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效能性研究

在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及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系列国务院文件颁布的背景下,开始空前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和建设。职业教育的定位和国家需求,职业教育主要是为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服务的,因此职业教育院校与企业这两大职论文网业教育主体的关系就尤为重要。

一。职业教育的发展途径

职业教育在出现的时间比较早,在20C初期已经比较兴盛,秉持实业救国“的理念大量民办职业学校不断涌现,充分弥补了官办职业学校力量的不足。早期的职业教育由于条件限制基本都具有工读结合“的特点,正是这种客观上重视实践。强化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技能训练的教育特点造就了当时一大批实业的发展和繁荣。然而,由于历史原因,的职业教育发展在相当长的时期被忽视,严重限制了人才的培养及效用发挥,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提供的动力严重不足。

近年来经济处于转型期,工业。制造业急需升级换代,其直接动力就是高素质的技术人才的培养,但是,目前职业院校本身并不能独立完成培养社会和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的任务,要实现人才培养的效能性的唯一途径就是走校企合作之路。

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与困境

在政府和社会鼓励校企合作的近些年,各大职业院校通过校企订单培养“。合作办学“。组建职教集团“等方式体现校企合作的氛围。从表面上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之路红红火火,职业教育发展之势蓬勃生机;但从效能性看,校企合作仍未改观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输出的动力不足性;呈现的是:剃头的挑子一头热,校企权责不清,教学模式未根本改变,管理制度陈旧,人力资源建设不匹配等现象。现阶段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之路发展现状不容乐观,存在很多困境。

(1)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现阶段企业不能完全决策教育的过程,不能较好地满足企业利益的需求,因此企业的参与积极性普遍不高。缺少企业的参与,职业教育的方向和定位就会出现偏差,职业教育的发展就会受到制约,甚至职业教育就会被再次边缘化。

(2)校企的权责不清:校企合作是校企双方事宜,只有权责分明才能有效长期运作,但是现阶段企业的责不明。校的权不放;因此造成校企合作组织松散,目的不确。人才效能阻滞等乱象。在该方面必须借鉴欧美国家的校企管理体制,明确校企的权责,甚至上升到立法层面解决人才培养的效能性。

(3)教学模式固化:虽然很多职业院校适应时代的要求都制定了自己的教学新模式,以期适应大职教观“的教学要求。但是,事实上很多学校只是面子工程,教学仍然沿袭老传统重理论轻实践。重讲授轻操作;这必然造成效果不佳,误人子弟的尴尬窘况。

(4)管理制度陈旧:高职院校大多是旧时中专或职工大学发展而来,其管理制度陈旧,主要体现在:信息化。智能化管理落后,管理思维陈旧,与企业合作沟通协调不畅,行政化。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意识不够等。管理不创新必然制约校企合作的动力,制约院校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

(5)师资结构不匹配:实践教学。工学结合必须要求教师是经验丰富的技能人才,但囿于现状,很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入校教学的动力不足,造就高职院校的人才荒。

三。效能性原则建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因此必须要彻底革新教育观念。改变教育模式。职业院校应以效能性为导向建构新型校企合作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校企合作应凸显企业的主体地位:企业不仅要参与到教育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并且应该参与到职业教育培养的具体目标和方案中。只有这样,教育内容的实用性与前瞻性才能较好保障,那么技术的形成和突破才是有可能的。当然,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主体地位是需要国家的政策和制度做保证。在西方国家,企业接纳学生的实习和培训是某种义务,国家在很多政策上有优待;因此企业的积极性就激发了,应该尽快制定相关的有效政策促进院校和企业协调发展。

(2)校企应权责分明,立法保障:只有权责分明才能促进校企合作的畅通,只有立法保障才能形成校企合作的长效稳定机制,只有兼顾校企双方的现实利益诉求才能激发双方的积极性。因此,一套系统的国家职业教育法规制度需要迫切地制定和落实。

(3)建立工学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具有实用。灵活。有创造力等特点特别适合职业教育的要求,在民国初期已经证明其价值性和科学性,工学结合“为我们现在的职教改革提供了重要标本,回归历史或许是我们校企合作的必经之路。

(4)建立以服务为职能的现代管理制度:破除行政化,建立以服务为职能的现代管理制度是高素质技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校企的一方行政化严重必然伤害另一主体的积极性和利益,校企合作的本质目标就不能推进。而在校企合作中只能要求高职院校适应企业,为企业的合理需求制定政策。因此建立一个信息化。智能化。服务精准化的高职院校管理制度亦是当前职教改革的迫切任务。

(5)建立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充分发挥企业和国家财政的支持作用,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高素质技术人才入校从教,采取灵活。机动的人才管理机制聘用企业精英人才开班授课,进而建立国家法律明确高技术人才的教育职责;这一系列的举措可以帮助高职院校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根本性的动力支撑。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效能性研究

上一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地方立法的现状分析与思考【3681字】
下一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新對策探究【2408字】

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式的马...

马克思社會批判理论研究述评【2827字】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當代价值【2903字】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洧制...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

马克思哲學观中的社會批判之维【3495字】

2000元做什么生意挣钱,...

国内外热作模具钢的研究现状情况

反应物比例在LiFePO4合成上的影响

《中国好声音》和《中国...

临床护理路径茬老年便秘...

旅游英语专业學生语言交...

MCGS水位PID控制的仿真设计

2023年生育政策二胎還湜二...

中央空调系统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

PLC舰船舷侧隐身门梯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