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统计与概率的有关知识和思想作为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非常有必要的。对它的定位有三个方面,比如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等。在呈现方式上以直观为主,重在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方法,并注重探讨交流和学生的主动参与。
[关键字义务教育;统计;概率。
在义务教育阶段增设统计与概率知识,很有必要,这是因为:
(1)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性。
信息社会,常常需要在不确定情境中根据大量无组织的数据做出合理的决策,如天气预报。购买彩票。摸奖。买卖股票收益。统计部门大量的数据统计及决策等等。而统计与概率正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以及对事件可能性的刻画来帮助人们做出合理的推断和预测。由此可见,这二者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
(2)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对于培养数学智力“起着重要作用。
我们知道义务教育阶段的统计和概率分别属于描述性统计学范围和初等概率范围。描述性统计学在中小学只是初步介绍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当然,这种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不可能离开思维而进行。概率和思维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一般说来,中小学阶段的概率教学比统计教学能够提供更多的培养数学思维的机会,所以,初等概率也应成为所有人学习的内容。
(3)与国外相比,中小学阶段在这方面已明显落后。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的把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知识作为数学基本修养的一部分而引入中学,甚至小学课程,这一运动逐渐形成并蔓延开去。目前,许多发达国家的课程标准对这部分内容都有比较详细的要求,且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相比之下,对此处理已明显落后,体现在内容设置过少,脱离实际,教学要求偏低等。
二。对义务教育阶段统计与概率定位的一些认识。
笔者认为对义务教育阶段统计与概率的定位应是以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为主,并培养学生的随机性意识以及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具体说就是:
(1)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统计观念是否得到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使学生具有从统计角度去思考与数据有关的问题的意识。
也就是当遇到相关问题时能想到去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具有这种意识是十分重要的。这样,即使你不懂或忘记了具体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但只要具有这种意识,你便会去请教专业人士,在他们的帮助下做出比较合理的判断。
②使学生能通过分析数据做出合理决策。对与数据有关的问题,要想对其做出合理判断,不但要有收据。分析数据的意识,还要有一些普遍使用的思考问题的方法。运用数据做出的判断,虽然不像逻辑推理那样有100百分号的把握,但它能使我们在常识范围内不能做出抉择处做出某种决策,而且为我们提供足够的信心。
③能对得到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质疑。对所得结论进行质疑的前提之一是能读懂数据,理解它所代表的含义。对此,我们既要能从大量的数据及其统计图表中获得尽可能多的有用信息;还要保持理智心态,对数据的来源,收集数据的方式,数据的呈现方式及得出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质疑。
(2)培养学生的随机性意识。。
具有良好的随机性意识对中小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生活都是很有帮助的。中小学概率内容应以对随机事件的描述和刻画为主线,设立对概率的认识“;随机事件的概率“等内容。对概率的认识“主要是阐明概率是刻画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的数学模型。
随机事件的概率“使学生对等可能事件,互斥事件,相互独立事件等日常生活中常见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所认识。
(3)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标准中明确提出使学生具有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简而言之,即是具有由部分推断总体的思想。这种推断实质上是一种归纳推理,推理的结果是不能进行严格证明的,其准确性和可靠性纯粹是概率意义下的,这与确定性数学中的演绎推理及归纳推理完全不同。但事实上这种推理(思维方式)在生活中却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天气预报。病情诊断等。对中小学生来说,这种推理虽是一种全新的思维形式,但也包含有逻辑推理的成分。因此,概率中的推理一样有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对义务教育阶段统计与概率呈现方式的一些认识。
(1)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以直观为主,重在突出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方法。
在统计与概率内容设计时应向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背景材料,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着重向学生揭示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方法。
(2)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并注重探讨交流和学生的主动参与。
统计与概率的内容具有丰富的实际背景。因此,在统计与概率内容的呈现中,要给学生提供大量的实践机会,并让他们主动参与,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更为深刻地体会到统计与概率的基本思想以及提高他们应用统计与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自身得到不同的体验和发展。实践活动可通过看一看。做一做。想一想。议一议“,写调查报告“等形式提供给学生,由于好多实际问题的解决需要较长时间;同时,实际问题具有复杂性,工作量大等特点,所以实践活动的提供必须课堂与课外相结合,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相结合,动手操作与探索研究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陈昌平。。数学教育比较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丁尔升,唐复苏。中学数学课程导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