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时期中国儒墨教育事业思想比较

中图分类号:D63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973(2014)03-0027-04

先秦时期是中国社会战乱不断。政治动荡黑暗。民生困苦不堪的时代,也是中国历史上哲学派别最众。学术研究气象最为繁荣的时代。关于社会教育事业的论文网思想在那个时期同样异彩纷呈。先秦时期,教育事业“这一名词尚未出现,然教育之于治国的重要意义,已为儒墨两家所深深体悟,发展社会教育事业的思想,是其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成分。

一。儒家教育事业思想――布衣卿相的养成者

儒家的哲学是人本哲学“,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1]儒家的政治思想是希望有圣君贤相在上以为表率,政者正也,子率以正,孰敢不正。“子欲善,而民善矣。“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悖。“[1]同时亦强调积极的教育对于提高平民的修养和德艺进而治国安民的重要意义。儒家的治国宗旨是仁治主义“或称德治主义“,其政治主张是在人民中选举贤能“,而非贵族世袭,主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2]因此,其教育事业的指导思想是使人民具备统一之仁“的人格,其教育目标是使学生具备布衣卿相的能力,儒家之所以能够在百家被罢黜之后独领风骚,其教育思想的作用非常可观。

(一)孔子――民办教育事业的开创者

孔子的思想,记录在论语。易传。春秋传等书中。孔子之所以被称为教育家,是因为他可能不是民间以官办大学的教学内容育人之第一人,但是如此大规模在民间开展有教无类的没有围墙之教育活动的,实始于孔子。他的伟大之处,在于将过去仅仅是贵族才能拥有的受教育特权平民化,以六艺教习平民,使学生有机会步入仕途,实现学生个人乃至家族的政治抱负。也正因为如此,孔子也受到了他的学生的热情拥戴。

先秦时期,贵族子弟实行的是义务制教育,13岁入小学,20岁入大学。国家鼓励并指导平民学习,但是并不设置平民学堂,平民只有通过学习,并在每三年举行的大比中表现优异,才有机会进入大学和贵族子弟一起学习,进入大学后,平民和贵族子弟之间不再论贵贱,而仅以年龄排序,从此脱离平民阶层,进入预备官僚阶层。孔子独具慧眼地看到这种国君家族化教育体制的局限性以及教育事业供给的不足,开创了一所没有围墙的民办流动。这所,满足了无法进入体制内大学的一般平民或落魄贵族学子求学进而入仕之需求。他四方游历历尽艰辛,在陈粮绝,从者病,莫能兴“时,仍能说君子固穷“,[1]恐怕其精神支柱,并不仅仅是为推行学术,更重要的是一片拳拳爱护学生之心,并努力为其学生开创入仕之途径。在贵族世卿阶层逐渐没落而布衣卿相官僚阶层逐渐兴起的时代,孔子圆了无数学子的入仕梦“,也因此与学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在孔子去世后,他的学生守孝三年,期满后依依不舍洒泪而别,而子贡在孔子墓前重新筑庐,又守孝三年。这种深厚的感情并不仅仅是建立在师生关系上,更重要的是,孔子以其一生的努力帮助了他的学生实现了学习进而入仕之梦。先秦时期,诸子争鸣,一时各家学派风起云涌,然唯有孔子成为万世师表和至圣先师。究其原因,孔子的教育事业思想功不可没。

1。开创民办教育事业作为官办教育的重要补充。先秦时期,国君仅仅对于贵族子弟实行义务制教育,为数众多的平民及落魄贵族游离于这种国君家族式的官办教育体制之外。虽然国家设立官员对于平民的教育进行方向性的导引,并在每三年举行一次选拔,优异者有机会进入官办大学,但是国家并不设立平民初等学堂,可以想见,进入官办大学的机会对于大多数学子来讲,小之又小且带有太多的偶然性因素,因而是可望而不可求的。孔子恰当其时极富创新精神地创办了一所没有围墙的流动式民办,并以自己的努力为学生开创入仕的途径,虽然没有国家承认的文凭,但是在各个实质性方面,完全地具有大学“的功能,部分地满足了民间对社会教育事业的需求,因而成为官办教育机构的有益补充。孔子终生没有批评过国家对于教育投入的不足或者国家教育事业供给的不足,而仅仅以毕生的精力去弥补这种缺憾,并开创了流传万世的教育之风,称其为万世师表实在是实至名归。孔子自称信而好古“,[1]但其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是前无古人而来者难追的。

