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民族母亲角色缺失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分析

中图分类号:C91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4)24-0050-02

在成长最关键的幼儿时期,母亲角色的缺失对一个人的教育及未来发展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孩子的个性形成。身心健康和成人成才都与母亲息息相关,论文网一个人从母亲身上继承下来的,除血缘关系外,还有长大成人后继续起作用的价值观。行为风格。感情生活和人际关系等[1]。

一。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影响

(一)性别角色方面的影响

母亲角色缺失不利于儿童形成规范的角色行为。在儿童社会化发展过程中,性别角色的发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性别角色是社会规范和他人期望对男女两性行为模式的要求。大多数社会认为女性应该承担表达性角色,即女性应该是亲切的,善于照料他人的。合作的,能敏感察觉他人要求的[2];因此,在儿童性别化的过程中,母亲对于儿童的性别角色认同起着关键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父亲所不能替代的。女孩通过对母亲的性别角色认同和模仿可以发展出更多的性别角色行为,男孩也能在与母亲的相处中获得安全感和特有的关爱,并且从母亲身上获得关于异性品质的参照。母亲特有的角色示范和行为强化模式使儿童能够获得更多的性别角色行为并以满足儿童安慰。养育和情感的需要,也就是说儿童内部情感的发展与母亲特质有关。而跨境民族的母亲角色缺失对母亲撇下的幼儿来说,在幼儿性别角色形成的关键时期被无情地剥夺了参照母亲角色的权利,这对他们形成正确的角色认同造成极大的障碍。

(二)母子情感方面的影响

母亲角色缺失不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在他著名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中就谈到,儿童在出生至十八个月时就要通过感官去领会世界,从母亲的形象中去信任世界。母亲通过亲子游戏诱导婴儿的积极情绪,给婴儿带来快乐和满足,这种快乐和满足对儿童的生活有着巨大的意义:它使儿童从中得到信心和自信,得到对人容忍和宽容的动力,应付环境的能力,帮助儿童成为心理功能完备的人。跨境民族幼儿由于做母亲的离去无法得到母亲无微不至的关爱和呵护,没有在幼年时期建立母子通感。即使后来有机会生活在一起,也需用很长的时间来磨合,终究难以弥补孩子童年时期的感情缺憾。在家庭中这些孩子易受祖辈的溺爱总是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不受管束。进入幼儿园后,这类幼儿易陷入忧郁。孤独。被抛弃的悲观情感状态,有时还会表现出自卑。自私。偏激,没有集体观念,很难融入学校集体生活中。

(三)民族自信方面的影响

在调查访谈中笔者发现除了极少数孩子认为是自己不乖外,大多数孩子都会认为母亲离家是因为自己生活的地方穷,母亲不愿意过苦日子才离开的。由于跨境民族母亲缺失往往是经济原因造成的,这让幼儿产生一种思维定式即钱是最有用的东西,这在调查中也得到印证。母亲缺失会误导孩子的价值取向,进而滋生拜金主义。金钱至上的思想,不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些小孩内心认为自己民族落后。贫穷。不先进等,当问起将来想做什么,他们都会说学好汉话,长大了离开本地去外地打工生活。他们稚嫩的话语表达了他们对外地生活的渴望和对本地环境的不自信,对本民族发展的不满意。母亲凭借个人的性别优势选择逃避而不是通过努力改变生活现状,这也在潜意识里影响孩子形成民族自信及民族自强的思想。

二。智力行为教育方面的影响

(一)语言审美方面的影响

母亲在抚育幼儿期间,为幼儿咏唱的绕口令等童谣。民歌,特别是代代相传的古歌谣,特有的四音格词的双声。叠韵等让幼儿在咿呀学语时锻炼发声器官,提高语言习得的水平。民族地区抚养幼儿更是母亲分内的事,母亲通过与幼儿之间的语言交流让幼儿顺利习得母语。有的年轻母亲还会有意识地教些汉语,为今后孩子学习汉语打基础。但对于母亲角色缺失的幼儿来说,语言习得的关键时期,母亲的离去会影响其语言习得的效果,特别是母语习得的效果。母亲在抚育幼儿过程中,其自身穿戴的民族服饰就给幼儿产生强烈。独特。新鲜而亲切的视觉烙印。稍大一些,母亲在缝制衣物时对幼儿进行相关民族图腾标志图案。色彩及线条图案的历史渊源的讲解,让幼儿在体验民族服饰视觉审美的同时激发其想象力。

(二)行为习惯方面的影响

母亲缺失不利于儿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赫尔岑认为儿童教育极其成功有赖于家庭环境,有赖于母亲。别林斯基也认为儿童在七岁前应当在家庭里由父母来教育,尤其不可缺少母亲的教育。这些研究并不是认为父亲在促进儿童学业和良好行为上不重要,而是认为在母亲温和耐心的教养方式下,亲子教育能更好促进儿童良好学业成绩和行为。在母亲这一监护角色缺失的情况下,学龄前儿童的看管重任就历史性地落在了祖辈或单亲父亲的肩上。祖辈及父亲因忙于生计或家务,无法及时帮他们洗衣洗澡。整理物品,不利于幼儿形成整齐有序的生活习惯和严谨认真的生活态度。

