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组讨论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及优点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z。2016。02。040

0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的进一步加深,大量的西方思潮涌入,社会意识形论文网态及价值观日趋多元化。在各类媒体的强烈冲击下,高校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不再盲目崇拜权威,这就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转变传统教学方式,根据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不断革新教育方法与教学模式,增强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实效性。而如何有效提升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实效,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通过实践表明,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提升,不仅要求课程教师拥有较高的专业教学水平,还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大学生的学习动力,确保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而达到提升课程教学实用性的效果。

1分组讨论式教学法运用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

在教育改革深化背景下,不符合当前教育理念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法,逐渐受到越来越多高校。教师。学生及相关教育人士的质疑,而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的互动式教学,由于形式新颖。过程丰富。互动性强等特点,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认可。在高校课程教学中,互动式教学方法灵活多变。其中,应用最为普遍的为分组讨论法,对提高课程教学效果有着较大帮助。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分组讨论教学法的运用具有较为显著的效果,通过分组讨论让课程教学氛围变得更为活跃,学生在积极参与中能更高效地获取知识,在对问题及知识点热烈讨论的同时,逻辑思维能力与表述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因此,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运用分组讨论法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高校思想政治教师在其课程教学中,可以从各个方面着手,尽可能发挥出分组讨论教学法的最大功效。

2分组讨论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2。1改进考评制度,确保其应用于分组讨论式教学法

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为了确保分组讨论教学能达到预期教学效果,需要改进以往的考核评价制度,让其能充分适用于分组课程教学模式。高校可根据这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将各讨论小组的表现作为学习过程考核的重要参考标准,并作为综合考评成绩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实践讨论中,教师可要求各个讨论小组制定具有总结性的提纲,并结合提纲内容,由小组成员推选的代表作出主题发言。教师根据每个讨论组的提纲涉及层次。内涵及主题发言表现给予较为合理的评定分数,确保其给出的分数能起到对学生的激励作用。

2。2分组讨论式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考核评价制度变革的前提下,设计分组讨论教学的各个环节,包括课前预习布置与课堂讨论流程安排。教师需在课堂分组讨论正式开展前,根据教材内容,设置合理的讨论主题,并提前将主题予以公布,以便于学生做好资料搜集。调查统计等相应的准备工作。在分组讨论课程安排上,基本流程为学生分组→确定每组论题→小组内讨论→搜集资料及讨论结果整理→小组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确保各个小组成员为5人左右,并掌握好每个小组发表发言的时间,避免出现超时状况。同时,还需对每个小组的探讨结果及发言给出客观。公平的点评,肯定各个小组成员在讨论中的付出及收获,并确定好下一次课程教学讨论主题。

3分组讨论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需注意的问题

3。1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一课程教学中,关于分组讨论法的运用,需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虽然大部分学生会主动参与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并认真配合教师的各个环节任务安排,但也存在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各方面因素,抵触教师所组织的教学活动,甚至出现公然反抗行为,对其他学生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为此,教师需要提前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给予存在异常行为学生更多的关怀,以更具关怀性的方式引导其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去。

3。2课堂讨论秩序的维护

在课题讨论进行中,由于课堂气氛较热烈,学生的情绪会变得更为高涨,因而容易在对方小组进行演讲时,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或直接与周围同学就问题进行探讨,影响其他小组发言人员的正常进行,甚至会影响到发言人的发言质量。对于这种情况,教师需适时进行协调,以合理的方式引导其他小组将注意力用于倾听讲台发言人员的演讲,以保证发言人的演讲水平及内容质量不受影响。

3。3小组发言环节的指导

在分组讨论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还需考虑到小组发言人在发言中可能出现的状况。例如,一些小组发言人员由于情绪紧张或准备不足,在演讲过程中出现发言突然中断的现象。对此,教师可及时给予发言学生更多的鼓励,并通过巧妙的提示让发言人找回思路,或允许该组其他成员适时进行后续讲解,以顺利完成各小组的演讲。

