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开拓国际职业教育市场筹措办学经费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9255(2013)01-0065-05
自1965年建国以来,经过四十多年努力,新加坡已经由一个贫穷之国迅速成长为一个经济发达之国。这与新加坡政府长期以来重视教育和人论文网力资源开发,将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当做产业加以开发和利用密不可分。20世纪80年代中期,教育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发展势头也越来越猛烈,这一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向,引导着新加坡的职业教育奋力开拓,迈向国际职业教育市场。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大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新加坡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认为,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是一种产业。教育产业,可以创造可观的财政收入。新加坡应当充分利用自己在吸引海外学生,筹措职业教育经费方面的独特优势。正是在上述因素的推动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教育产业理论的指导下,新加坡政府全面开拓国际教育市场,开展跨国职业教育,为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筹措所需要的经费。
一。开拓国际市场筹措经费的促进因素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加坡政府大力开拓国际教育市场筹措教育经费,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是在教育国际化趋势下,必须开拓国际教育市场;教育是产业,可以利用本国优势筹措充足的教育经费;对海外留学生具有吸引力等因素的推动下全面展开的。
(一)教育国际化,需要开拓国际教育市场
随着前苏联的解体,冷战时代的结束,国际合作取代了国际间的政治对立,政治竞争让位于经济竞争,世界许多国家面临着越来越多的亟待通过沟通解决的问题,教育具有了加强国际间沟通的空间,为教育国际化提供了政治前提。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推动下,教育资源在国际间进行配置,加速了教育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在国际间日益频繁,世界各国的教育在竞争。交流。包容。激荡,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的国际化。教育国际化是指一国教育面向国际发展的趋势和过程,是把国际的。跨文化的。全球的理念融合到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等项功能中的过程,主要方式是跨国际的。跨民族的。跨文化的教育的交流。合作和竞争。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各国教育的发展情况来看,教育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发展势头也越来越猛烈。
教育国际化,必须开拓国际教育市场。这是因为,教育国际化,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实现,而这个载体就是国际教育市场。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世界不少国家力图跨越民族国家的边界,寻找国际教育市场,努力吸引国际生源,表现出教育机构寻求生存空间的原始本能。特别是发达的西方国家,林立的名校,激烈的生源竞争,又面临政府拨款不足。生源持续减少等诸多难题,急盼拓宽国际教育市场,加速教育的海外扩张。此外,发达国家
凭借着自己明显的教育优势,辅之以社会文明与国民经济的显著优势,很容易打开发展中国家的教育市场,所以率先大力推进教育的国际化。随着教育国际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正逐步走向无边界“化。在某国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人,却可能服务于另一国;某国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的职业技术人才,却可能把他们的技术成果应用于其他国家的经济建设中;某家跨国公司对职业技术人才的实际需求,也可能要通过多个其他国家的职业教育来培养并予以满足。高等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教育市场正逐渐从区域的。个别的市场,演变成全球的市场,从而走上跨国发展的道路。这种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趋向,引导着新加坡的职业教育奋力开拓,迈向国际职业教育市场。
(二)教育是产业,能够筹措充足的教育经费