2。有教无类――不设身份。能力等的入学限制。孔子所设学堂,其宗旨是弥补官办教育机构的不足,因此与官办教育根据出身或其他条件作为门槛不同,孔子对于学生所持的态度是有教无类“,自行束?以上,吾未尝无诲焉“。[1]这在目前看来不足为奇,但在当时,教育是贵族特权的时代,这一理念是划时代的,他看到官办教育机构无法满足人民对于教育事业的需求这一问题,勇于实践通过民办教育来提供教育服务供给是一种先知先觉的壮举,并使教师自此成为一种职业。不仅如此,孔子对于平民出身的弟子,更加关注和推崇: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1]

3。以官办学堂的课程为主要教育内容。先秦时期,各家学派都以自家学术教其弟子,唯有孔子是按照官办大学课程的内容教习平民子弟。这是和孔子的办学理念相适应的。孔子开办学堂的目的,是为使弟子成为布衣卿相进入官僚阶层做准备,故采用官办教育机构课程――六艺“,即诗“。书“。礼“。乐“。易“和春秋“,作为教学内容是顺理成章的。经学今文家认为六艺为孔子所作,古文家认为六艺为孔子所述。无论如何,六艺的确是孔子教育学生的主要内容,并且,孔子教育学生的内容并不仅限于六艺,还包括四种德行,论语?述而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1]4。教育方式是以老师为中心的流动课堂。孔子所进行的教育,不是以物质化的学校。课堂等为存在基础,而以老师为中心,老师游历到哪里,学生就追随到哪里,讲堂就设在哪里。从我于陈。蔡者,皆不及门也。“[1]但孔子之所以要游历,并不仅仅是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恐怕更深层的含义是推荐自己的弟子。

5。推荐弟子入仕,使弟子皆可用于千乘之国。正因孔子教学内容广博,才更利于他因材施教,根据个人品行。能力的差异而分别将其培养成材。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1]孔子一生的事业中,推荐弟子入仕可能是其重要目标。这种言论在论语中也多处可见。如,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于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1]

(二)派的孟子――公立道德学堂的积极倡导者

孟子的思想,主要记载在孟子一书中。孟子的政治主张,最重要的有两点,一是保育民众。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於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3]二是教育民众。认为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3]但是相对于以老师为中心的流动讲坛,孟子更致力于提倡公办学堂,且所提倡的公办学堂似乎以道德教育为主,而不是以政治能力教育为主。孟子?梁惠王上曰: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於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等。[3]

但是也许孟子看到了当时的国力并不允许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开展公办道德学堂,于是退而求其次,积极提倡由上而下的教育理念,要求对于贵族的教育予以特别的重视,认为上梁正下梁自正。因此,他特别推崇设立贵族,将官办的设立作为王天下“的必由之路向国君推荐。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於上,小民亲於下。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3]

(三)亲师派的荀子――孔子开展民办大学教育事业思想的继承者

荀子出生于战国末年,其思想已经开始具有法家的萌芽,法家两大著名人物李斯和韩非子,均出自于荀子门下。荀子的思想主要记载在荀子一书中,该书虽有后人附会,但大致仍保持原本面目。与重视官办教育机构的孟子不同,荀子更加推崇以老师为中心的民办流动。在这一点上荀子更加接近孔子的思想。荀子的教育事业思想非常重视老师的作用。这在荀子一书中多处可见。如荀子?劝学曰: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於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经莫速乎好其人,隆礼次之。上不能好其人,下不能隆礼,安特将学杂识志,顺诗。书而已耳,则末世穷年,不免为陋儒而已。“[4]而荀子?儒效曰:故人无师无法而知则必为盗,勇则必为贼,云能则必为乱,察则必为怪,辩则必为诞。人有师有法而知则速通,勇则速威,云能则速成,察则速尽,辩则速论。故有师法者,人之大宝也;无师法者,人之大殃也。“[4]

也正是由于荀子重视老师的作用,在荀子的教育事业理念中,物质性的教室和学校在哪里。由谁设立并不重要,关键的问题在于追随在一个有德行的老师身边,他认为这才是获得良好教育的必由之路。因此,荀子积极倡导并努力实践着民办教育事业的发展。

(四)孟子和荀子的社会教育事业思想比较

孟子和荀子对于孔子都是无限敬仰的,孟子自称为孔子的私淑弟子。而在社会教育事业思想方面,似乎是荀子更加接近于孔子。孟子和荀子社会教育事业理念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所侧重的教育对象不同。孟子重视教育事业的开展中官办学堂的作用,而官办学堂无疑是有限的,这有限的资源又必将向贵族倾斜因此,孟子也在思想上更加重视贵族教育。

荀子偏重于教育有政治抱负的人,至于这个人原本处于什么地位,并不是很重要的。故诸侯问政不及安存,则不告也;匹夫问学不及为士,则不教也;百家之说不及後王,则不听也。“[4]荀子认为,人可以通过接受教育而由贱变贵。由愚变智。由贫变富,从而改变人原本所处的阶级地位。在这一点上,荀子也与孔子有更多的相通之处。