(三)人格培养方面的影响

亲子关系是儿童最早建立,也是其他人际交往关系建立的基础。因此能否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对儿童至关重要。最近研究发现,儿童虽然也能与父亲建立良好的关系,但由于母亲缺失而无法建立和谐健全的亲子关系,进而会影响儿童同同伴及师生关系等的正常建立。母亲和孩子的情感交流能够使孩子感到家庭的温暖以及父母的支持。根据E。MavisHetherington的研究,母亲缺失的男孩在与其他女性交往中有两种表现:一种是在与女性交往中过于积极关注;另一种是在与女性交往中表现出害羞。胆怯。紧张。固执的特征,而来自完整家庭的男孩在与女性交往中就表现得很合适。与其他女孩相比,在年幼时母亲缺失的这些女孩对男性反映的方式上表现出越容易接近男性,也越有可能从事性的活动[3]。三。民族文化教育方面的影响

(一)音乐舞蹈方面

民族童谣和儿歌都是以民族语言为载体,可以丰富儿童的认识,开发智力,幼儿在母亲的教唱过程中不断接受民族艺术熏陶,逐渐形成民族文化的初步认知。少数民族舞蹈及古歌是各民族民俗文化的综合载体,凝聚着各民族先民集体智慧。少数民族都有在节日或婚丧嫁娶等重要日子唱古歌。跳民族舞的风俗,特别是婚丧嫁娶的打歌都是在夜晚进行。由于民族地区多高山,去参加打歌需翻山越岭,母亲外流的幼儿,有的父亲因迫于生计或受配偶离去的打击而离家外出,加之祖辈年迈体衰或因家务繁重,无力背上幼小的孙儿去参加打歌。母亲角色缺失的幼儿自小就比双性化家庭模式中的同龄儿童错失了耳濡目染的观摩机会,这既不利于他们培养集体意识。配合意识和团队精神,更不利于其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及民族认同感的形成。

(二)饮食文化方面

在民族地区,家务事都有较为明确的分工,女性一般担负煮饭。喂猪。洗衣。带孩子等主内的事务。农忙时一起上山下地干活。民族地区的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如鸡肉烂饭。烤肉。舂鸡脚。血肠。牛撒撇。粑粑。凉拌烤猪皮。手抓饭。菠萝饭。竹筒饭。茶叶饭。木瓜火腿鸡。酸辣鱼。姜辣子。炸茶叶。凉拌酸茶叶。炸香蕉等具有民族特色的饭菜。同时,还有泡茶技艺,如雷响茶等。这些具有民族特色韵味的饮食文化,经过代代相传,已经深深烙下历史的印记。作为饮食文化的参与者,母亲角色的缺失无疑对饮食文化的传承和展示带来不利影响,特别对女性幼儿来说,是对自觉观摩和学习权利的一种无情剥夺。

(三)手工技艺方面

云南民族地区的妇女都有手工缝制衣服的传统。幼儿的衣服配饰等一般都由母亲亲手缝制,尤其是民族服装。在劳动之余,母亲会在火塘边或晒台上缝制衣服,幼儿则挨坐在母亲身边,看着母亲穿针引线。剪裁缝连。对于幼儿特别是女童既是对民族民间服饰手工技艺的熏陶和观摩,也是母子亲情的一种自然沟通和交流。在民族地区,母亲都会早早就注意教授女孩缝制衣服,因为手工技艺的好坏是将来男孩子串姑娘“时很看重的一方面。心灵手巧的姑娘来串姑娘“的小伙子才会多,父母在村寨也会很有面子。跨境民族妇女都会通晓民族挎包或织锦手工艺。除了缝制服饰外,民族地区的母亲还会教自家女儿制作一些其他物品,如拉祜族的用灯芯草编手箍。脚箍,制作响篾,德昂族编竹腰箍。佤族蜡染画。傈僳族编织头戴珠帽俄勒“,怒族竹编转扇等,景颇族织锦刺绣等。通过母亲的面授指导,民族传统手工技艺得到代代传承。

跨境民族母亲角色缺失对幼儿教育的影响分析

上一篇:課程游戏化茬學前教育中的实践尝试【1764字】
下一篇:跨境语言双语教育對國家對外发展战略的基础作用【6245字】

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式的马...

马克思社會批判理论研究述评【2827字】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當代价值【2903字】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洧制...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

马克思哲學观中的社會批判之维【3495字】

2000元做什么生意挣钱,...

旅游英语专业學生语言交...

2023年生育政策二胎還湜二...

反应物比例在LiFePO4合成上的影响

PLC舰船舷侧隐身门梯集成...

MCGS水位PID控制的仿真设计

《中国好声音》和《中国...

国内外热作模具钢的研究现状情况

临床护理路径茬老年便秘...

中央空调系统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