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在大专职业教育中的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3-022-01
所谓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是大专职业院校以及企业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求,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综合素质以及职业竞争能力为目的,整合学论文网校的教育资源以及企业的实践资源,在教育的过程中采用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为企业培养其实际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本文结合实际,从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的形式以及内涵进行分析,通过对该种培养模式的现状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和总结,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旨在使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在大专职业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好,实现培养目标。
一。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主要模式
1。项目导向式培养
这种校企联合培养的模式是学校与企业根据具体的项目作为一种载体进行人才的培养。根据相关的具体项目,对相关专业的学生的培养方案进行调整,根据实际需求,制定符合项目需求的理论教育以及时间培养的体系,最终在项目的进程中完成培养。该模式的具体操作为,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企业与学校互派人员到对方进行任教以及培训,学校派出人员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企业的员工素质和管理水平,与此同时学校还为企业提供企业所需的相关专业的毕业生,企业在这个过程中为学校提供实习和实训场所,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一个互惠互利的机制。但是这种模式还有缺点,就是实际的项目并不好找,所以实际中使用的范围较窄。
2。订单式培养
该种培养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教学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该模式减少了岗前培训的环节。企业可以直接用人,学生可以直接就业,这样就免除了一些不重要的程序,因此,该种模式比较适用与行业或者企业对人才需求量较大的专业。
3。前校后厂“式培养
该模式一般是在地方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下开设的,在以上情况下,政府和社会提供相关的政策优势或者条件,这使得大专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并利用这种经济发展形势和政策条件创造一些经济实体,并将这些经济实体作为优势专业的实习基地。该模式的优势明显,便于学校实施灵活的教学方式,能有效的统筹学校的教学资源,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程度较高。与此同时,该培养模式还能有利于学校对相关行业市场进行及时的了解,并根据行业动态的变化适时调整教学方式,这样能更好地促进教学,能培养出更加符合需要的人才。
4。前厂后校“式培养
该模式与前校后厂“相反,是企业根据自身以及社会里该行业人才的需要,自己开办个类型的职业院校,或者对在职的员工进行更高级别的培养,使其具备更高的素质,使行业的相关人才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能有所提高。该模式的主要优点是能吸引社会的资本投入,能使社会力量参与到大专职业教育中来,该方式同时也可以提高学校职业教育的针对性以及市场适应性。
5。冠名培养
该模式具体是指从新生入学开始,企业利用自己的名称对班级进行命名,学生在完成学校的培养方案之后,利用双休日。寒暑假以及各种节假日等空余时间,企业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能力等各种职业竞争能力进行培养,但是该模式中,企业并没有对学生有硬性的规定,学生是否到该企业就业是凭学生自愿的。该方式较为灵活,也有助于学生在在校期间掌握更加实用的技能,而且对于熟悉企业文化,接触企业有很好的作用。
6。联合培养
该种培养模式是在招生的时候就已经参照企业的自身实际需要了,然后可以通过利用学校的师资力量和试验设备进行一些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的培养,学习之后,学生去企业进行实习,经过学习。实习且考核合格后,学生即可在该企业就业。该模式能实现对人才的针对性的培养,同时也解决了企业招工难的实际问题。
二。原则与对策
进行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时,首先教育的管理者应该树立新型的职业教育理念,必须要高度认识职业教育的相关内容,树立职业教育的新观念,要深刻理解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其次还应该重视发挥政府主导以及统筹协调的作用,一方面,政府应该将职业教育纳入经济发展的规划中,并给予政策支持和经济支持;另外,政府还应该采取积极措施,鼓励小企展开合作。其次,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科学的培养方式,各种培养方式均有其自身的优势和适用范围,因此选对培养方式很重要。
总而言之,大专职业教育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大专职业教育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企业与学校相结合,发挥双方的优势,根据自身特点以及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培养方式,讲校企联合人才培养模式越办越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才。
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模式在大专职业教育中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