2。教学内容不同。与孟子重视仁德“的教育内容不同,荀子更加重视六艺“的教育。这也是与荀子的教育对象更多的是有着政治抱负的平民有着重要关系。平民接受教育最大的动力源于脱离平民阶层而进入新兴官僚阶层,故六艺“的教育对其至关重要,这一点在荀子?劝学一篇中有着明确说明。

孟子的教育目标,是使学生懂得孝悌之义“,各安其事,在本身所处的社会地位上,各自发挥其作为和谐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荀子明确提出,人本性恶,要通过教育使其改变本性,再根据每个人的德行和知识来确定他的社会地位,而不是根据其出身。因此,荀子的教育目标有二:一是纠正恶性;二是使学生能够施展政治抱负。今人之性恶,必将待师法然後正,得礼义然後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而不治。“[4]

二。墨家教育事业思想――科技教育事业的开创者

墨子的思想,主要记载在墨子一书中,该书虽有后人附会,但无大的逾越之处。墨家的哲学思想是兼爱主义“。交利主义“和平等主义“。[5]其政治思想建设于绝对的平等主义之上,认为应选拔贤可以天下任之。天下之所以乱者,生于无政长。是故选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天子立,以其力为未足,又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置立之以为三公。“故古圣王以审以尚贤使能为政,而取法于天。“[5]墨家的教育,在于使人具备竭股肱之力。?其思虑之智“,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的承担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墨子对于天下现实情况的预设是国防岌岌可危。国内财用不足,因此,其国民教育思想是教育来源于国防和生产。服从于国防和生产。服务于国防和生产。

(一)取法于天“的教育准则

墨子实是一宗教家,其所崇尚的图腾是天“。墨子曰:莫若法天。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既以天为法,动作有为,必度于天。天之所欲则为之,天所不欲则止。“[5]

(二)君师合一“或官师合一“的政治。道德教育体制一体化

既然从天子到里长,都是层层选拔出的贤可者,那么人人都应向其行政上级学习善行和善言也就成为合理的逻辑。墨子的基本观点是,无论其社会地位如何,都应竭尽全力做分内之事:王公大人蚤朝晏退,听狱治政,此其分事也。士君子竭股肱之力,?其思虑之智,内治官府,外收敛关市。山林。泽梁之利,以实仓廪府库,此其分事也。农夫蚤出暮入,耕稼树?,多聚叔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多治麻丝葛绪。?布?,此其分事也。“如果一人不尽其本分,天下将有政乱或财用不足的忧虑,即君子不强听治,即刑政乱;贱人不强从事,即财用不足。“[5]在这种指导思想下,墨子对于教育体制有着非常独特的设计,他认为政治管理体制和道德教育事业体制要合二为一,从民众到百官要逐级顺从于上级。学习于上级,直至天子,而天子要顺从。学习于天。

在墨子所设想的政治体制和国民道德教育体制合二为一的社会体制下,上级官吏不仅是领导,又是老师,在这种情形下,当然没有另设老师之必要,而民众以及各级官吏所学习之内容是上级之善言。善行,是否有必要另设学堂也在两可之间。

(三)开创科技教育事业

墨家是先秦诸家中危机意识。忧患意识最强者,认为国防岌岌可危,而国内一人不耕。一妇不织,即有冻馁之虞,王公大人怠乎听狱治政,卿大夫怠乎治官府,则我以为天下必乱矣。农夫怠乎耕稼树?,妇人怠乎纺绩织?,则我以为天下衣食之财将必不足矣。“[5]在这种忧患意识下,墨子认为不应该有人专门从事教育,除非这种教育功贤于耕而食之。织而衣之者也。“[5]墨家的信众是科学的先驱,他们所负有的使命,是要不耕。不织。不战,而功贤于独耕。独织。独进战者。因此,墨家的信众是掌握当时最为先进的科学技术,遵从于严格的组织管理,甘愿摩顶放踵以利天下“的一个类宗教组织成员,而他们的学习和教育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基础学科。工业科技和国防科技教育。在这种教育事业思想导向之下,墨子开创了国民科技教育事业,此科技教育事业有两个侧重点,一是国防科技;二是生产科技。从其教育内容不难想象,其教学地点和实验室应主要设在田间地头和生产作坊之中,而课堂教育以满足基础科学教育要求恐怕也势在必行。

