院校是为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法西斯统治,掠夺东北地区的矿产资源训练殖民统治工具“的场所。

简析伪满时期吉林地区的高等教育

上一篇:监狱文化建设對罪犯教育改造的启示【2591字】
下一篇:简析做好水利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措施【2337字】

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式的马...

马克思社會批判理论研究述评【2827字】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當代价值【2903字】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洧制...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

马克思哲學观中的社會批判之维【3495字】

PLC舰船舷侧隐身门梯集成...

临床护理路径茬老年便秘...

旅游英语专业學生语言交...

2000元做什么生意挣钱,...

国内外热作模具钢的研究现状情况

反应物比例在LiFePO4合成上的影响

中央空调系统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

2023年生育政策二胎還湜二...

MCGS水位PID控制的仿真设计

《中国好声音》和《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