社会公益性是教育的突出特性,实施全民教育必须始终坚守教育的社会公益性这一基本特性,这一点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是对教育的作用和本质的深入分析,我们就能发现,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具有产业性这样一个特性。就经济学来说,对产业的理解是使用价值,即是生产同一性质的产品或劳务。在市场经济和知识经济发展的背景下,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是一种产业,已经被新加坡政府和社会各界所普遍确认。1985年以后,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系列教育改革与发展计划在新加坡应运而生。新加坡政府提出,教育的功能不仅是尽可能地挖掘每个人的潜能,更在于为新加坡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知识宽厚。能力全面的人才,以建立一个充满活力。极具创造力的新加坡社会。与此同时,新加坡政府正式提出教育是国家18种服务型产业之一,拥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对经济建设能够作出巨大贡献,国家必须予以扶持。大力推动。
所谓产业,指的是可以产生增加值(附加值)的经济部门和生产部门。作为服务产业的教育,由于自身的产业特性,可以采取产业运作的方式,通过建立教育经济领域并加以发展,可以产生高增加值(附加值),从而形成教育产业,创造财政收入。在当今世界,主流经济学家们都充分肯定教育通过开拓国际市场,可以创造可观的财政收入,这一点已经为发达国家通过教育国际化,开拓国际教育市场,招收海外留学生筹措教育经费的成功实践所证明。正是由于新加坡政府早就确认包括教育在内的服务产业,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和经济贡献,因此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新加坡政府在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出口工业的同时,转向优先发展具有巨大增长潜力的社会服务业,从而使得作为服务产业的新加坡教育在成为经济建设的人力资源支柱的同时,还逐步成为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的基本组成部分。(三)本国有优势,可以吸引海外留学生
新加坡政府一贯认为自身拥有多种优势,应当充分利用以筹措教育经费。一是新加坡具有吸引海外留学生的教育优势。依据2007―2008全球竞争力报告,世界经济论坛认为在世界各国的教育体系“中,新加坡名列首位。新加坡政府历来都高度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大力发展理工和工艺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为新加坡教育体制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新加坡工艺教育是东南亚各国中一个体系庞大的高等职业,拥有10个分院,在校生人数达3万多人;教学培训设施完备,能够面向全社会开展全面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新加坡理工十分重视职业教育课程的设置,努力推进国际化的课程体系。不仅密切结合新加坡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化的市场需求来开设职业教育课程,而且邀请海内外的专家共同选定职业教育的课程内容。以南洋理工为例,该院不仅邀请海内外学术界和工商界的专家共同审定全日制专业文凭课程,而且还申请新加坡生产力与标准局的质量论证,并获得了ISO9002国际标准体系证书。现在,世界上有100个大学承认新加坡理工的学历,可以接受其毕业生继续到它们所在的大学深造。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对海外留学生颇具吸引力。二是新加坡具有吸引海外留学生的低成本优势。与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相比较,海外学生留学新加坡,只需较低廉的学费和生活费。例如一个相当于高中学历的学生留学英国大学专科,一般需要16-20万元人民币/年,而留学新加坡的理工每年只需要10万元人民币,这其中5万元是学费,5万元是生活费。如果留学生能够申请到理工的助学金项目,那么,学费只要1万元。按照规定,留学生在进入新加坡理工的第二年还可以申请打工,这样,留学的费用又可进一步降低。低廉的学费,有利于吸引大量的亚洲国家学生。三是新加坡具有吸引海外留学生的语言优势。东西方多元文化交汇是新加坡的典型特征。新加坡社会各界主要使用英语作为交际语言,同时通行其间的还有中文。马来语和泰米尔语,不同的文化和宗教氛围是来自南亚。东亚。中东和其他区域人士的共同感受。特别是以英语为主的双语教学在新加坡各级各类学校普遍实行,有助于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最新信息。参与国与国之间的各种竞争和吸引外资,以培养出极具国际素养的专业技术人才。这一政策一直成为新加坡教育产业的亮点和优势。四是新加坡具有吸引海外留学生的地理优势。就当今世界来说,亚洲国家由于其经济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出国人数最多。出国欲望最为强烈的地区,其中留学生的最大来源地当属中国。印度。韩国。日本和马来西亚。而新加坡恰恰就置身于这个国际留学生市场的中央,即新加坡恰恰就置身于这个多达28亿人口。飞行时间仅需8小时的城市圈内,在地理上尤其贴近海外留学生的主要输出地。这样一来,世界发达国家的高等学校都可以借助在新加坡建立各自的分校,不断拓展其在亚洲的留学生市场。此外,新加坡城市面貌的整洁秀美和社会治安的良好有序,也是吸引海外学生留学新加坡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开拓国际市场筹措经费的理论依据
