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应有的地位
在应试教育的弊端逐步显现的过程中,改变教育模式,提倡素质教育,然而这些年来的素质教育并未取得很大的成效。问题儿童的出现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但据众多资料显示,绝大部分问题儿童是家庭教育出现问题。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人生中最重论文网要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陪伴孩子一生的老师。母亲的职责至关重要,然而当今社会下对母亲工作并没有真正认同。
一。母职“工作的神圣使命
母亲,对于每个人都有特殊的情感。这种情感是从母亲十月怀胎就开始建立,这是母亲与子女之间的一种天然感应,这种感应是父亲及其他家庭成员所不能具备的,是大自然赋予女性的特质,因此,母职“是女性的天职。当代中国家庭教育的领军人物。母亲教育运动的发起人与倡导者王东华先生在他的著作发现母亲中这样阐述:女性和男性的区别在于,女性的特点是适合于人口再生产,而男性的特点则是适合于物质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的重要性要远远高于物质再生产。女性的主要职责应该是服从自身特点从事人口再生产。女性放弃育儿去从事她们不擅长的物质再生产是一个大错误。在孩子的成长上,母亲起到主要作用,吴东华先生认为母亲的作用要在90百分号以上。母亲对孩子的教育影响要远远胜过学校教育中的特级教师。母亲对于社会的长远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她手里抚育的是影响未来的年轻一代,母亲的手是摇摇篮的手,然而推动世界的手正是这只摇摇篮的手。
母亲的工作是神圣的,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工作。母亲的工作是造人的工作,是第一生产力,她站在整个民族的最前头,决定着国家的未来和命运。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母亲对孩子性格。品德的养成方面起到难以估量的作用。母亲言传身教,对子女一生的成长都起到重要作用。在母亲的怀抱下成长的孩子,拥有更多健康和快乐的音符,他们最终会拥有自己幸福的人生。
二。当今社会母亲失衡心理对母职工作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妇女解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女性的社会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给女性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性别的歧视逐步淡化。在这种状况下,越来越多的女性认识到要在社会再生产中实现个人价值。这种价值的体现是社会的进步。但对于母亲这个角色来说,除了在社会再生产中体现个人价值,更重要的是她的母职工作是否得到的认可与尊重。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机制体现在各行各业,这也给我们的母职工作带来巨大的挑战。绝大部分女性在成为母亲这一角色后,她面临的压力是空前的。古代女性在家庭中的角色是承担相夫教子的重任。而当今社会的母亲一边是家庭,一边则是竞争激烈的工作。全职太太在这个社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一方面是由于生计的压力,另一方面则是来自于女性自身认识的误区。受历史及传统文化的影响,现实社会没有给母亲相应的地位与权力。众多的女性认为要在家庭中享有与丈夫平等的地位,就必须摆脱这种男主外女主内的旧观念,就必须走出家门拥有足以养活自己的职位。在参与到激烈的社会竞争的过程中,她们也失去了自身在家庭中的职责。正是由于这种观念的存在,留守儿童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等社会现象频发,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是学校教育的问题,还是应该归咎于家庭教育的恶果。母亲在心里上已经进入了误区,只养不教,把教的责任全部交给学校,完全忽视了自身作为母亲应有的教养责任。七?后。八?后。九?后的母亲们,生完宝宝一年的时间基本上都回到了工作的岗位。孩子更多是由他人照顾,在孩子性格养成的最关键时段,母亲却不能履行她的教育职责。
众多母亲抛家离子投入到激烈的社会竞争的过程中,在物质在生产中寻找到自身的地位和价值。然而,她们却违背了自身的生理特征,用做母亲的权利换来虚无的短暂的成功,对家庭和社会所带来的却是长远的弊病。
三。社会对母职“的尊重与支持
以上提到众多的女性放弃母职“工作投入到社会工作中,很重要的原因是来自于生计的压力。生计的压力一方面是来自于家庭,一方面则来自于社会。生养孩子对于家庭是一笔巨大的开支。而社会对于养孩子更多的看成是个人的事,所以投入的支持是非常有限的。然而事实上,孩子并不是某个人的私有财产,孩子最终要成为社会的公民,成为社会的财富,因此,关心孩子和母亲就是关心国家的长远发展,就是关心我们自己。北欧等一些社会福利国家成为妇女照顾家庭的支持者,他们通过为妇女儿童和家庭提供资金保障和社会化服务,促进了公共母亲“的形成。这对于国家人口素质的提高以及国家的长远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和传统文化的影响来看,要实现公共母亲“这一认同,还需要漫长的时段。在这漫长的时段中,需要社会逐步改变对母职“的认识,规划出一套科学的母亲价值认定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经济的支持是最为重要的。母亲与孩子得到相应的物质保障,这个社会对于母职“的认识会自然发生转变。家庭教育有了根本保障以后,孩子生有所养,生有所教,整个社会才能呈现和谐的局面。
论母亲在家庭教育中应有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