三。儒家和墨家的社会教育事业思想比较

儒家和墨家从哲学思想一直到政治。教育思想,都存在很多冲突。孟子开篇梁惠王上就有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在告子篇中,又有为人臣者怀利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利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利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终去仁义,怀利以相接,然而不亡者,未之有也。先生以仁义说秦。楚之王,秦。楚之王悦於仁义,而罢三军之师,是三军之士乐罢而悦於仁义也。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何必曰利?“[3]而利“却是墨家做一切事情的出发点和衡量准则,凡是加费而不加利于民者“一定不做。此外,在墨子?非儒下中,墨家对儒家的礼。乐进行了激烈地批评,而墨子?非儒上的缺失,更容易让人联想到很可能包含的对诗。书的批判。而荀子难墨子曰:墨子蔽于实而不知文“。知其齐而不知其畸“。

就其教育思想来看,二者也是相同点少。相异点多。

(一)儒家和墨家社会教育事业思想的相同点

儒家和墨家的社会教育事业思想分歧颇多,但是二者有一重要相同之处,就是行政体制中的上级是下级学习的典范这一思想。儒家有子率以正,莫敢不正“,而墨家有故古圣王以审以尚贤使能为政,而取法于天“。[5]

(二)儒家和墨家社会教育事业思想的差异点

儒家与墨家的教育事业思想之最大不同在于教育导向的不同。儒家的教育是以强化上层建筑为导向的,而墨家的教育是以强化经济基础为导向的。这种教育事业导向的不同不然导致二者的教育事业思想产生一系列的差异。

1。教育内容的不同。儒家教育体系的出发点是作为官办学堂的补充,其出现的形式是民办教育。儒家教育内容是预备官僚教育,其主要课程是官办大学教育的课程,即诗“。书“。礼“。乐“。易“和春秋“。然而,孔子教育学生的内容并不仅限于六艺,还包括社会生活实践。对待别人的忠心和与人交往的信用。论语?述而曰:子以四教:文。行。忠。信。“[1]而墨家的教育内容主要是国防科技和生产技术。否则便违背了其不耕不织而功贤于耕织者“的教义。

2。教学地点的不同。儒家的教育虽然很大程度上是以老师为中心的流动课堂,但是无论流动到哪里,总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课堂作为教学环境;而墨家的教育除了基础科学教育可能有一个课堂外,其大量的教育可能是在国防前线和生产现场进行的。

3。教学目的不同。儒家的教育目的是提高学生的修养和参政议政能力,以便学生能够脱离平民身份而进入士“的阶层。墨家的教育目的与政治的关系小,而与国防科技和生产技术的关系大,教育是直接服务于国防和生产的。

四。结语

儒家和墨家的教育事业思想尽管有如此大的分野,但是二者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天下安。百姓安。儒家的教育思想偏重于民众德行的塑造和政治能力的培育,并以民办教育机构作为官办预备官僚教育机构的重要补充;而墨家的教育思想偏重于国防科技和生产技能的研究推广,田间作坊式的现场学习现场教育固不可少,课堂教育恐怕也不可或缺,而墨家的教育内容并非官办大学的课程,实际上是开创了教育事业的重要分支。二者如能在各自的领域中各展其长并有机结合,将是国家之幸和民族之幸。然而不幸的是,与儒家的世代繁盛不同,墨家很快衰落了,这中间固然有墨家自身的原因,庄子?天下曰:黄帝有咸池,尧有大章,舜有大韶,禹有大夏,汤有大,文王有辟雍之乐,武王。周公作武。古之葬礼,贵贱有仪,上下有等。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今墨子独生不歌,死不服,桐棺三寸而无椁,以为法式。以此教人,恐不爱人;以此自行,固不爱己。未败墨子道。虽然,歌而非歌,哭而非哭,乐而非乐,是果类乎?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使人忧,使人悲,其行难为也,恐其不可以为圣人之道,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墨子虽独能任,奈天下何!离于天下,其去王也远矣。“[6]而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更使得墨家后继乏人,复兴无望。墨家的衰微不仅是一个学术流派的命运,更加埋下了中国在几千年后落后于西方列强的种子。

先秦时期中国儒墨教育事业思想比较

上一篇:信息科學技术對现代化學教育新模式的促进作用探析【2010字】
下一篇:先秦时期的美术教育及其對后世美术教育的影响【2937字】

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式的马...

马克思社會批判理论研究述评【2827字】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當代价值【2903字】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洧制...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

马克思哲學观中的社會批判之维【3495字】

PLC舰船舷侧隐身门梯集成...

2000元做什么生意挣钱,...

反应物比例在LiFePO4合成上的影响

国内外热作模具钢的研究现状情况

临床护理路径茬老年便秘...

2023年生育政策二胎還湜二...

《中国好声音》和《中国...

旅游英语专业學生语言交...

中央空调系统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

MCGS水位PID控制的仿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