新加坡开拓国际市场筹措经费的理论依据是教育产业理论。教育产业理论的产生是一个缓进的过程。在论文中首次提到教育产业“的是英国伦敦大学教育的莫林?伍德尔。他在其论文在英国大学教育中的生产力倾向中首次提到了教育产业“。论文从理论框架。教育效率。产出。投入构成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揭示了英国大学生产力下降现象背后的原因。[1]在著作中首次提出教育是产业“的是美国教育经济学家E?科恩。20世纪70年代在教育经济学一书中,科恩首次提出教育具有产业的属性,与其他产业一样,教育产业在其运行过程中也不断地在创造着各种价值。国际上第一本以教育产业命名的专著出现于1969年,它是由英国格拉斯哥大学肯尼斯?理莫德撰写的。在其专著教育产业中,肯尼斯?理莫德认为,教育是一个社会过程,工业社会与教育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2]在由PercyE。Burrup。RulonR。Garfield和VernBrimley三人于1974年共同撰写并6次再版的变革中的教育融资中,明确论述了作为重要产业的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来说,教育是利用资金和其他资源来生产教育产品的一种重要产业。虽然国家最大的产业是教育所具有的特点,但教育所提供的是有价且无形的。也难以测量的非物质产品和服务。
随着教育产业概念的陆续提出和不断发展,一系列属于经济学范畴的理论和方法,如教育经济学。教育供需市场分析。教育产业论和教育投资等应运而生,推进着教育产业的深入发展和日趋成熟,特别是为职业教育产业的深入发展和日趋成熟提供了方法指导和理论支持。该理论认为: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是一种产业。教育,尤其是职业教育,除具有教育自身的特点外,也具有满足社会需要。要遵循生产与消费互相制约及促进的投入产出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等产业的一般特征。教育产业理论实质上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从宏观层面上的对人力资本理论的应用,是将教育作为第三产业来运作,以促进该国或地区人力资本的提高。考虑到教育公平问题,人们对于教育产业的讨论一般局限在非义务教育领域。
正是在教育产业理论的指导下,1985年4月,一个以李显龙为首的经济委员会在新加坡成立。该委员会提出了三个重要观点,极大地推动了新加坡教育服务产业“的稳步发展。一个观点是从长远看,新加坡政府应该同等重视制造业和服务业,因为制造业和服务业是新加坡经济未来增长的两大引擎“;另一个观点是新加坡不但必须依赖本国服务企业的发展,也必须依赖本国的开放政策以大力吸引国外的服务公司“;还有一个观点是教育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可观的出口创汇潜力,对新加坡的经济建设具有良好的正面影响“[3],教育理应成为新加坡政府亟待培育和大力推进的18个服务产业之一“。此后,以开拓国际市场筹措经费为重要特征的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在新加坡开始发展起来。
三。开拓国际市场筹措经费的措施
新加坡开拓国际市场筹措经费的理念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新加坡全面开拓国际教育市场,开展跨国高等职业教育,采取了明确教育服务产业的总体发展目标。确定职业教育在教育服务产业中的任务。设置与国际接轨的职业教育课程。拓展与国际名校的共建与合作和实施海外留学生经济资助计划等措施,促使以开拓国际市场筹措经费为重要特征的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在新加坡迅速发展了起来。(一)明确教育服务产业的总体发展目标
9?11事件“发生后,新加坡政府对全国经济发展政策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深刻检讨,发表了未来15年经济发展的报告,即新挑战新目标――迈向充满活力的国际大都市。这一发展报告明确提出了新加坡教育服务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即为了使新加坡教育能够在高达2。2万亿美元的未来世界教育市场中拥有更大的份额,必须努力把新加坡建设成为一个颇具吸引力的世界校园“。用具体的数量来表示,其目标是在现有外国留学生5万名的基础上,在2010年前实现再招收短期培训生和自费留学生各10万名的任务,努力促使新加坡开拓国际市场所创造的财政收入从占新加坡国民生产总值的1。9百分号增长为5百分号,实现教育在新加坡不仅是经济建设的人力资源支柱,而且逐步成为新加坡经济快速发展的基本组成部分。[4]
(二)确定职业教育在教育服务产业中的任务
参照国际教育服务产业服务贸易总协定的规范,新加坡政府将教育服务产业细分为五个部分,确定了五个部分在教育服务产业中的各自任务。其中,也确定职业教育在教育服务产业中的任务。一是确定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服务产业中的任务。以私立院校为主体的新加坡高等职业教育,在教育服务产业中担负着通过新外合作办学,如与国外高等院校。考试机构和专业协会联合办学,面向海外留学生和国内高职生共同开设语言补偿教育课程。远程技术教育课程。职业资格证书课程和新加坡特色教育课程的任务。二是确定短期职业培训机构在教育服务产业中的任务。国际化是新加坡的典型特征。新加坡各地跨国公司密布,总数多达6000多个。这些跨国公司每年有数量可观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需要接受各种类型的短期职业培训。形式多样的新加坡短期职业培训机构,在教育服务产业中担负着为地处新加坡的跨国公司和本国的企业及用人单位短期培训各级各类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的任务。新加坡政府希望新加坡短期职业培训机构每年能够培训50000多名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新加坡政府认为接受短期职业培训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服务人员,他们的每日消费量大大超过高等私立院校在校学生的日均消费量,加之接受短期职业培训的住宿费和学费也比高等私立院校要昂贵得多。在新加坡政府和职业培训机构的不懈努力下,新加坡已经成为面向亚太和东南亚地区,承担这些区域大量职业培训任务的短期培训中心。