3。4课堂讨论。发言时间的把控

由于课题讨论小组的成员需要保证在5人左右,使得小组划分较多,而课堂讨论。发言时间有限,因此教师必须统筹兼顾,控制好讨论过程中每一环节的时间,特别是小组发言环节的时间,应尽可能将每小组的发言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对于一些口若悬河的发言人,教师需适时通过巧妙的方式提醒,让发言的学生及时调整自身思路,突出演讲的重点,以确保其他小组能有充足的时间发言。4分组讨论式教学法的优点探讨

分组讨论式教学法作为一种较有代表性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打破了以往该课程教学的沉闷氛围,提高了大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并突出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分组讨论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展现自我,在积极参与中更好地认识自我,进而不断提升自我。而作为教师,通过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能及时了解现阶段学生的整体思想状况以及对知识的认知程度,并以此为根据,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总体而言,分组讨论教学法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4。1符合高校学生的心理特征

当前高校学生的年龄层主要集中于20岁左右,整体思维较为活跃,并在生活与学习中表现出较强的自我个性宣扬意识。而在以往的灌输式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中,学生的自我表现欲被压制,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在教师一成不变的讲解式教学中,逐渐形成被动学习习惯。而分组讨论教学法的运用,打破了学生的这种被动教学状态,为学生提供了宽广的自我展现平台,符合当前大学生的整体心理特征。

4。2有助于增强高校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分组讨论教学法的应用,需要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以小组形式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这个过程中,各个小组成员必须学会其相互协作,最大限度发挥出团队合作精神,才有可能在众多小组辩论中,大放异彩,获得更为理想的成绩。同时,通过课堂实践表明,在经历了分组讨论式教学后,学生的团队意识变得更高,团队协作能力也有了较大提升,完成主题提纲设计的质量更高。

4。3锻炼大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

分组讨论式教学要求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完成相应的讨论提纲设计。各小组成员为了及时完成任务,必须积极开动脑筋。拓展思维,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其提纲的设计。在此情况下,学生理论思维能力以及文字表述能力都会得到不同程度的锻炼。并且,分组讨论式教学运用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可在锻炼学生理论思维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运用主义观点及方法来思考问题,进而形成良好的思维模式。

4。4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表述能力

在分组讨论式教学中,每个小组都需要一名代表进行讨论成果的演讲。因此,作为各小组的成员特别是代表发言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口头表述能力,能结合本组提纲及讨论结果,在讲台上思路清晰。井井有条地演讲,并能针对其他小组提出的异议,快速作出辩解。通过这种形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还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了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

4。5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

在课堂分组讨论中,教师可通过各小组的讨论提纲与发言,及时了解大学生的课程知识掌握程度和思想状况,进而更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切实起到对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效果。通过实践调查表明,教师通过组织分组讨论活动,能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特别是一些思想政治意识较为淡薄的学生,并加强对其个性化的辅导,有效提升了这类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为和谐校园的构建奠定了良好的思想理论基础。

4。6有助于教师调整自身定位,提高教学水平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分组讨论式教学的运用,需要教师及时转变自身角色,由以往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活动组织者。其中,教师必须把握好课程整体内容及教学目标,合理设计讨论主题,以确保所组织的教学活动能起到对学生的启迪。教育作用。此外,在分组讨论教学中,教师必须控制好各个环节的时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提升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因此,分组讨论式教学不仅能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还有助于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

课题名称是:研讨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研究,课题号:湖南科技教改课题XKYJ2015019

分组讨论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中的应用及优点

上一篇:分类培养模式下的艺术院校研究生學术道德问题探析【3976字】
下一篇:刍议论语教育思想之道德教育【2081字】

马尔库塞海德格尔式的马...

马克思社會批判理论研究述评【2827字】

马克思的就业思想及其當代价值【2903字】

马克思的重建个人所洧制...

马克思晚年的跨越论与东...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及...

马克思哲學观中的社會批判之维【3495字】

中央空调系统英文文献和中文翻译

国内外热作模具钢的研究现状情况

PLC舰船舷侧隐身门梯集成...

临床护理路径茬老年便秘...

2000元做什么生意挣钱,...

2023年生育政策二胎還湜二...

MCGS水位PID控制的仿真设计

旅游英语专业學生语言交...

《中国好声音》和《中国...

反应物比例在LiFePO4合成上的影响