(三)设置与国际接轨的职业教育学科及课程
新加坡政府教育发展的方针是教育必须配合经济发展“,在这一教育发展方针的指导下,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在学科设置。课程选择等各个方面均注重面向经济发展。例如在学科设置方面,反对小而全,反对财力均摊,高度重视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的学科,重点推进配合经济发展的优势学科。对于那些见效慢。周期长。耗资大的基础性学科,则采取拿来主义“。例如在学科设置上,新加坡5所理工设置的学科涉及海洋技术。传媒研究与管理。网络及安全。计算机通讯。环境工程。机械工程。建筑设计。金融服务。酒店管理。房地产管理和生物化工等等,设置的学科范围很广,科目编排坚持以实践方向为主。为了大力促进国际化,新加坡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对高等职业院校的课程进行了改革和大幅度的调整,开设了大量与国际接轨的课程。与此同时,在教学管理上实行与大幅度的课程调整相对应的较为灵活的学分制,以激励海外留学生和本地学生不遗余力。努力学习。在课程教学上,要求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师具有国际视野,密切结合世界技术发展的最新成果,努力培养海外留学生和本地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拓展与国际名校的共建与合作
拓展与国际名校的共建与合作是新加坡高等学校,包括高等职业院校在开拓国际教育市场,加强教育产业发展中采取的一项有效措施。新加坡的工艺教育和理工都十分重视这项工作,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例如建立国际合作是新加坡南洋理工的办学特色,该院建立的国际合作一共有三所。一所是德新,学科设置以机械制造技术为主,是与德国共建的;另一所是法新,学科设置以电气技术为主,是与法国共建的;还有一所是日新,学科设置以信息技术为主,是与日本共建的。这三所国际合作办在同一个校园内,它们无形中就在相互比较,不知不觉中它们就在互相竞争,一个具有浓郁国际化氛围。充满激烈竞争的新型高等职业院校就这样形成了。正是由于新加坡政府及其主管部门的这种国际化意识,近十几年来,一些实施有高等职业教育的世界知名高等学校,如法国拉舍尔艺术专科大学和高等商科学校。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等陆续在新加坡建立新的校区,这对新加坡高等学校,包括高等职业院校开拓国际教育市场,加强教育产业发展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实施海外留学生经济资助计划
为了吸引海外留学生,新加坡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制订了完整的海外留学生经济资助计划。这一计划包含有奖学金。助学金计划和学费贷款计划等。新加坡教育部负责学费贷款计划的实施,学费贷款计划既面向海外留学生,也面向本国学生。学费贷款的最高申请额度为学生应交学费的80百分号。海外留学生在就学期间享受的学费贷款免付利息。经济困难的海外留学生,可以申请助学金。助学金的最高资助额度一般为每学年1500新元。
四。开拓国际市场筹措经费的主要成效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加坡政府大力开拓国际教育市场,奋力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教育产业在新加坡得到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出口取得了十分可观的财政收入。据新加坡有关方面的不完全统计,1986年新加坡国际教育服务的产值总量为7。1亿新元,2002年新加坡国际教育服务的产值总量为33亿新元,增长了近五倍。在此期间,新加坡国际教育服务的产值以年均8百分号以上的速度增长。2002年在新加坡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国际教育服务的产值总量占1。9百分号。2002年在新加坡留学的外国学生达50000多名,他们就学于新加坡各地1800多所公私立学校,为此,这些公私立学校特别聘用了47000多名教职工。[5]2002年至2006年,新加坡招收的海外留学生,其人数每年都在增长着。据新加坡教育服务中心的统计,2002年新加坡招收的海外留学生有5万名,2003年有6万名,2004年有6。6万名,2005年有7万名。2006年,共有来自120个国家的8。3万名学生到新加坡留学,比2005年增加了11百分号。[6]另据新加坡统计局发布的2005年经济调查简报显示,2005年新加坡的教育部门拥有教育机构3200多所,聘用有54800多名员工。同年,新加坡教育产业规模达24。7亿新元,产业增加值36。8亿新元,盈余8。3亿新元。截至目前,新加坡共有300多家各类私人教育机构,留学新加坡的外国学生每年达6万多人。在新加坡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教育产业规模总量占4百分号左右。可以这么说,教育产业已经当之无愧地成为新加坡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新加坡开拓国际职业教育市场筹措办学经费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